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總是要成就一批人,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AI熱潮總是要成就一批人,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隨著以“加班是福”的阿里馬和“無兄弟,不996”的京東強為主導的加班文化興起,程序員過剩的遮羞布也被徹底掀開,中初級程序員競爭變的越來越激烈,面試的要求也愈來愈高​。

是什麼讓996​盛行?

曾經看過一個招聘的段子,招聘內容是“招聘程序員,要求20歲左右本科文憑以上,工作經驗30年。”


AI熱潮總是要成就一批人,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雖然它只是個段子,但是也反應出了市場對程序員的需求:有豐富工作經驗、年輕有精力、能適應彈性加班等等​。

記得2012年面試Java開發崗的時候因為市場的需求缺口很大,屬於我們程序員主導的賣方市場,不滿意就選別的企業,雖然也存在加班,但是隻是為了趕項目,而且加班期間的補貼往往是日薪的幾倍,不像現在加班只是自願,沒有了物質補償,甚至一些企業中加班成為了KPI的考核標準,不想加班也行但是你的KPI絕對是最差的那一等,所以很多程序員就拋棄了自己的原則和自尊開始無償加班,所以996的盛行很大的原因還是程序員的自暴自棄。


AI熱潮總是要成就一批人,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怎麼才能跳出這個惡性循環?

只能說流年不利吧,今年的程序員遇上互聯網寒潮,從年初的裁員到現在的996,不要想著明天會更好這只是你自己騙自己,每年各大院校都會不斷輸出各個崗位的程序員,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指不定哪天老闆把你辭退瞭然後換個應屆生,幹著同樣的事工資卻少了三分之二,這樣才滿足一個企業發展的需求​。

很多程序員都想過跳出這個惡性循環,那麼我建議你可以去嘗試一下轉戰人工智能,有的人就會說人工智能​很難、數學很難、算法很難那我想問一下​成為架構師難嗎?一般從本科畢業到一個公司的核心架構不走彎路的話5年是最低的。那我現在告訴你,目前人工智能的天花板如果你努力只要1年就能觸摸到。

人工智能,2016年才在國內開始興起,目前能夠落地的商業項目就這些,需要理解的深度學習框架就那麼幾個,但是你不得不承認,AI領域的工資就是比同級開發崗高,算法崗起薪20K這可能是一個一線城市Java程序員3年才能達到的薪資水平​。

最後

互聯網的下一步是人工智能,國內的企業都不傻,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所以現在開始了人才的招攬,而且吃相都很難看直接用錢砸(我喜歡),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會成倍的返還。所以為什麼不給自己一次機會跳出9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