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1.风起与云涌

看标题不难猜到,今天我也要蹭回热点,聊聊西安奔驰事件,其实事件本身越来越清楚,已经没什么好讨论的了。这里为了对仗造了个词叫“车改”,指的是汽车销售行业变革。

不过在正式开聊前,让我们本着以史为鉴的态度,回顾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与巧合。

2007 年,梅赛德斯奔驰与现代传播集团及旗下《生活月刊》联手搞了个 “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颁发给“ 在其各自领域所创造出的非凡成就,激励了更多中国人不懈努力”的人;

2010 年,范冰冰获该奖,并与冯小刚同台领奖;

2018 年,疑因冯小刚开拍《手机 2》,崔永元发微博讽刺范冰冰领奖“ 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由此揭开了一场年度大戏,掀开了整个影视行业偷税漏税的盖子。

古人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一场熙熙攘攘的大戏往往揭始于一件无人在意的小事,最后悄然收场,黯淡落幕。

历史不容许假设,我们也无从知晓,假如范冰冰知道会有日后这场闹剧,她还会不会欣然领奖。

当然了,历史的偶然中往往蕴含着必然,没有这个“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她也会领别的什么奖;就算没有崔永元,也会有别的什么人,站出来和这个社会硬刚到底。


2.被逼的草莽

总会有人,站出来和这个世界硬刚,就像今天故事的女主角一样。

西安奔驰事件的起因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之所以不用“始末”这个词,是因为这件事情仍在发酵,远没有结束。

西安奔驰事件中女车主说:“ 硬生生把我这么一个美女子变成了泼妇”。

这句话,柔弱无力,悲惨无助,却坚强有力,掷地有声。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辛辛苦苦读书,勤勤恳恳学习,把自己变成了高知,培养了自己的素质和情趣,为的难道是与人打交道时撒泼,按闹分配吗?

我很欣赏这个女车主维权时的谈吐。也让我想起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说要有菩萨心肠和金刚手段。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人设崩坏的靳老师金句


菩萨低眉,慈悲心肠;金刚怒目,雷霆手段。如果这个世界真的那么美好,菩萨又何必需要金刚加持护法呢?

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就好像柴米油盐平凡生活会磨去诗意,耐心也总会消弭于无处讲理的潜规则。我们总以为这是个讲理的社会,总觉得心平气和就能解决问题,只到被现实用耳光打醒,告诉你,大家都是凡夫俗子,逃不出这些腌臜的事宜。自矜身份只能被人试做老实人冤大头。

妈的,老实人吃你家大米了?冤大头刨你家祖坟了?老实就活该吃亏?

于是乎,逼上梁山,落为草莽。

有人说这叫中国式维权,有人说这件事会推动消协变革。然而西安奔驰事件并不是孤例,不老的老回和三丧的案子还没个结果呢,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资本,资本也从不屑于掩饰其丑恶嘴脸,看看当事人这一路收到了多少威逼、利诱、收买、封口就知道了。

不过那些高高在上洋洋得意的人啊,那位出国“学习”藏头露尾的高管啊,殊不知,草莽的力量如此强大,再厉害的公关,落入了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也会瞬间沉没,再稳固的商业大厦,遇到了诚信问题而不自知不认错,也会顷刻崩塌。

被逼的草莽,逼着这个社会往公平正义又进了一步。不难预测,引擎盖上的这次维权,必然会揭开更大的盖子。

消协和质量监管局调查产品质量与交易过程,银监局调查金融服务费,税务局调查逃税漏税,大幕徐徐拉开,风波起,风波恶。


3.错乱的价格

今天我们不再去聊奔驰的品控,不去试图厘清事件中的责任,毕竟有很多专业的意见在前,相关部门都已介入,按法定程序处理后续事宜就好了。

西安奔驰事件之所以能引人关注迅速成为热点,除了主人公的有礼有节有据的模板式维权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家对汽车行业尤其是 4S 店销售模式积怨已久。

正好我和女朋友前段时间提了车,我就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聊聊买车这件事吧。以下记叙均为个人真实经历,没有造谣抹黑,也没有粉饰美化,更没有利益相关。

小姐姐买车的念头起于去年年初,想要春季车展订车。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家庭,车都算是一个需要慎重决定的大件,参考了许多人的意见,自己也看了不少。从最初的高尔夫,到凌度、朗逸,再到思域等等,抛开车本身,在营销和收费名目上,各家其实大同小异,步调一致。繁杂的名目让人头大,激情消费的冲动被冷却,就拖延到了今年,最终买的是领克 03。

看车的过程不再赘述,就说各家的大概情况吧:

大众:指导价虚标了很多,甚至于同一家 4S 店里不同的顾问都能谈到不同的车价优惠。

思域:新思域当时非常紧俏,也还没陷入各种门事件,四线城市没有现车,车价优惠寥寥,甚至要求多加 3000 才能订车(送真皮座椅好像)。

领克:全国统一价格,可以在网上订车以后到最近的4s店提车,车价不会存在差价影响。至于剩下的金融服务费、手续费、营销活动,就是4s店自行控制的问题,厂商可能会对某辆车有一定额度的营销补贴,这部分就看消费者讲价的能耐的。最终选择领克很大程度是因为价格透明,但是并不完美,后面会说。

贴几张看车时的报价单。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思域当时的报价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第一次看车时领克 02 的报价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最终买车时领克 03 的报价


