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美国没有在东京扔原子弹而是选择了两个小城市?

小阳子爱慧淼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中国没有参加,而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却是美英中联合发布的,为什么苏联没有一起发布公告?因为苏联还在待价而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用老百姓的话说,还在拿着架子呢,但美国此时早已信心满满,根本不在乎苏联的态度了,因为美国己在会议的前一天的7月16日,原子弹已经试爆成功了。



美国陆军部早在1942年6月就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了,亦称“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的保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连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杜鲁门都不知道,你想,连自己的副总统都不知道,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所有国家全被蒙在了鼓里。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然在白宫去世,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总统后才由陆军部长告诉他整个曼哈顿计划。

盟军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再实施日本本土的九州和关东登陆,美国军部根据日本的抵抗能力和意志,做了个全面评估,预计盟军的伤亡应在100万人以上,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自1944年底,美军全面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后,日本的门户洞开,这里距日本东京只有二千多公里,美军的B-29轰炸机从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出发,对日本的东京、名古屋、神户、横须贺、佐世保等城市,进行了几十轮的轰炸,虽然轮番轰炸,但毕竟用的是常规炸弹,一时半会摧毁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意志,好在原子弹试验成功了,美国高层一片欢欣鼓舞,那时也没有不能使用核武器的国际禁令,估计一颗原子弹下去,日本帝国全没了,美国的这颗原子弹也会投下去的。


杜鲁门选择了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六座城市的二座作为投掷点,因为试爆成功的同时,只有两颗,首先,东京被排除在外,因为之前东京已多次轰炸过了,如果再用原子弹,事后不好评估,还有就是头头脑脑包括天皇都没了?盟军找谁去投降?想想京都也不行,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名城,炸毁了不利于今后的统治,新潟太远,小仓道适合,因为它是日本九州的重工业基地,但投掷当天的气象不佳,所以美军把核打击的目标定在了广岛和长崎。


广岛是日本的陆军城,是日本防守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打掉广岛,日本就很难再组织起大规模的本土守卫战,长崎则是日本造船业的基地,使日本无力再继续建造军舰。1945年8月6日早晨9点,美军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苏联得知消息,赶忙宣布8月9日对日宣战,日本以为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死硬地不投降,就在苏联宣战的当天早午11时,美国在长崎又投下了第二颗,长崎27万人口,当日就死亡了六万,这下日本傻眼了,日本天皇不得不在8月15日宣读了终战诏书。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事实上,美国在投放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时,首选的城市是京都。

首选目标是京都

1945年4月,为了确定轰炸的城市,美国“曼哈顿工程”负责人与陆军航空兵的专家组成目标选定委员会,要从日本城市中挑出4座2座为首要轰炸目标,两座为备选。

最初的候选名单包括有17个城市,包括了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广岛、吴、下关、山口、八幡、小仓、熊本、福冈、长崎、佐世保。

你看,其实一开始就用这么多的供选择的打击目标。

从军队的角度来说,目标重要性越高,震慑效果越好。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投放原子弹实战,遴选的标准要综合文物保护、科研、战后管理等因素,尤其是对原子弹现实破坏性的测量。

因此,城市当时被破坏的程度至关重要,程度越小,越能准确评估原子弹的威力,其次,投放城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最好将破坏控制在一定范围,更方便美军专家做事后评估判断其威力。

这样一来,东京、大阪、名古屋几座面积大、同时已破坏严重的城市就被剔除了,随后,佐世保、吴等小城市也随之删除。

多方考虑后,5月10日至11日,委员会选定了第一批城市:1、京都,AA级目标,2、广岛,A级目标,3,横滨,A级目标,4,小仓,A级目标。

这些目标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1、军事、工业潜力高,要么是军备供应和生产中心,要么是重要指挥部或军队集结地。

2、城市直径4.8公里以上;

3、地形平坦,爆炸冲击波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战局的变化,委员会的讨论也更加细致,并于5月28日选定了新的目标城市,并与军队协调,即投放原子弹之前,禁止对这些城市常规空炸,而这四座城市按轰炸优先级排列是:京都、广岛、小仓、新潟。

