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的经济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不仅远远超过了汉唐时期就连明朝、清朝也没有超越过,这便是文化兴盛经济繁荣的大宋王朝。大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当时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1.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340.24亿。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宋神宗

今天我们来看宋朝的历史会觉得有些不得其解,为何经济文化如此兴盛而军事上却软弱的不堪一击呢?

其实在古代封建时代的皇帝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而是过于强大到无法控制,威胁自己的帝位。而宋朝的开国皇帝本是武将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得了天下,他特别的担心别人黄袍加身夺了他的天下,所以只要有一支足以镇压小规模地方叛乱得军队,皇帝便安心了,处于这种考虑,宋朝武官身份极为低微,都是由文官带领的军队战斗力不强仅够防守之用,就是恐惧地方军队强大后会造反,同时也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宋朝强干弱枝的禁军厢军制度。所以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唐朝时以由宦官控制的南北衙军为中央军队,完全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到了唐朝中后期由宦官掌握了皇帝的废立的大权,到唐末五代皇室衰微,禁军以藩镇军队为主,为此才上演了大将篡位的闹剧,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采纳了宰相赵普收回了节度使军权的建议,就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由中央统一指挥成为禁军的各地选调到京城的精兵,由于挑选的禁军是地方军队的精锐,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却超强使其地方部队根本无法与中央相抗衡。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大宋皇帝担心无法因禁军实力强大而无法控制而反受其害,因此宋朝先是将禁军分为由殿前都指使司率领和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率领的两部分,后来,又将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率领的禁军分为马军司和步军司两部分,这时的禁军由三个衙门统率而称为三衙,虽是由三衙统率军队但三衙却无权调动,而调动权是归属与文官主持的枢密院,两者之间以文制武、重文轻武互相限制,权归中央,北宋以贯彻强干弱枝政策,禁军平时作为守卫京师的天子卫兵,有事则出发应变内外相制,使京城内外兵力平衡,所以京师禁军主要在开封府界内。

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裕的宋朝为何军事能力软弱的不堪一击

宋太祖苦心积虑的使兵将分离,禁军各军轮番守卫边防重镇和内郡要地,既减轻了京师的供应负担又使得将领手中无兵进而对中央政权不能构成威胁。在宋朝出了禁军之外还有厢军和乡兵,禁军作为常备军,而厢军和乡兵是用于维持地方治安和充当官府劳役,然后将厢军和乡兵中的精锐抽调到禁军中后剩余的厢军和乡兵都是老弱病残,平时又疏于训练因而几乎没有战斗力,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就被派去修筑城池、制造武器等。禁军、厢军的制度从侧面体现了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导致大宋王朝受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不堪一击最终走向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