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曾與茅臺齊名,卻因為營銷失敗,被茅臺遠遠超越

提示:一紅策劃,免費策劃,說到做到

郎酒的產地位於四川瀘州的二郎鎮,郎酒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但是郎酒企業的前身是清朝末年一家叫“惠川糟坊”的酒坊,後來因為戰亂,這家酒廠被破壞得很嚴重,就停止營業了。直到1957年,這家酒坊才重新開業,並且把名字改為郎酒。

郎酒曾與茅臺齊名,卻因為營銷失敗,被茅臺遠遠超越

開業後,郎酒重新請回了之前的老酒師,當時茅臺酒在全國比較有名,郎酒還派人去茅臺的酒廠學習交流。經過20多年的發展,郎酒於1984年,在我國的白酒評酒會上,一舉拿下了“國酒名酒”的稱號。1989年,郎酒被評為了我國三大醬香酒之一,與茅臺、武陵酒齊名。

按理說成名之後,應該全力地往前發展才是,但是郎酒依然很低調,即使廠子虧損,依舊不改初衷。一直到2002年,虧損到實在沒有辦法了,郎酒酒廠才開始改制,成了民營企業,之後才進入快速地發展階段。那時候,正趕上我國白酒行業起步階段,醬香型的酒只有茅臺一家是郎酒的競爭對手,但是茅臺一直做的都是高端市場。所以在中低端市場上,有名的醬香酒是少之又少。

郎酒曾與茅臺齊名,卻因為營銷失敗,被茅臺遠遠超越

於是,郎酒就主要針對中端市場做起了營銷,很快銷售量就提了上來,郎酒也成為了白酒行業的十強之一。2011年,郎酒的銷售額增長到了100億元,這一年茅臺的銷售額才只有180億。

面對中端市場的營銷,讓郎酒盈利頗豐,但是也阻礙了郎酒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款酒的品牌在消費者的心中是特別重要,郎酒在中端市場賣得火,時間久了,人們對它的印象就是中檔酒。即使郎酒也有自己的高端品牌,但是這種固定的刻板影響非常難以消除。

況且,我國是一個酒文化十分濃厚的國度,因此很多時候去買酒不是為了自己喝,而是拿去送親戚、送朋友,所以即使是買的郎酒系列中的高端酒,但是因為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也會覺得沒面子。在這方面,茅臺的做法就比郎酒高明。

郎酒曾與茅臺齊名,卻因為營銷失敗,被茅臺遠遠超越

茅臺從始至終都是做高端酒,把茅臺當成“國酒”做,並且為了提高自身的價值,茅臺每年的產量只有6000萬瓶,這種飢餓式營銷,使得茅臺酒越來越貴,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根據郎酒和茅臺兩家企業的財報顯示,過去的2018年,郎酒的銷售金額100多億元,茅臺的總營收是772億,將近郎酒的8倍。

曾經的郎酒,因為和茅臺口感相似,被人們稱為姐妹花,但是因為定位的失誤,結果與茅臺在市場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得不說,郎酒的成功有營銷定位的功勞,但是也束縛了郎酒的未來發展

郎酒曾與茅臺齊名,卻因為營銷失敗,被茅臺遠遠超越

提示:一紅策劃作為一家全國專業的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免費給企業和個人提供諮詢策劃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