本来京都成为首要原子弹投放城市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当“曼哈顿工程”负责人将名单提交给马歇尔时,却遭到了陆军部长亨利•史丁生的反对,亨利在20世纪初担任菲律宾总督时,曾多次造访京都,对这座优雅而美丽的千年古都感情很深,他认为,京都对日本人有巨大的感情价值和宗教意义,如果将其毁灭,将给战后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马歇尔认为原子弹投不投在京都无关紧要,即使不用原子弹,几个月以后也得用燃烧弹和高爆弹轰炸,最后亨利找到了杜鲁门总统,劝说其将京都从名单中划掉,并继续禁止对其常规轰炸,杜鲁门同意了。

于是首选目标变成了广岛,那么为什么不在名单上的长崎最终成为了投放目标呢?

天气导致长崎被炸

在美军在8月6日对广岛投放原子弹之后,于8月9日准备对第二目标小仓投弹,并将长崎作为备选。但当天小仓的天气十分不利,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博克之车”在云层上穿梭了3次仍然为找到缺口,最后只能向第二目标长崎飞去。


此时,长崎上空的云层也很厚,云量达到了十分之八,“博克之车”第一次通过时未能找到目视投弹目标,按照规定,机长斯韦尼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带弹返回,但他和机组成员商量后决定采取用雷达轰炸。

“博克之车”在宾岛上空调头,携带空投测量仪器的“伟大艺人”号紧随其后,两机从西南方向进入长崎上空,向预定爆心–––––三菱重工长崎船厂方向飞去,10时58分,投弹手向预定轰炸目标扔下了原子弹。


文话史


如果认为广岛和长崎属于小城市,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有些不足了。美国投放原子弹,除了实验原子弹的威力以外,还有迫使日本投降,在选择原子弹投放地上也是多有曲折的。我之前写过文章讨论过为何美国回选择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这里我再借用当时的史料叙述一下!

选择广岛作为首要投放地的理由

如开头所讲,迫使日本投降和实验原子弹威力是美国的任务。所以美国选择广岛投放原子弹可以推测下面的理由:

  • 从都市地形和大小来看,适合实验原子弹的破坏能力;

  • 该地聚集了日本军队、军事设施和军需工厂等,而且多数并未在战争中受伤;

在投放原子弹以前,美军制定了日本本土作战计划,秘称为“奥林匹克作战”,但是根据战前的推测,如果美军和日军在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话,美军将会死亡达到4万人以上。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军为了大范围打击日本军队,开始了对日本进行本土空袭的计划。1942年4月18日对日本进行了“首次空袭”,名为“杜立特空袭”,是对东京的第一次空袭行动。此后,日本本土就开始遭受到美国大范围的空袭,主要针对的是日本的陆海军基地、兵工厂等军事目标。

1945年初,美军做了一份调查,统计了日本的人口和目前为止的受害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上图看到,美军将日本城市分为了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行政、工业中心,从数据来看,第一梯队的受损率均超过了50%。这是一个重点:因为当时日本大城市的受损率已经很高,所以无法测试出原子弹的最大威力。

而广岛和长崎被美军分为第二梯队!所以,广岛长崎的地位还是十分重要,并非题主所讲的“小城市”。从其受损率来看,只有1%左右,也就是说,作为日本重要的城市,但受损率并不高,如果不将这两个城市摧毁,那么日本还是具有反扑的机会!上图是1945年日本广岛的地图一角,这个地方是原子弹爆炸的正下方。

上图是1945年7月份美国军队拍摄的空中照片,正是日军的“军事基地”,也是之前那幅图的实际照片!这就是选择广岛和长崎的第二个原因,军事基地密集!

原子弹投放的小插曲

其实,这个小插曲也是广为人知的故事了。原本原子弹投放地有“京都”的,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京都被排除在外。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缘故,也有说是因为美国想要保留这个地方。不过众说纷纭了!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的气象飞机飞向了三个地方,广岛、长崎和小仓。但是由于长崎和小仓的天气状况不好,最终将第一个投放地选择在广岛!于是就有了“广岛原子弹爆炸”一事。

部分文章介绍:

