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口诀搞定数学学习!

四字口诀搞定数学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都会看着很多同学因为数学的学习而感到烦恼不安。从小学到大学,数学,一直都是很多人学习的拦路虎。那么,学习数学到底有没有秘诀呢?为什么身边总是有“学霸”的存在呢?今天,就把看到的一片谈论数学学习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原来数学的学习也是有秘诀的哦!

——李大潜院士,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

今日读到李老对复旦数学系新生的讲话,其中有一段话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

最近我在和一些同学的谈话中,明确总结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四字诀”,现在就告诉大家,哪四个字呢?少、慢、精、深。我觉得,数学学习的好坏要看是否理解深入、运作熟练及表达简明这三个方面,关键是要深入的理解,达到精深的地步。而为了达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要学好微积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够了,用不着像文科那样一口气看上好多本。平时的学习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下一个据点就牢固占领一个据点。这样,虽然一开始不贪多,但日积月累就会根基扎实地积少成多,实现由少到多的转化,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范围。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细嚼慢咽,反复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彻的领会,真正掌握数学的真谛。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陈建功先生给我们上实变函数论的课。这门课很难,一堂课下来,真正弄清楚的不太多。我课后要认真地破译他那本相当浓缩的自编油印讲义,改正一些印刷上的错误,补充不少证明的细节和自己的点滴体会,一直到彻底弄懂为止。这样做,通常要花上二、三倍的时间,可以说是慢到极点。但破译了这一本“天书”,以后碰到再难的“天书”也不害怕了。这在当时就给我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和极大的快乐,而且影响和造就了我的一生。应该说,这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锻炼和考验了我的自学能力和方法,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勇气。这不是“快”的功劳,而是“慢”的功劳。精工才能出细活,也才能逐步实现由慢到快的转化。这样的快,才是真快,才是无后顾之忧的快,才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少、慢的目的是要达到精、深。怎样达到呢?需要大家不断地总结经验。我这儿只向大家介绍华罗庚先生提倡的一个读书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复思考、分析有关内容的关键和重点,抓住论证的核心和要害,了解材料的来龙去脉,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书本及教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深刻的内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等等。这样读书,书自然由薄到厚,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了。但这不是全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总是朴素的,本质的东西往往是简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阶段,通过认识的升华,就会发现你所面对的这一大堆东西其实很简单,三言两语就可以点出它的本质,这就由厚转向了薄。这样的薄,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已与原来的“薄”有了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了。

“少、慢、精、深”,希望同学们能够领悟这“四字真言”,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