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民营企业——格瑞因:前瞻获先机 笃行以致远


奋进中的民营企业——格瑞因:前瞻获先机 笃行以致远

奋进中的民营企业——格瑞因:前瞻获先机 笃行以致远

“相比业内同行,我们早走了7年。”秦皇岛格瑞因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瑞因)董事长吴举在对记者说起这番话时神情复杂,没有丝毫自得。

作为主要从事废气治理领域、水处理领域工程建设总承包和工程咨询及环保设备运营等业务的专业环保企业,格瑞因已经深耕VOCs治理领域11年之久。

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133.32Pa、常压下沸点在50~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挥发的有机固体或液体。VOCs治理难度较大,行业技术门槛较高。

令人惊讶的是,格瑞因在2008年成立之初并没有选择当时大热的PM2.5治理领域为业务重点,而是选择了当年国家还没有关注的VOCs治理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事实证明这一决断极具前瞻性。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开展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VOCs和SOx、NOx、颗粒物一起列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防控重点,正式开启了我国VOCs管控与治理之路。

在这一国家顶层设计出台的同时,格瑞因的第一代产品已经推向市场。但一个行业从兴起到繁荣需要过程。作为行业先行者,格瑞因在发令枪还未响起时就已起跑,在取得了先发优势的同时,也直面巨大的压力。

“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当下企业如何生存?”“没有现成的技术研发体系可以参考,研发方向在哪里?”这是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两个绕不过的问题。

“专、精、尖”是格瑞因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VOCs治理领域有十多个分项,格瑞因选择将彩色包装印刷和工程机械两个行业的VOCs治理作为主攻方向,以控制企业规模和运营成本,将有限资金最大程度向技术研发倾斜,确保先发优势。“无论多么艰难,我们的研发投入都保障在纯利润的10%以上。技术领先,这是我们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有着20多年环保工程技术研发背景的吴举在说到“技术领先”这4个字时特别加重了语气。

要做到技术领先并不容易。谈到当年技术研发攻关过程时吴举用“惊心动魄”和“走到了研发的崩溃边缘”来形容当时的情形。或许这正是说到“早走了7年”时吴举神情复杂的原因。

“在研发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过程中,材料吸附效果非常好,这让我们异常的兴奋。但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次事故,产生了闷燃现象。这让我们非常紧张,对研发方向也有了怀疑。”吴举说起当时的情景时眉头仍不自觉皱了起来:“这个方法还能不能走下去?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种闷燃情况的出现?后来,我们专门做了大量的实验,就让它闷燃,把所有闷燃的条件摸出来,然后我们再采用20项技术避免闷燃的出现。最终我们解决了这个最难的环节。现在格瑞因在国内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前瞻性确保了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但往往也伴生着巨大的压力。保持技术领先,寻找企业规模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使格瑞因挺了过来。

奋进中的民营企业——格瑞因:前瞻获先机 笃行以致远

2013年起,国家对VOCs治理力度越来越大,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逐渐开始加码。2013年5月,环保部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首次在VOCs污染防治策略和技术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将VOCs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2013年9月17日,环保部等部委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2014年12月,环保部发布《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2015年,财政部、发改委及环保部联合发布《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财税[2015]71号);2016年,工信部与财政部共同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16〕217号);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大形势促进了VOCs治理行业的迅猛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国内VOCs治理行业一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工业源重点行业VOCs的减排需求累计约为430万吨,带来的市场空间达千亿元级别。

东风渐起,格瑞因的销售收入不断提高,2017年公司订单额为1700万元,2018年订单额达到4800万元,同比增长282%。预计2019年订单额最高可达1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往往意味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据了解,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VOCs治理市场在中国。蓄势良久的格瑞因并没有“站在高台上等风来”,而是从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市场布局、产能提高、品牌建设等多角度全面发力。

2015年在业内其他同行刚刚开始研发第二代产品时,格瑞因第三代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火爆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采用RTO蓄热式燃烧技术的VOCs治理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其治理效果可以达到99.7%,远高于国家要求的70%达标线。其热回收效率高达95%以上,可节省废气升温所需消耗的燃料,为客户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这一产品因其技术的先进性,曾在南京市场打败一家处于国际技术一流行列的美国公司,竞标成功。

秦皇岛港田铝塑包装有限公司同样是这一产品的使用客户。国家VOCs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彩塑行业提出了更高治污标准,作为秦皇岛市彩塑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港田铝塑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好的VOCs治理产品,以期能达到国家标准。公司副总经理孙茂山对这一产品赞不绝口:“这套设备现在运行非常稳定,而且VOCs处理标准也达到99%以上。我们最看重的是热能回收。我们算了一笔账,3年里节省的燃料成本就相当于一台VOCs处理设备的价钱。”

奋进中的民营企业——格瑞因:前瞻获先机 笃行以致远


“在技术研发这块,我们的做法是生产一代、研发二代、关注三代,确保公司不断推出引领行业技术研发航向的产品投放市场。”吴举介绍公司研发计划时说:“未来公司将把化工以及煤化工行业VOCs治理领域作为研发主攻方向。同时,我们也在探索进军服务外包领域,逐步探索智能远程监控,实现托管运营。目前,在苏州一家企业已经开始试点运行。”

夯牢安身立命之本的同时,格瑞因也在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

公司总经理石洪利的加盟给格瑞因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石洪利具有20年以上的管理大气污染治理企业资历,对企业长远规划、运营管理、品牌建设具有独到见解。石洪利介绍,目前,格瑞因的生产车间由5000平方米增加到了1万平方米,同时正在积极筹划新厂房建设。国内市场布局也从过去的14个区域增加到24个区域。目前,公司的目标是,尽快完成蜕变,使格瑞因跻身“VOCs治理行业亿元企业俱乐部”,成为业内第一梯队的领跑者,占据市场主动。

在“早走的7年”里自信坚守;在大势将临之时,主动蓄势;风口来临,则大胆拓取。“万事具备,东风已起”,格瑞因的前景我们可以想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