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在网络信息的渲染下,“忘了迹”的我观看了上个月在国内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这是一部关于英国70年代摇滚“皇后”乐队主唱者佛莱迪的音乐传记片。表面上看似高调的重金属味,实则是用音乐低高跳动的方式谱写主唱者的音乐梦想之路。看完这部催泪片,让我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理解。人是由有形的肉体(身体)与无形的灵魂组合。灵魂是肉体里的精神载体,肉体只不过是灵魂的承载器。随着时间维度的加大,灵魂变得越来越沉重,而肉体却越来越脆弱,最终肉体会先于灵魂死去。因此,别太在意肉体外形上的标签与结局,勇敢遵从灵魂,努力活出里面的梦想。

片名中“波西米亚”,是令许多人都想神往的自由、浪漫、兼容并包的异域。它也是时尚中“特立独行”的风格,在服装元素上,多以花边、绳结、流苏、镂花(通常叫“手钩”,我们中国常把它归类于手工编织)、珠绣等呈现出浓烈的浪漫风情。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忘了迹”的我以《波西米亚狂想曲》为前奏,谱述与波西米亚“梦想梗”略有类同的人物故事。是关于一位在时尚界闻名又低调的中国时装设计师,可能你已想到了是谁,她是继编织大师冯秋萍之后的李黎明,时尚界誉有“编织皇后”之称,也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时第一位走向国外时装舞台的时装设计师。

又或许你与“忘了迹”的我一样,后知后觉中才了解到了她。能认识她是在上个月底上海时尚周的展会上,那是“忘了迹”的我一次很荣幸的偶遇。当时的我是想在订货会上寻些中国自己有特色的原创设计,展会闭馆日的下午,在一家SHOWROOM的某角,猛然被其中一杆子上匠心独具的手钩编织服所吸引。这时,走来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起初她给我的第一个念头可能是来自台湾又或者是香港那边的代理商,因为在这之前,我见过多个借原创之名的港台代理商。她靠近我时,面带微笑地向我打了声问候语。我带着一堆的好奇一一向她咨询,听到她很耐心地为我解说时,我突然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同粉丝遇见了偶像的那种激动。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因闭馆时间的逼近,匆匆了解了点她的事迹,便彼此互换了联系方式,期待下次更深的交流。回去后,我百度了关于她的信息,发现她一路的成功故事,都被许多媒体与博文报道过。我不想再以阅读者的角度去重复话唠。于是,便拨通了她的电话,很荣举也感谢与她冗长的深入交流。

因此,下面用她访谈的语录来展开关于她的梦想故事,相信这种亲和力的话语更能打动向梦想努力前进的你。

忘了迹:最初是什么让您吸引到了编织?

李老师:原本我没想到自己会去专研这手工编织。为此,年轻之前还有一段笑话。在我们以前那个闭塞的年代,大多数女孩会把焦点放在针织绒线活上,而我却不喜这手工活,总爱捧着书本”啃“。很多人都打趣我'这样下去,姑娘-你嫁不出咯!'我怏怏不服地辩解“不就是织绒线么,有什么值得好赞?我不用学也照样会织。”他们再次讥笑我幼稚,说道'你这么牛,那就来试试看。‘于是,我琢磨了会已完成的织品,凭着自己略微的悟性,一点一点动手将它织了出来。自此,我对手工编织开始有了点好感,也开启了后面编织的故事。

忘了迹:您的成长过程或生活中曾对您的编织业有何影响?

李老师:说实话,我曾是一个低能、迟钝、内敛的人。我出生在还算宽裕的家庭里,从小就被过度保护着,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后来文革期间,原本平静的家也被牵连波动了,那以后的我更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恐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

当我为人妻为人母时,一边在一家金银首饰大厂做宣教工作,另一边又上着脱产大学的文科。大学毕业后,为了弥补之前疏于照顾幼童时的女儿,我开始考虑为她做些什么。正巧遇上了当时80年代上海电视台举办的家庭编织大赛,打开了我对参赛的念头,便用当时朋友赠送的一斤绒线圈做了个’小玩意‘作为参赛作品,用心制作后,我获得了三等奖。第二年比赛中,我希望更胜一筹于第一次,便决定做一件三片式的成人衣,终于,我的精心努力再次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经过比赛,我更加对手工编织有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青年文教偶然中,机缘巧合认识了当时风云人物的编织大师冯秋萍。当她得知我在手工编织有一点天赋后,便将我收为她的学生。在这段学习期间,也帮着冯老师一起编著书籍,从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性的工艺技能。

有一次冯老师被受邀为全上海妇女干部讲编织课,因她当时身体欠佳,便让我替她讲课。为了能讲好这堂课,我在上海图书馆搜罗了所有有关编织的资料。翻看过程中,我突然有一种感慨--中国服装要想走向国际,手工编织倒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好途径。当时很少有人愿意往这一块领域去专研开拓,大家的想法都只把它当作是一种为外销订单做来料加工的苦差事。也正基于我迟钝性,让我萌生出走向编织设计的梦想之路。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李黎明的编织书著

在这条梦想之路中,也曾有亲戚反对过我。他们认为今后的手工编织是没什么前途的,它将会被机器所替代。当时之后我也很着急,我着急的是这门传统的手艺将会从文化中消失。我想在它还没彻底消失之前,让它还能发出灿烂的光芒。

忘了迹:可以说说您早期的作品是怎么产生?在创作新品前,都会做哪些研究呢?

