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概况

龙泉驿区隶属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西侧,为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成都市东部主城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宋朝改称灵泉县、属成都府;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设国家级驿站“龙泉驿”;1960年2月建成都市龙泉驿区,为成都市最早的五城区之一。

龙泉驿区幅员面积55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5.98万人(2016年)[1],辖12个街(镇)乡、141个村(社区),拥有洛带古镇、石经寺、龙泉湖、桃花故里、明蜀王陵等风景名胜。[2]

龙泉驿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

2018年11月,龙泉驿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21位。

龙泉驿,汉置邮亭,唐设驿传,元改站赤,明曰“驿站”,始称“龙泉驿”。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概况

龙泉驿区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志》《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宋代叫“王店”,并改灵池县为灵泉县;王店为灵泉县治地(《太平寰宇记》)。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志》《四川郡县志》)。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沿用至今。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置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东阳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清泉名“灵池”,遂改东阳县为灵池县;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元时设陆路驿站,明洪武六年(1373年)撤县,改隶简州,正德八年(1513年)置巡检司,并设龙泉驿,为“川东首驿”,清代沿袭,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并入龙泉驿区;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

1997年,面积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万,辖11镇8乡。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8389人。其中:龙泉镇100582、大面镇31146、洛带镇23281、柏合镇19504、西河镇30256、洪河镇26466、十陵镇53124、义和镇14721、文安镇14793、同安镇25194、茶店镇16773、黄土镇15281、兴龙镇28199、平安镇30815、山泉镇13030、万兴乡6932清、水乡6057、长安乡7218。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8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概况

龙泉驿区风光(5)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31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36号)同意龙泉驿区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并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公里。

2005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8号)同意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概况

2018年9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与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威马汽车将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投资超过55亿元,打造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全球研发总部及其配套设施。

主要风景区有:石经寺、洛带古镇、宝狮湖、明蜀王陵、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大佛寺“天落时刻”等。

石经寺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区政府所在地龙泉街道18公里,至成都市区37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贫湖21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朝。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你大作家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景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有双向八车道的成洛大道连接洛带古镇和成都市区的新华大道,交通十分方便。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内,而更名为“落带”,后又演变为洛带。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北诸省的客家聚居地,至今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语方言,谑称“土广东话”(旧称广东话),且保存下较为完好的客家民居和习俗。

西部客家博物馆位于紧邻洛带古镇的博客小镇,是博客小镇客家文化标志性建筑。由四川金孔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于2012年10月开馆。

洛带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历史遗迹、古老建筑、客家会馆。古镇老街以上下街、北巷子、风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柴市巷、马槽堰巷、糠市巷等一街七巷为代表,漫步其间,深深的客家风情,足以令人陶醉。现存的建筑多系清末民初风格,又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还有博物馆、客家公园为其古建筑之翘楚。

广东会馆是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名“南华宫”,清乾隆11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规模宏大。馆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是全国保存和维护得最好的会馆之一,其风火墙的建筑风格在四川境内也绝无仅有。

江西会馆于清乾隆18年由江西籍客家移民筹资兴建。主体建筑有乐楼、厢房、天井、前中后三殿、戏台构成,布局严谨,安排合理、构思巧妙,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因而经常被影视界选为拍片场所。

湖广会馆是湖广籍移民于乾隆11年捐资而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的雨,即使街上己洪水浸漫,馆内天井也不会淌水漫涎,是该馆的一大奇迹,位为大禹保佑之故。

川北会馆由市区卧龙桥街迁建于此。清同治年建。

客家公园是民国17年由地方士坤和群众集资修建,占地60余亩。园内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是“女茶社”,乃过去客家妇女休闲、品茶、聊天之所,不纳男宾。其间一幅“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的楹联,正式当年客家妇女拥有与男性同等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见证。

此外,镇内还有药王庙、基督教堂、烟霞洞、红豆林、玉带湖、金龙长城等多处古迹胜景。

每年7月26、27一般会举行水龙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

龙泉湖景区

龙泉湖景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茶店镇境内,是成都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景区面积40.38平方公里,湖周水岸线长54公里,距成都市区31公里,蓄水7000万立方米,水面8300亩。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依旁而过,交通极为方便。龙泉湖湖面开阔,东西直渡12公里,南北横游4公里。湖区内有半岛28个、孤岛14个,湖周山丘、湖内岛屿花果成林,水质清澈、野鸭成群、游鱼粼粼,每至春夏,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秋冬到来,雾气茫茫、山水朦胧,倍感清幽。景区内宾馆、餐厅、舞厅、度假村、沟火营地设施完善。水上机动游艇、手划船、脚踏船、气垫船一应俱全,是野炊、度假、游览的理想之地。区内景点众多,磨子湾、桃花岛、猫鼻梁等是其中颇具特色的景点。自古以来龙泉湖景区就是通往成都的古驿站。明清时代,诗人墨客如杨升庵、顾夏初、张向陶等著名人士曾游过此地。留下了“十里香风吹不断,落花如笛子萧萧”的优美诗句。

