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翻拍大年,诞生了一个衍生现象——一水的豆瓣差评。

其中,包括了《新白娘子传奇》。

然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厢,豆瓣评分仅有不及格的4.2分;那一厢,其实如果我们打开弹幕,观众表现出来的还是能够看得进去这部剧。

即使刨除有可能有网络水军、弹幕五毛党的可能,笔者仍旧认为的确有一部分观众,是在跟着剧集走的。所以,在实际看片的人中,其实这部剧集似乎应该是及格的。

那么,问题来了,翻拍新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到底能否及格?离开评分也好,弹幕也好的舆情力量之后,专业评论视角又该给他怎样的行业价值评估?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一部OK的肥皂剧

笔者是与一个业外的朋友一起观摩《新白娘子传奇》的。在一个安谧的、慵懒的周末午间,抱着放松身心、犒劳自己的心态。

之所以要看这部剧,是因为《新白娘子传奇》的吐槽已经出圈儿了,朋友听了很多关于这部剧的神吐槽,想来亲眼目睹一下到底有多奇葩一剧。然而,看了一两集之后,朋友坦言,「好像也没那么差,是可以看下去的」。

没错,这就是笔者对这部剧的第一感觉——它是一部很顺的肥皂剧。

一部剧的可看性,首先取决于顺不顺,它是不是能够不断牵引着你连贯看下去,一集接着一集。营养不营养,高明不高明,文化不文化的,暂且不论,它首先要提供给观众「连续」的爽感。

这版的《新白娘子传奇》笔者体验下来,其实在连续的体验上做得很顺,叙事的节奏、情节的推动、事件的衔接,其实在顺的标准上并无大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弹幕中的戾气并不太重,大部分的弹幕还是支持这部剧的,其原因就是这种顺的感觉让这些追剧的观众实则已经达到了他们想要的体验感。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但是,为什么即使观众有还不错的体验感,却也没有看到太多人在豆瓣这样的平台上为其「平反」呢?

因为,它也只是一部并没有自我标榜价值的肥皂剧。想来,并不会有太多观众要用自己的口碑传播去影响他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作为消遣,它是OK的;然而作为作品,它的距离实在太远。

一次经典的消解

站在笔者的角度,这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应该在5.5-6分左右。之所以现在只有4.2的评分,笔者认为,很大因素便在于这一版本与赵雅芝版有了太大颠覆——

整体架构上,新版取消了千年之恋、轮回相见的元素,取消了转世报恩的情感线索,而变成了一个从头开始、渐渐酝酿形成爱意的故事;

叙事节奏上,赵雅芝版2集便已完成婚娶,以婚后生活为主要事件,而新版则把整个恋爱历程加大到14集的体量;

人物处理上,相较于赵雅芝已然塑造的大气、温婉、智慧的女性形象,新版鞠婧祎的人物处理则更类似于近年审美的邻家女孩,批评比较尖锐的甚至说其「傻白甜」。

正是这种落差,笔者相信,应该会有不占少数的一批观众,在还没接受新版逻辑之前已经留下差评、退出观看,所以与留下来的观众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

然而,我们把这个评价一分为二的客观看待:

一方面,我们似乎不应该以赵雅芝版为标准答案。

事实上,白娘子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的理解之上不断丰富、改动这个故事,每一代赋予每一代的审美、价值观、文化背景,所以,有不同的白娘子的形象,有不同的事件推进,是在理性层面上是无可辩驳的。

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该直言这部剧的改编的确有待商榷。

白娘子的故事之所以成为中国民间经典,本质在于这个故事母体所呈现出的一种荡气回肠的宏大之爱,跨越千年的时空、跨越种族的隔阂,所有的偏见、所有的障碍,它是以这种超乎世俗的宏大惊艳了世人。