《上海三大“日本村”消亡:是中国进步,还是日本衰退?》

《27年产量世界第一!被该产业支撑的“日本制造”》

《登上日本教科书的中国伟人:诸葛孔明!》


日本二三事


美国没有在东京扔原子弹是因为此时的东京早已是一片废墟,毫无轰炸的价值。

其实从1944年6月开始,美国就开始了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从马里亚纳群岛和中国起飞的轰炸机对日本的各大城市进行了反复的轰炸,这其中东京自然是轰炸的重点。不过初期的轰炸效果一般,美国空军在欧洲用的是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战术,而日本是一个岛国,风比较大,高空轰炸精度很差。

负责指挥对日战略轰炸的李梅少将对此想出了一个对策,就是夜间低空轰炸,减少大风的影响。同时结合日本木制建筑多的特点,李梅决定使用燃烧弹来轰炸。这一决定初期遭到了飞行员的反对,因为低空轰炸风险太大,而且在欧洲使用燃烧弹的结果不理想。

然而2月23日对东京采取第一次实验性燃烧弹攻势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日本缺乏雷达,因此对于夜间轰炸几乎没什么抵抗能力,密集的木制小屋成了最好的点火物。而且日本的消防力量非常匮乏,1945年,日本只有六个大城市有全日制的消防队。而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有8000消防员和100多辆消防车,8艘消防船,还严重缺乏汽油,消防车几乎成了摆设。日本人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全民救火,另一个神奇的举措是给消防员配发武士刀,只能说他们的脑洞过于清奇。

因此3月9日美国空军对东京实行大规模火攻的时候,东京居民不是紧急避难,而是赶出来救火,结局自然是悲剧性的,有8万人丧命,其中包括126名消防员,还有96辆消防车被烧毁,1/4的东京变成了废墟。这一把大火总算让日本政府的大脑清醒了一点,不过此时他们悲哀的发现,整个东京只有18个防空掩体,可以容纳5000人,所以接下去对抗美国战略BBQ的唯一办法就是疏散。

疏散的效果还是不错的,4月13日美国人再次火烧东京的时候只有2459人死亡,5月24日的大火中只有762人死亡。不过房子没法疏散,在几次大火以后,东京成了一片废墟,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此后美国空军继续火攻了大阪等城市,所以到使用原子弹之前,可选择的目标已经不多了。美国人选择目标的标准一要城市有军事上的攻击意义,同时要能发挥原子弹的为例,第三要可以评估攻击效果。

此时的东京已经没有任何攻击意义,废墟再炸一次也没法评估效果,自然直接就被排斥了。而广岛、小仓、长崎、新潟作为少数还没有被战略轰炸炸平的城市就成了首选,最后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扔在了广岛和长崎。


不沉的经远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发现似乎他们并不知道东京在“广岛核爆”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在强调“保护古迹”、“保护平民”这些牵强的理由,如果美国这么“圣母”那干嘛还要投掷原子弹?干脆拿着圣经去教化他们好了。其实美国人对东京比对广岛要狠的多,有个词叫“东京BBQ”。下面这张图是1945年5月26日夜间的东京,整个城市亮如白昼,因为那是美国的凝固汽油弹弹在屠城……

为什么美国不在东京投掷原子弹呢?下面这张图是经历过多次燃烧弹空袭的东京,请给美国一个继续在废墟上投掷原子弹的理由。事实上,东京在经历多次空袭后整个城区除了少部分战略性目标之外几乎都变了废墟,而原子弹本身就是靠强大杀伤效果起到震慑力的武器,面对这一堆废墟原子弹根本无法达到杀伤和震慑的作用,完全是在浪费。

下图为美国E-46型500磅集束弹,他是由38颗M69型凝固汽油弹捆绑而成,分上下两层,每层19枚。M69型燃烧弹的填充物为“凝固汽油”,因为在汽油中加入含环烷烃和铝盐以及棕榈酸后会变成胶状,易于制作成炸弹。M69爆炸后可以将内部填充物向外喷射最远达30米,燃烧后产生的温度可以超过1000度,几乎可以点燃木质房屋、树木、人体在内的所有易燃物。一架带弹6吨的B-29轰炸机摧毁的面积可以超过6500平方米,而美军对东京的燃烧弹攻击通常是200架以上B-29。

李梅在仔细分析了几次空袭和日本城市后发现,日本的那些大大小小城市基本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所以折让李梅动了“燃烧弹”攻击的念头。1945年2月24日,美军以174架B-29试探性的对东京实施燃烧弹轰炸,结果一不小心烧毁了2.8万栋建筑,从此拉开了“东京BBQ”的序幕。