可以看到不论是传统的思域还是自诩新模式的领克,4S 店报价时都有所谓的金融服务费一项。与西安奔驰事件中的不同点在于,她是到刷卡付费时才被告知要收这笔费用,存在一个欺瞒隐藏不透明的情况,更多时候的商家则是会告诉你这笔费用的存在,告诉你这笔钱与厂商无关,就是 4S 店的收入,甚至有销售顾问会专门让你办贷款,直言:办贷款对双方都有利,消费者分期消费,自己也有额外收入,如果全款反而没有什么油水了。

尽管领克已经相对公平了,还是没办法消除这些影响。我和小姐姐都不是擅长讨价还价的人,如果拉着父母过来,想必就会坐在那儿和顾问反复交手试探,一来二去,三来四往,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最终讨得优惠,或多得些赠品。然而我在买东西时总有种奇怪的羞耻心,这种羞耻心来源于穷,来源于小时候我妈带我买衣服时磨破嘴皮子多要一双袜子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并不丢人,甚至买卖双方都乐在其中,却让我感觉浑身不自在。

可能穷人就活该拉下脸皮去讲价,才能获得匹配自己消费能力的价格和优惠吧。

所以我明知道所谓金融服务费不合理不合规,最终还是乖乖地从支付宝转了过去。是的,一如西安奔驰事件中,没有发票,没有刷卡记录,用的是支付宝或者微信。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当时的付款记录,与上面的报价图一致


为什么顾问总是会尽可能地让你贷款买车呢?

首先车价是厂商给的指导价,优惠活动一部分来自于厂家,一部分是经销商,顾问的收入在于底薪 + 提成。全款买车的话,额外的费用相对较少。

贷款的话说法就多了。

这个逻辑在于:贷款买车,合作的金融机构/银行会让出一部分利息收入,这是其一;巧设名目,向消费者收取所谓金融服务费、手续费,这是其二;贷款买车办理车辆抵押,理论上讲车辆还不归消费者所有,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再从 4S 店捆绑购买商业全险(保险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展开聊,很多人只买交强险其实也不好,但是从 4S 店买全险也无疑有点冤大头了),这是其三。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你是销售顾问,你会怎么做呢?

我的买车经历大概就是这样,总的来说我还是相对满意的,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么多像我这样容易妥协的消费者,经销商们才会这么猖狂吧。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车改”始于西安奔驰

截止发文前,银监会已经开始调查金融服务费了


当然,这些事情不一定都与车商有关。买领克的过程中还有一件让我很不爽的事情:我在看车时反复跟顾问提到我是老客户介绍来的,问是否有活动,被告知没有。最后在开通车联网时,发现我被开通车联网的员工邀请注册账号,双方返币价值 500 元。这样的政策显然是车商为了鼓励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的,最终却因为信息不畅流入了 4S 店员工之手。

明码标价在买车时从来都是一个奢望。永远不要去问别人买车的价格,永远有出入,永远有人不高兴。就算车价一样,也会有各种服务费的差异,就算明面上的费用都一样,出险、保养、送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隐性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错乱的价格,错位的监管,一次又一次的维权,一次又一次的整顿,只希望能真正见到成效,保障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4.消逝的规则

我经济学学的不好,和朋友讨论完这件事以后,他说:允许讨价还价其实是一种价格歧视,是资本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父母的讲价策略肯定是对自己有利的。互联网统一零售价这个按照经济理论来看是会比允许讨价还价的时候低那么一点的,所以对我们这种不懂讨价还价的人来说是有利的。

网络上也有人持这种观点:紧俏的车型加价卖、各种手续费服务费都属于正常的市场供需调节,属于常规商业行为,只要没有故意隐瞒不告知,就不为过。

我无从辩解。

在我朴素的没有经济学理论的价值观里,如果说同一车型,不同配置,就好比不同内存的苹果手机定价不一,这可以接受;平日里和节假日里订房价格不一,我可以接受;商家双十一搞促销活动,穷人花时间成本去研究规则凑满减凑优惠,富人并不在意直接下单,我可以接受。

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场次,同一场景,两个人只因为消费记录不同、甚至只是手机品牌系统不同,而被大数据杀熟,电影票价不一、酒店房价不一、机票价格不一,在我朴素的没有经济学理论的价值观里,这就是宰客。

经济学有很多方法可以辩解,消费者剩余也好,社会总体福利也好,价格歧视理论也好。他们主张,价格歧视中的“歧视”一词是中性的而非贬义的;他们主张,各式各样的价格歧视是一个滤网,可以有效筛别穷人富人,或者说不同消费能力群体,进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他们宣称,这样的价格歧视可以让商家卖出产品、消费者买到产品,从而实现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

我无从辩解。

又好比最近吵得沸反盈天的 996,马云站台,拉的官媒也下场辩论;刘强东发内部信,取消配送员底薪,提高揽件提成。我相信大佬们有过艰辛的奋斗创业经历,也曾为底层员工利益考虑,但是那些深陷 996 乃至更多工时的普通人,真的获得了保障吗?

我不知道这些形形色色的规则从何而来。在我朴素的价值观里,我始终相信,这些所谓的行业规定,这些没办法理直气壮摆在明面上、没办法白纸黑字化为规定贴在墙上的潜规则,终有一日会变革,会淘汰,会消逝,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