然而,新版《新白娘子传奇》则把这种荡气回肠的大气之感拍没了。人物不再是有大格局的人物,时空不再是有大格局的跨度,于是,即使在同时期的作品之中,它也没有把这部作品的镇魂之宝做出来,所以,似乎与当下的各种偶像剧也只是连连看的一种正常水平。再听片头曲的《千年等一回》,因为拿掉了千年轮回的大情境,也就显得贩卖经典遗产,实则格格不入了。

所以,虽然新版《新白娘子传奇》让笔者初看是感觉很顺的,但越往后看,这种缺乏大开大阖的、肥皂口味的无趣感,便会让人随时可能弃剧而去。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一回翻拍的反思

不少媒体批评鞠婧祎的表演,说她美则美矣,却无灵魂。

然而,笔者以为,这个消解,无论是对宏大叙事的消解,还是对经典人物的消解,更多的责任并不在演员身上。

客观来说,在这个肥皂剧逻辑《新白娘子传奇》的时空思维之下,鞠婧祎作为这个时空里白娘子的表演,于朦胧作为这个时空里许仙的表演,都是符合这个时空情境的,没有跳戏、出戏,演出了编剧、导演要求他们所创造的那种偶像剧式的小眼神、小害羞。

然而,真正消解经典的则是尤其以编剧为第一责任方的文化深度。编剧没有做到在经典之上继续加分的升级,而是做了把经典剧变成肥皂剧的降维,本质还是中国目前编剧团体的文化素养不够深厚的原因。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他们其实有良好的初衷,想要呈现善恶更有思辨的法海,想要塑造一个从对世事懵懂到有大情大爱的白娘娘。然而,文化功底的欠缺,只能够支撑一些并没有太多厚重文化延伸的肥皂剧化的小桥段,却不能支撑具有宏大世界观铺展的大情怀,甚至也在整部剧集的台词上,不仅没有什么金句台词,用语贫乏如白开,也能感受到捉襟见肘的文化素养。比如,14集的新婚之夜,许仙害羞,白娘子问为什么不靠近自己,许仙回答因为「近乡情怯」。而相较于赵雅芝版,台词则意蕴丰富,还有大段大段优秀唱词,的确相距甚远。

而这,就关系到我国影视目前的行业结构与分工地位。编剧,在笔者观念之中,是承担一部剧集作品文化含量最高的一个分工,故事是关于怎样的一个时空,时空中有怎样的人物,人物会有怎样的言谈,言谈中又有多少机锋?没有足够底蕴的人,怎么承担起编剧的工作?

然而,当下的实时则是,因为太多文化积淀不够的人过早担任编剧之位,于是我们可能看得到顺的肥皂剧,却看不到深厚的电视剧。所以,回归新版《新白娘子传奇》的问题,笔者以为,还是编剧的能力无法撑起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批人物。能写得出傻白甜的白娘子的人不少,但能写出有智慧、有格局的白娘子的人不多。

1号结语

写这篇文的初衷,其实,是想让读者朋友,更客观、更中立地去看待《新白娘子传奇》,或说,是由它所代表的一批同质化的文娱作品。

它们并不太好,但也并非太坏。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很多如今豆瓣上4分、5分的作品,其实未必比评了6分、7分的作品差。作为快餐文娱消遣,它们似乎已经达到了能够及格的6分;只是,因为挂靠在经典翻拍名下,它们把曾经的文化经典消解得只剩平庸,自然又不及6分。

它们的过错,也不该让演员承受,可能更多在主创、甚至行业整体。

如果编剧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利、更长的创作周期、更好的福利,这是一个在利益上足够保证、在名望上足够尊敬的行业。那么,便会有更多的文化人愿意成为这个行当中的中流砥柱,恰如美剧近年以来吸纳大批名导演、名演员。而如今,编剧甚至不能算作一种社会共识层面上的文人行业,真正有涵养的、有阅历的编剧寥寥无几,我们又怎能奢望,一部剧集有高概率告别肥皂剧,成为经典剧呢?能拍成挺顺的肥皂剧,就该高兴了吧!


臧否肥皂剧《新白娘子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