李老师:我的设计都是“即兴表演”,每一次媒体的访谈,我都是即兴脱口而出,这次交流也不例外。即兴是从心理表达出来的,心里出来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我觉得要抓住一个人的心,是那种还没被发掘出来的某个需求心,如果这种需求是众人皆知的,或者说你后来在学习中才知道的,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就比如说,现在快节奏带来的简约风,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去表达的。当大家都在模仿做同一种方式时,不觉得再给大众增添不必要的审美疲劳?所以我觉得我的新颖是不能落后于别人。

手工编织都是镂空的方式,对镂空的不同表达,也在体现一个人的体型与性感。对于早期的作品,我从小时看过的油画,小时听到的故事(比如说美人鱼)中汲取“博取眼球”的灵感,然后研究用什么样的线、用哪种反色、怎样去表达做出低调中的高雅、浪漫、具有神秘感,但又不显得低俗的衣服。如今,我想回归自然,做回女性如水、性感的高雅风。我会用各种线材去尝试组合,让它们看上去虽很平凡,但重组后又别有一番风韵。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我无意间突发奇想地把围巾做成配件,以粗犷地手法将它们拼合。最后这件作品倒是被一位意大利设计师赞不绝口。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所以我觉得现在最值的是“想法”,是一边做一边想,自然而然之中寻求一种不完美的美好,不平衡中找出它的平衡感表达美感。

忘了迹:自您专注于编织业后,曾遇到过什么阻碍?又是如何应对?

李老师:前面我说过我曾是一个迟钝且内敛的人,所以我不喜欢下海从商,走上这条路也是当时的形势所逼。在最初某次香港的发布会上,我居然看到了订货会上大部分展示出来的产品与我的作品完全如出一辙。当我向他们探本溯源时,他们置若罔闻,为自己诡辩。当时许多奸商恶劣性的抄袭成风,令我怒不可遏。不过往反面想,如果没有他们对我作品大肆抄袭,我也不知道我的作品会如此受欢迎。也京没有冲动大胆到去租个高价位的店铺,走上商业这条路。

我的第一家茂名路上的店是从一位台湾人的店铺转手过来,那时它的租金对我来说已经是超出预算,我坚定我的自信,于是果断盘下了它。接着当时最高端的锦江饭店也向我招商,那可是天价的铺位!鉴于考虑锦江饭店的地段繁荣,我还是义无反顾租了下来。我依然坚信我的努力与坚持能够跨出这个高昂的门槛。我哪怕失败大不了一切从零开始,也不要让我的梦想被淹没。

当你坚持下去后,会有奇迹的。而我的奇迹是上帝为我安排了一些来帮助我实现梦想的朋友们。

忘了迹:您对我们中国服装业的未来有什么见解?

李老师:我没有学过服装设计,所以我用中国文学的角度去理解。生活在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壤,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但我发现很多人都在模仿他人的设计。外国人的风格是很美,但他们的性格与长相决定了他们的风格。中国的服装虽然还没有更多的国际名声,难道就是我们这块土壤比别人的差吗?一定要去模仿他们的东西才叫时尚?我们中国不是只有旗袍,别把中国元素看成一种将死的东西,不是从这元素搬到那元素,做个刺绣,弄点旗袍领子,加上纹样就代表中国了。你难道忘了自己就是中国人,在你身上出来的就是中国元素?服装设计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作为时装设计的门外汉,我的手工编织是用心表达出来的,手工编织十指连心,就得用心去表达,因而我的用心引起了时尚界的轰动。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让他们眼晴一亮。

忘了迹:对于有抱负的服装设计师与创业者,您有什么指引?

李老师:1、不要迷信国外,要考虑扬长避短。找到你的长处,然后想着怎么把这长处发挥出来。坚持自己所想要做的,一定会成功的!不要去看那些外在的浮夸,就好比如今大家都喜欢搞投资,如果人人都往投资方向去思考,那内容呢?内容哪里来呢?

2、不要孤芳自赏,封闭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设计是为别人而服务,要忘掉自己;但矛盾的是又要“有自己”,我所说的这个“有自己”是你不断地修炼提升自己。

3. 让自己的心保持美好的状态,不要想着挣大钱或者名声之类的浮躁之心。如果你自己的心左顾右盼、变得三心二意,那是做不好事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人都想被吸引眼球,而我们设计师要满足他们这种需求,就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来,保持舒适状态,用心去做出好东西。只要你真得用心了,总会有个实货的人。如果你一味地去做那些很不开心的事,那么你怎么能静心用心去做好呢?

4.设计师不能太自我,要谦虚。你要知道再好的东西也要靠大家的努力。 如果你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别人看到的全是你这个人的自以为是,也就没了兴趣。所以先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思考,适当时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中国时尚的“曲谱”需要编织大师李黎明这样的“狂想”!


(以上的图片来自李黎明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