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趁亂把美國的航空母艦也炸掉?

紅雨說歷史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一些天衣無縫而又莫名其妙的巧合,讓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略意圖基本沒有達到。


日本人拼了老命發動的突襲,取得的戰果是:

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


先來看二戰時還比較牛掰的戰列艦。


亞利桑那號

這是一艘1915年下水的戰列艦:因為彈藥庫爆炸,坐沉於港中,因為沒有修復價值,被放棄。


俄克拉何馬號

這是一艘1914年下水的戰列艦,後來美軍嘗試打撈修復,但是失敗,放棄。


以上這兩艘戰列艦,在一戰中搞搞訓練,接接僑民,欺負一下殖民地的小兄弟還沒什麼問題,但是在軍備競賽迅速的二戰中其實已經有落伍的傾向。


加利福尼亞號

1919年下水,被魚雷擊中進水沉沒,後來被打撈修復。


西弗吉尼亞號

1921年下水,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之後被打撈修復,經過現代化改裝,在整個二戰中獲得五枚戰鬥之星。


內華達號

1916年服役,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經過了一定程度的改裝,事件中企圖開出港外,成為日軍第二波攻擊的主要目標,被擊沉,但是後來被打撈修復,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


賓夕法尼亞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賓夕法尼亞號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因正在船塢中修理而未受到魚雷攻擊,雖然受到了一些轟炸的重創,但是很快就被修復了。


馬里蘭號

1920年下水,珍珠港事件中在港內遭受日軍攻擊,但是由於停泊在它旁邊的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為它擋去所有魚雷,所以受傷並不嚴重,很快被修復。


田納西號

珍珠港事件中,被亞利桑納號爆炸後的殘骸和火災損傷,後來被修復。


也就是說,日軍一共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搞了半天,只徹底搞廢美軍兩艘戰列艦,還是老艦。


此外,也搞沉了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船隻。


而主要目標航母呢?

“企業”號和“列剋星敦”在夏威夷南部海域巡邏,“薩拉託加”號正在維修。



而美軍的總兵力呢?


在役的——

航母7艘

戰列艦17艘

巡洋艦37艘

驅逐艦171艘

潛艇111艘


此外計劃和建造中的航母11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54艘,驅逐艦191艘,潛艇73艘。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太平洋艦隊損失戰列艦8艘,真正損失2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艘。而太平洋艦隊還有3艘航母,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完好無損。


所以日本人所謂的重創,巨大勝利,只不過是YY。因為日本人只是徹底幹掉了兩艘“大艦巨炮時代”的老戰艦,而新時代的航母和戰列艦,根本就毫髮無損。



山本五十六曾說道:“頭六個月或一年大約是可以順利進攻的。但對於第二和第三年的戰事,我就毫無信心了...”



再來回顧一下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陷入廣袤的中國戰場,資源枯竭,接下來美國對它進行了禁運。

所以小矮子是已經被逼成了瘋狗,跳起來咬的,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巨人。日本人策劃珍珠港事件,到底想不想搞美國的航母?倒是想,但是他們沒有發動第三波攻擊,第一,害怕美國人組織有效防禦反撲,第二,日本的航母長途跋涉也沒油了。你倉促準備打一場偷襲,只是把人家的籬笆踹倒了就跑,意義究竟在哪裡?





比起害怕日本人打美國,羅斯福其實更害怕日本不打,因為當時整個歐美的政策就是綏靖,綏靖到德國已經佔領了歐洲,日本已經佔領了亞太,美國人還是覺得,不值得為自己遠在大洋彼岸的小夥伴們犧牲。


羅斯福要在國會說服財團為戰爭投資不難,但是要說服老百姓去死,就有點難。畢竟多少年來,美國人倚仗天險,是沒必要拼命的。但是日本人這麼一造作,就給了羅斯福理由,團結全民打擊法西斯。因此也就有了陰謀論。