1945年3月9日,这是最“灾难”的一天,美军动用334架B-29轰炸机对东京实施燃烧弹轰炸,当晚摧毁的建筑为26.7万栋。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烧成灰烬,其中工业区和商业区占81%,其余19%为居民区。当晚死亡人数数字比较多,美军战后统计为8.8万人,东京消防局统计为97000人,东京警视厅统计为83793人,但是更有资料指向当晚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而3月9日这次空袭超过德累斯顿、广岛、东京和长崎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袭,注意是超过广岛和长崎。下图是东京在燃烧攻击前后城市对比

但是这并没有结束,美军于4月15日、5月23日和5月25日又对东京实施大规模燃烧弹轰炸,算上3月9日那次,东京落弹超过1万吨,被焚毁区域超过145平方公里,城市摧毁率达到53%,死亡人数超过14万人。特别是5月那几次空袭,美军针对东京北部和西部的居民聚集区实施燃烧弹轰炸,大量平民死亡。所以所谓“人道主义”不袭击老百姓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存在,3月9日那10万人死亡就足以说明一切。下面贴一段话吧,自己体会

待到天亮后,幸存者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街道已经无法辨别,只剩下东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钢筋混凝土残骸。家附近的房屋都变得根融化的糖块一样,无数烧焦的尸体遍布在河床上。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烧焦的臭味。这一刻,我怀疑我是否还在人间。

这是经过燃烧弹轰炸的东京,图片有些不太和谐

至于有人提到的保护“名胜古迹”,这个理由是最牵强的,比不滥杀平民更牵强。盟军对这种所谓“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会有任何怜悯,德累斯顿、汉堡、科隆都是盟军战略性轰炸的重点照顾对象。至少美军不会因为所谓的“历史悠久”去刻意保护。至于京都、奈良要感谢梁思成这种说法,这么说吧,这两个城市除了有点历史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既没有重要的驻军也没有强大的经济。更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说实话根本没有炸的必要。下图为德累斯顿轰炸后的圣母大教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过的。

至于美军投掷原子弹的对象,其实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评选因素就是城市损坏程度要轻,因为这需要对原子弹的真实效果进行评估,像东京这种已经烂的不能再烂的城市已经没有任何破坏参考意义。实际最终确定的袭击目标城市有4个:广岛、小仓、新泻、长崎。而广岛这个城市,你说他小?下面这张图是广岛的军事目标,广岛是日本第二总军司令部(总军是日本战略级兵团)、海军四大镇守府之一,是第五师团司令部、广岛陆军医院、还有一大堆实验所、补给中心等等的驻地。一个没有遭到破坏又是军事重镇的城市当然是原子弹打击的最好地方。

而长崎则是日本海军四大镇守府的另外一个。但是长崎在1945年8月9日那天帮小仓顶了雷,因为那天轰炸机组在小仓上空盘旋很久都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找到目标,最终将“胖子”扔在了长崎。


雏菊西瓜Peterpan


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战争,美国的一本万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原子弹投到广岛和长崎,而不是东京。原因很简单,东京没炸的必要了,而广岛长崎意义重大。

战争末期,东京作为首都,几乎天天被美军飞机轰炸,甚至美军疯狂的向东京投掷燃烧弹。实际上,东京已经是一片废墟了,作为加速结束战争的战略性武器,原子弹不可能扔到一个废墟上。再者,东京要是被炸了,日本的头头脑脑一起被炸死了,盟军和谁谈判去?

