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1.風起與雲湧

看標題不難猜到,今天我也要蹭回熱點,聊聊西安奔馳事件,其實事件本身越來越清楚,已經沒什麼好討論的了。這裡為了對仗造了個詞叫“車改”,指的是汽車銷售行業變革。

不過在正式開聊前,讓我們本著以史為鑑的態度,回顧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件與巧合。

2007 年,梅賽德斯奔馳與現代傳播集團及旗下《生活月刊》聯手搞了個 “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頒發給“ 在其各自領域所創造出的非凡成就,激勵了更多中國人不懈努力”的人;

2010 年,范冰冰獲該獎,並與馮小剛同臺領獎;

2018 年,疑因馮小剛開拍《手機 2》,崔永元發微博諷刺范冰冰領獎“ 一個真敢發,一個真敢領。”,由此揭開了一場年度大戲,掀開了整個影視行業偷稅漏稅的蓋子。

古人說:風起於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一場熙熙攘攘的大戲往往揭始於一件無人在意的小事,最後悄然收場,黯淡落幕。

歷史不容許假設,我們也無從知曉,假如范冰冰知道會有日後這場鬧劇,她還會不會欣然領獎。

當然了,歷史的偶然中往往蘊含著必然,沒有這個“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她也會領別的什麼獎;就算沒有崔永元,也會有別的什麼人,站出來和這個社會硬剛到底。


2.被逼的草莽

總會有人,站出來和這個世界硬剛,就像今天故事的女主角一樣。

西安奔馳事件的起因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之所以不用“始末”這個詞,是因為這件事情仍在發酵,遠沒有結束。

西安奔馳事件中女車主說:“ 硬生生把我這麼一個美女子變成了潑婦”。

這句話,柔弱無力,悲慘無助,卻堅強有力,擲地有聲。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辛辛苦苦讀書,勤勤懇懇學習,把自己變成了高知,培養了自己的素質和情趣,為的難道是與人打交道時撒潑,按鬧分配嗎?

我很欣賞這個女車主維權時的談吐。也讓我想起電視劇裡的一句臺詞,說要有菩薩心腸和金剛手段。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人設崩壞的靳老師金句


菩薩低眉,慈悲心腸;金剛怒目,雷霆手段。如果這個世界真的那麼美好,菩薩又何必需要金剛加持護法呢?

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就好像柴米油鹽平凡生活會磨去詩意,耐心也總會消弭於無處講理的潛規則。我們總以為這是個講理的社會,總覺得心平氣和就能解決問題,只到被現實用耳光打醒,告訴你,大家都是凡夫俗子,逃不出這些腌臢的事宜。自矜身份只能被人試做老實人冤大頭。

媽的,老實人吃你家大米了?冤大頭刨你家祖墳了?老實就活該吃虧?

於是乎,逼上梁山,落為草莽。

有人說這叫中國式維權,有人說這件事會推動消協變革。然而西安奔馳事件並不是孤例,不老的老回和三喪的案子還沒個結果呢,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資本,資本也從不屑於掩飾其醜惡嘴臉,看看當事人這一路收到了多少威逼、利誘、收買、封口就知道了。

不過那些高高在上洋洋得意的人啊,那位出國“學習”藏頭露尾的高管啊,殊不知,草莽的力量如此強大,再厲害的公關,落入了人民輿論的汪洋大海也會瞬間沉沒,再穩固的商業大廈,遇到了誠信問題而不自知不認錯,也會頃刻崩塌。

被逼的草莽,逼著這個社會往公平正義又進了一步。不難預測,引擎蓋上的這次維權,必然會揭開更大的蓋子。

消協和質量監管局調查產品質量與交易過程,銀監局調查金融服務費,稅務局調查逃稅漏稅,大幕徐徐拉開,風波起,風波惡。


3.錯亂的價格

今天我們不再去聊奔馳的品控,不去試圖釐清事件中的責任,畢竟有很多專業的意見在前,相關部門都已介入,按法定程序處理後續事宜就好了。

西安奔馳事件之所以能引人關注迅速成為熱點,除了主人公的有禮有節有據的模板式維權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大家對汽車行業尤其是 4S 店銷售模式積怨已久。

正好我和女朋友前段時間提了車,我就站在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聊聊買車這件事吧。以下記敘均為個人真實經歷,沒有造謠抹黑,也沒有粉飾美化,更沒有利益相關。

小姐姐買車的念頭起於去年年初,想要春季車展訂車。對於任何一個普通人的家庭,車都算是一個需要慎重決定的大件,參考了許多人的意見,自己也看了不少。從最初的高爾夫,到凌度、朗逸,再到思域等等,拋開車本身,在營銷和收費名目上,各家其實大同小異,步調一致。繁雜的名目讓人頭大,激情消費的衝動被冷卻,就拖延到了今年,最終買的是領克 03。

看車的過程不再贅述,就說各家的大概情況吧:

大眾:指導價虛標了很多,甚至於同一家 4S 店裡不同的顧問都能談到不同的車價優惠。

思域:新思域當時非常緊俏,也還沒陷入各種門事件,四線城市沒有現車,車價優惠寥寥,甚至要求多加 3000 才能訂車(送真皮座椅好像)。

領克:全國統一價格,可以在網上訂車以後到最近的4s店提車,車價不會存在差價影響。至於剩下的金融服務費、手續費、營銷活動,就是4s店自行控制的問題,廠商可能會對某輛車有一定額度的營銷補貼,這部分就看消費者講價的能耐的。最終選擇領克很大程度是因為價格透明,但是並不完美,後面會說。

貼幾張看車時的報價單。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思域當時的報價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第一次看車時領克 02 的報價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最終買車時領克 03 的報價


