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4%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落实“担当有为、狠抓落实”精神,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为更好地展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全面展示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成果,今起,本报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5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去年我市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新”促“四化”为抓手,着力培强现代产业,提升内生动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起势。

新兴产业扩容倍增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4个产业集群纳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丽驰、奇瑞、北汽、龙华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整车生产资质;德城区等6个县市区入选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家单位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为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2018年,“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4%,高端装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3%、21.93%。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全年组织实施1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54个重点技改项目列入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市工业投资10.5个百分点。

全力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庆云石斛小镇、平原盛堡啤酒小镇入选全省第二批服务业特色小镇、德城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了我市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零”的突破。

落后产能加速化解

“地条钢”全面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7953家。7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启动搬迁改造,294个化工项目完成整改。

全市清理低效土地1.5万亩,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全线回落,万元GDP能耗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创新动力不断提升

建立12个产业联盟。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省瞪羚企业9家。

全市新增科技创新平台61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9家。

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签订重大科技合作、科技融资项目256项。全市1110家企业与600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年转化科技成果220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

改革推动力不断提升

加快推动“一次办好”改革,“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占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比例达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7%,可在线预审率99.3%。

累计为“三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69笔,金额42.31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无还本续贷,累计为1227家企业发放无还本续贷1957笔、130.8亿元。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营业执照办理、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不动产交易5个工作日内完成房屋交易、抵押登记等事项。

开放影响力不断提升

全年新开工京津冀项目124个,到位资金115.7亿元。

机制化开展“百企下南洋”活动,与东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356家,贸易额27.5亿元。2018年,全市进出口累计完成294.4亿元,同比增长18.8%。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 通讯员 孙爱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