天皇不能被炸死,就是所有日本高官都被炸死了,天皇也不能有事。日本长期的皇权教育,天皇就是他们的神,心中的偶像,生活上的精神支柱。所有日本人都听天皇的,天皇是战争的元凶,但杀了天皇,日本人就得疯狂反扑,毕竟一亿人,闹起来也够盟军喝一壶的。


广岛长崎并非小城市

美军投放原子弹的几个目标中,确定的是广岛、小仓、新潟、长崎,新潟太远,出局,这个有顺序的,最终的候选城市就是广岛、小仓、长崎,三选二,具体炸哪个,视天气因素决定,按顺序排列。这几个城市,都不是小城市,都是日本意义重大的军事要地。

广岛,日本军队的大本营,日本军队重要集结地,日本众多的军需和兵工厂都在这里,而且,还有日本的细菌武器。小仓,是日本最大的兵工厂。长崎其实是个备选目标,这里有三菱重工的长崎造船厂,也是日本的重要港口。新潟也是日本炼油炼铁的中心。这几个城市,都是日本军事重地,意义不同凡响。

之所以轰炸了长崎,其实就是倒霉,长崎替小仓挨了一个原子弹。投放原子弹,这几个地方被炸,对日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军武文斋



原子弹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也是曾被实战检验过的原子武器。

当年美国制造了三颗原子弹,一颗被用于实验,另外两颗被投在广岛和长崎。那为什么美国会选择这两个地点投放原子弹呢?



其实选择广岛和长崎是经过综合考虑的。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天皇的居住地,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拥有无上的地位,如果炸死了天皇,日本人肯定会死战到底,到时候怎么结束战争。同时天皇作为国家元首,如果天皇都被炸死了,谁来签订停战协议啊。


东京作为日本首都,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拥有很多外交机构和外国人士,也是著名的大城市,拥有很多文物古迹。
选择广岛和长崎,因为这里是日本的重工业基地和军事基地,也是日军军事物资的集结和中转枢纽。轰炸这里可以摧毁日本的战争潜能,促使日本投降。同时这两地也没有关押盟军战俘,也不像东京那样拥有大量外籍人士。


好奇而已716


原子弹属于核武器,是战略性武器,使用他的目的是迫使日本投降并控制日本的战略意图,因此所有的投弹目标都要以战略角度去考虑。美国在投放原子弹之前考虑再三,甚至经过了多轮的高层讨论。其实一开始美军初步圈定了6个目标,分别是京都、东京、广岛,小仓,长崎,新潟,是包含了东京的,不过后来白宫高层将东京、京都给划掉了。罗斯福和杜鲁门都不是疯子,他们的目的是让日本投降,东京乃是日本天皇和高层的驻地,日本天皇乃是战后美国控制日本的最好棋子,如果被原子弹一锅端了,失去天皇的日本国内将陷入疯狂和混乱,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至于京都就得感谢梁思成教授了。

二战太平洋战争在美国取得中途岛战役胜利后,美军开始掌控主动权,美国兵分两路,一路由尼米兹率领从瓜岛一直打到琉球,并通过岛屿机场对日本重要军工城市进行惨无人道的“李梅火攻”,东京先后4次被几百架的B29携带凝固汽油弹攻击,整个城市已经被烧为废墟,除了天皇和日本高层外已无任何轰炸价值。麦克阿瑟则发誓复仇菲律宾,带领海陆空军强攻东南亚,日本海军主力也在这一地区被剿灭殆尽。

日本已经全面溃败退回本土,这时候摆在美国面前是一个两难选择,第一就是和日本死磕,强攻日本本土,这显然是不得以最后的选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让日本投降,尽早结束这场战争摆在了杜鲁门面前。此时欧洲战场已经明朗,如果太平洋战事继续胶着,对美国并不是好事,而且《雅尔塔协议》已经商定的欧洲战事结束3个月后,苏联将向日本宣战出兵东北,显然苏联已经做好了准备,而苏军面对是大陆作战面对关东军,加上苏联兵强马壮难度要小很多。

而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就得发动一场类似“诺曼底登陆”的大战役,还会爆发全面的惨烈战争,美军自己评估将伤亡150万人,而且岛屿攻伐战中美国也看到了日本全体玉碎的决心,所有的皇军和日本国民都为天皇效命,日本也做好了“本土决战”的决心。日本军队也做好了全民玉碎、鱼死网破的决心,美军如果通过常规的方式登陆,不仅伤亡惨重,还会拖延战事,进一步把自己拖入战争的深渊,伤亡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样的情况下,原子弹开始在美国高层内部进行讨论,“使用原子弹逼迫日军投降”想法被提上了日程。美国军方很快制定了轰炸的初定方案,最初被选择的6大目标分别是京都、东京、广岛,小仓,长崎,新潟,但是这个时候麻烦摆在了面前:全日本只有天皇一个人能宣令投降,天皇就像日本的“神”,如果控制了这个“神”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日本,但如果原子弹直接投在东京,天皇没了会引起日本全民公愤,最坏的结果是日本人会向苏联投降,不买美军的账怎么办?因此东京最后被白宫高层抹去。