可以看到不論是傳統的思域還是自詡新模式的領克,4S 店報價時都有所謂的金融服務費一項。與西安奔馳事件中的不同點在於,她是到刷卡付費時才被告知要收這筆費用,存在一個欺瞞隱藏不透明的情況,更多時候的商家則是會告訴你這筆費用的存在,告訴你這筆錢與廠商無關,就是 4S 店的收入,甚至有銷售顧問會專門讓你辦貸款,直言:辦貸款對雙方都有利,消費者分期消費,自己也有額外收入,如果全款反而沒有什麼油水了。

儘管領克已經相對公平了,還是沒辦法消除這些影響。我和小姐姐都不是擅長討價還價的人,如果拉著父母過來,想必就會坐在那兒和顧問反覆交手試探,一來二去,三來四往,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最終討得優惠,或多得些贈品。然而我在買東西時總有種奇怪的羞恥心,這種羞恥心來源於窮,來源於小時候我媽帶我買衣服時磨破嘴皮子多要一雙襪子的經歷,這樣的經歷並不丟人,甚至買賣雙方都樂在其中,卻讓我感覺渾身不自在。

可能窮人就活該拉下臉皮去講價,才能獲得匹配自己消費能力的價格和優惠吧。

所以我明知道所謂金融服務費不合理不合規,最終還是乖乖地從支付寶轉了過去。是的,一如西安奔馳事件中,沒有發票,沒有刷卡記錄,用的是支付寶或者微信。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當時的付款記錄,與上面的報價圖一致


為什麼顧問總是會盡可能地讓你貸款買車呢?

首先車價是廠商給的指導價,優惠活動一部分來自於廠家,一部分是經銷商,顧問的收入在於底薪 + 提成。全款買車的話,額外的費用相對較少。

貸款的話說法就多了。

這個邏輯在於:貸款買車,合作的金融機構/銀行會讓出一部分利息收入,這是其一;巧設名目,向消費者收取所謂金融服務費、手續費,這是其二;貸款買車辦理車輛抵押,理論上講車輛還不歸消費者所有,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再從 4S 店捆綁購買商業全險(保險是另一個話題了,不展開聊,很多人只買交強險其實也不好,但是從 4S 店買全險也無疑有點冤大頭了),這是其三。這麼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你是銷售顧問,你會怎麼做呢?

我的買車經歷大概就是這樣,總的來說我還是相對滿意的,可能就是因為有這麼多像我這樣容易妥協的消費者,經銷商們才會這麼猖狂吧。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車改”始於西安奔馳

截止發文前,銀監會已經開始調查金融服務費了


當然,這些事情不一定都與車商有關。買領克的過程中還有一件讓我很不爽的事情:我在看車時反覆跟顧問提到我是老客戶介紹來的,問是否有活動,被告知沒有。最後在開通車聯網時,發現我被開通車聯網的員工邀請註冊賬號,雙方返幣價值 500 元。這樣的政策顯然是車商為了鼓勵老客戶介紹新客戶的,最終卻因為信息不暢流入了 4S 店員工之手。

明碼標價在買車時從來都是一個奢望。永遠不要去問別人買車的價格,永遠有出入,永遠有人不高興。就算車價一樣,也會有各種服務費的差異,就算明面上的費用都一樣,出險、保養、送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隱性的差異也是巨大的。

錯亂的價格,錯位的監管,一次又一次的維權,一次又一次的整頓,只希望能真正見到成效,保障普通消費者的利益。


4.消逝的規則

我經濟學學的不好,和朋友討論完這件事以後,他說:允許討價還價其實是一種價格歧視,是資本家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父母的講價策略肯定是對自己有利的。互聯網統一零售價這個按照經濟理論來看是會比允許討價還價的時候低那麼一點的,所以對我們這種不懂討價還價的人來說是有利的。

網絡上也有人持這種觀點:緊俏的車型加價賣、各種手續費服務費都屬於正常的市場供需調節,屬於常規商業行為,只要沒有故意隱瞞不告知,就不為過。

我無從辯解。

在我樸素的沒有經濟學理論的價值觀裡,如果說同一車型,不同配置,就好比不同內存的蘋果手機定價不一,這可以接受;平日裡和節假日裡訂房價格不一,我可以接受;商家雙十一搞促銷活動,窮人花時間成本去研究規則湊滿減湊優惠,富人並不在意直接下單,我可以接受。

那,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場次,同一場景,兩個人只因為消費記錄不同、甚至只是手機品牌系統不同,而被大數據殺熟,電影票價不一、酒店房價不一、機票價格不一,在我樸素的沒有經濟學理論的價值觀裡,這就是宰客。

經濟學有很多方法可以辯解,消費者剩餘也好,社會總體福利也好,價格歧視理論也好。他們主張,價格歧視中的“歧視”一詞是中性的而非貶義的;他們主張,各式各樣的價格歧視是一個濾網,可以有效篩別窮人富人,或者說不同消費能力群體,進而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他們宣稱,這樣的價格歧視可以讓商家賣出產品、消費者買到產品,從而實現社會總體福利最大化…

我無從辯解。

又好比最近吵得沸反盈天的 996,馬雲站臺,拉的官媒也下場辯論;劉強東發內部信,取消配送員底薪,提高攬件提成。我相信大佬們有過艱辛的奮鬥創業經歷,也曾為底層員工利益考慮,但是那些深陷 996 乃至更多工時的普通人,真的獲得了保障嗎?

我不知道這些形形色色的規則從何而來。在我樸素的價值觀裡,我始終相信,這些所謂的行業規定,這些沒辦法理直氣壯擺在明面上、沒辦法白紙黑字化為規定貼在牆上的潛規則,終有一日會變革,會淘汰,會消逝,即使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