1977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降落地点就在龙泉湖的大土湾。

龙泉花果山

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境内。主景区龙泉花果山有9科

龙泉山林木面积约50平方公里,水果有水蜜桃、梨、苹果、枇杷、葡萄等。

花果山中的景观也与别处不同。游客在这里大饱眼福,大饱口福,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兴奋与快乐。景区内开放型的果园早先有8个,越来越多,游客可进园内自行摘取新鲜水果品尝。每年一度的桃花会和仙桃会、楷杷节等更为热闹,龙泉湖、百工堰的水上活动与都市公园相比更有乐趣。

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农家乐园”,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宝狮湖

水上游乐场所。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宝狮村两山溪水汇合处的小平原上。原名宝狮水库,因两山之间有一巨石形如雄狮,人称宝狮,故名。1960年建成。水面46.67万平方米,容量200万立方米。湖面前沿宽阔,后部狭长,南、北水面距离2.5公里。主要景现有红霞坡的桃花沟、九曲环连的湖心亭以及蔚为壮观的大坝石狮长廊:200多个石狮坐立于大坝石栏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位于成都市区东部的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前后。这座发掘于1979年,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孙——蜀僖王朱友埙(1409--1434)的陵寝。

明十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十陵街道也因此而得名。

十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昭王陵两墓。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而西陵较王建墓(永陵)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更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1996年12月明蜀王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蜀宋王赵廷隐墓

2010年11月中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墓,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于11月底开始抢救性发掘,2011年5月发掘结束。据墓志墓主人为后蜀宋王赵廷隐。四川地区已发现唐五代墓葬中,仅后蜀孟知祥墓顶部与该墓相似,为穹窿顶,其余皆为券顶,墓葬出土一批陶俑,其上彩绘、描金,其中20余件伎乐俑制作尤为精致华丽,墓主人墓志基本完整,其上所刻近3000字,为研究唐末五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出土庭院结构完整,其内置墓主人座像及侍立俑等,极可能是仿墓主人生前住宅所制,墓门、墓壁及墓顶皆施石灰层,且在其上用黑、红、绿等色绘花草、人物、凤鸟、水禽等题材壁画。下文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墓志、壁画等方面对该墓以上各特点详加说明。墓葬总面积近400平方米,墓室外侧夯筑边长近40米的方形夯台,发掘时墓顶残存封土高度约10米。其为竖穴砖室墓,坐西向东,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室及南北耳室组成,总体呈中字形。墓道平面呈东宽西窄的梯形,底部近封门处呈阶梯状,用砖铺地,其东侧为斜坡状,用膏泥做底,两壁上施厚约1厘米的石灰层,墓门上部用砖作仿木结构屋檐、斗拱等,其上绘卷云、草叶、建筑构件等题材壁画,墓门外侧用砖及石板封门,甬道为券顶,平面呈长方形,用长方形红砂石板铺地,南北两侧石板上各有一半圆形小孔用于排水,前室顶部已垮塌,据残存结构初步确定为十字穹顶,亦用长方形红砂石板铺地,其中部置须弥座状棺床,棺床南北向放置,上部由红砂石板铺成,下部由砖砌成,后室与南北耳室结构基本一致,为券顶,平面呈长方形,用长方形砖铺地,且底部都高于前室约0.5米。墓葬出土文物主要包括陶瓷器和陶俑,另含少量金属器。陶瓷器40余件,器型包括四系大口罐、提梁壶、饼足碗、盏、碟,另外还发现少量匣钵和支钉,皆出自琉璃场窑。

大佛寺天落石刻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

天落石众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为珍贵。因为历代慕名拓印,这块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的碑刻与周边所有石刻的色泽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体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是朱鹊和浮雕小佛组成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碑额为楷书阳刻,楷书阴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叙述了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业绩,所谓“大功烈当时而显扬千载者,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是以汉颂……”。鲜卑人宇文泰是西魏、北周的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作为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宇文泰的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点,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宇文泰观时而变,最终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础。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法等开隋唐政治制度的渊源。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至宁夏、甘肃一带时,不幸染疾身亡,数月后,当时驻防武康郡(今简阳)的车骑大将军强独乐等11位将帅,为歌颂他们统帅的功德,便“于分东之岭,显益之岩,天落

石旁,为王敬造佛二尊宝堂”,同时在天落石上还刻凿了碑像一体的“周文王庙碑”。按照碑额所署“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严格意义上的北周文王碑,似乎还应该包括天落石上34号龛内的佛道二尊坐像。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发布,龙泉驿区排第45名。[6]

2018年10月,2018年度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发布,龙泉驿区排第28名。[7]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发布,龙泉驿区排第32名。[8]

2018年10月,龙泉驿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7名。[9]

2018年10月,龙泉驿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位居第59名。[10]

2018年10月,龙泉驿区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48名。

[11]

2018年11月,龙泉驿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21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