当然被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小仓、新潟都并非小城市,他们要么是日本重要的军事重镇,要么是日本的重工业城市,广岛还是日本的毒气研究据点,投在这里就废了日本的军工,也给日本造成巨大的震撼,小仓本来是第二选择目标,却因为轰炸当天天气不好而选择了长崎,如果日本还不投降,小仓、新潟都难逃劫难。

果然,在原子弹巨大威力震慑下,天皇知道自己再抵抗无疑会有更多的城市遭受核弹洗礼,在8月15日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而直到现在日本之所以都被美国实际控制,这与使用战略武器带来的战略效果是有关系的。虽然原子弹造成两个城市死亡人数非常多,但如果爆发全面登陆作战死伤会更惨烈,要知道被美国轰炸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烧死的日本人并不比核弹炸死的少,这也算是“两害相衡取其轻”,勉强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吧。


狼烟火燎


关于二战时美国为何在广岛与长崎作为目标投掷原子弹的原因,在战后美国方面也作出了相对应的报道。当时遭受到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平民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据战后统计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造成了高达几十万平民的伤亡。而美国为何要选择在广岛与长崎投掷原子弹呢,当时天气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当时美国打算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时,就对日本境内所有工业价值、军事设施部署最多的几个城市进行了全方位侦查。而侦察到未来几天的广岛与长崎上空将会是晴空万里,这一天气情况最适合美国轰炸机搜索目标、定位轰炸。而其他城市侦察到的情况是乌云密布,所以把原子弹投掷在广岛与长崎将会保证任务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而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日本首都东京已经被美国常规轰炸机已经炸了千疮百孔,在将原子弹投在东京对美国来说可能已经体现不出原子弹的价值。剩下最直的原子弹轰炸的目标广岛、长崎境内军事工业也属于比较高的城市。轰炸广岛与长崎对日本打击的价值将远远以高于东京。
所以无论是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是广岛、长崎拥有的军事工业设施

都值得美国用原子弹去炸一炸。也正是美国在广岛与长崎丢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重要手段之一!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美国没有扔原子弹之前,就采用了李梅火攻的建议,利用凝固汽油弹轰炸东京的办法。在东京大轰炸当中,大约8万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利用“李梅火攻的办法”轰炸东京,其伤亡指数和破坏力堪比原子弹爆炸。其实,东京大轰炸以后,日本的军心已经动摇了,只是两颗原子弹爆炸以后,加速了日本投降而已!

其实,在1945年4月13日,的东京大轰炸当中,日本的皇宫与宫殿一部分在战火当中被焚烧,尤其是明治神宫在轰炸当中焚毁。可见,美国根本没有考虑所谓的古代建筑。此外,东京是日本天皇的居住地,美国没有选择在东京投原子弹,而选择靠边的小城市,主要是威慑东京的领导层。你想想一颗小小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直接导致近7万人丧生,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在第一次核爆之后,日本显得还很淡定,不过伤亡报告出来以后,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但是在长崎核爆以后,天皇实在扛不住了,他也知道这样炸下去,日本非亡国灭种不可。即便是天皇不考虑日本老百姓的死活,他也要考虑自己和皇室的安危,会不会被核爆。日本天皇迫于原子弹的威慑,不得不选择投降。其实,这就是美国人想要的结果,两次核爆主要目的是威慑日本,迫使日本天皇投降,以减少美军不必要的伤亡。

假如日本在两次核爆都不投降,选择“一亿玉碎”那么日本可能在东京扔核弹。据说,当时美国也只造了三颗,实验的时候爆炸了一颗,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了一颗。长崎核爆以后,美国就没有了核弹。假如美国没有了多余的核弹,再采用火攻的办法,日本也会扛不住。且日本被炸死的人数会更多,只是日本投降的时间可能要晚一点。假如,美国再次制造出原子弹,日本绝对会遭遇灭顶之灾。至于,日本会不会在东京扔一颗,这个就要美国总统来决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