對此,有人指出中國、英國等盟友都攔截到了情報,告訴了美國總統,但是華府沒有告訴金梅爾上將和肖特中將兩位夏威夷歐胡島的負責人,但同時又順利地把航母調走。


也有人指出,其實美國可以在夏威夷打伏擊。但是如果打伏擊,沒慘重傷亡,是否更加會加重美國人的僥倖心理?這就不好說了。更何況,綏靖背景下,羅斯福有沒有那個能力說服大家打伏擊去惹一條瘋狗,還真說不定。


對於陰謀論與否,在這裡我持中立態度,但是想揭露一件事,說明二戰中敵我雙方都不是老實人。比如說著名的硫磺島插旗,是為了政治需要擺拍——



為什麼要擺拍,因為需要這張照片激勵民心,戰爭籌款。


而蘇軍佔領柏林這張照片,也是經過“P圖”的。



當時揮舞旗幟的士兵手上帶滿了從德國人那裡搶來的手錶,在陽光下褶褶閃光,所以後來蘇聯人不得不用針把這些亮點刮乾淨再補色,做出正義之師而不是匪徒的樣子。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尤其是歷史上資本主義狗咬狗的政治,是沒有善良,公平,正義的。最終承受犧牲和苦難的,只是普通的人民。



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堅持優質原創,感謝各位大佬們的鼓勵。


HannibalLecter


這個時候,遠在歐洲的英國海軍奇襲了意大利的塔蘭託軍港,英國航母起飛的轟炸機,一舉炸沉了三艘意大利戰列艦,塔蘭託戰役的成功,震驚了整個世界,山本五十六這才知道:原來海上霸王的戰列艦可以被航母起飛的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和魚雷炸沉,這給了山本五十六很大的啟發。

山本五十六決定賭一把,並全權負責組織龐大的海軍艦隊及航空兵實施對夏威夷珍珠港的攻擊。為保確偷襲成功,日本大本營絞盡了腦計,事先派出了約二百多人的間諜混入珍珠港,在攻擊前的12月初,密查到港內停泊了戰列艦9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9艘,另有眾多的美軍機。3艘航空母艦編隊“出港未歸“。

得此準確情報,山本五十六授權南雲忠一組織艦隊遠途偷襲珍珠港。

12月7日,龐大的日本混成海軍編隊航空母艦上的轟炸機成集群編隊升空對港內停泊的美國艦船展開了瘋狂的狂轟濫炸,對機場上的美軍飛機施以一波又一波的輪番轟炸,至使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離港未歸的航空母艦倖免於難。如果航空母艦在港內停泊,艦上的飛機在遭受第一波轟炸後,很可能意識到了日美開戰的徵兆,能迅速升空與日本決戰,日本鞍馬勞頓,與一逸待勞的美軍交戰可能不佔上風,正因為山本五十六知道美軍航母不在港內,才放手一搏。

表面上看,日本取得了珍珠港的勝利,卻忽略了美國的整體實力,以美國現有的國力,軍力,資源及戰爭潛力,日本與美國相差甚遠,也為日後在太平洋的日美戰爭中,完全被美國碾壓。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捲入二戰,成為大後方供給國,協助同盟國共同打擊法西斯軸心國,加快了德意日的滅亡。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使希特勒稱霸歐洲成為泡影。

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還以顏色,將原子彈空投到日本廣島。

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還在隔岸觀火,美國也不願去淌二戰的混水,憑《租借法》大賣軍火發戰爭財多愜意。



硯田劍影


美國航母不在家,你炸誰去?誰叫日本人自己挑的日子呢。



美國當時7艘現役航母,
太艦3艘,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企業號,大西洋3艘約克城號,突擊者號,黃蜂號,最後一艘大黃蜂號剛服役還在諾福克訓練。



太艦3艘航母裡頭,薩拉從1941年初就回西海岸大修改裝,珍珠港發生前才剛剛完工,珍珠港當天正在聖迭戈接收航空隊。列剋星敦號12月5日下午離開珍珠港,送VMSB-231中隊的SB2U去中途島,企業號11月28號離開珍珠港送VMF211中隊的野貓去威克島,按照計劃倒是應該在12月6日晚到7日晨返回珍珠港,然而問題是企業號編隊返航途中遇到風暴,加上給驅逐艦加油一共耽誤了大半天時間,最快要到7日午後才能回到珍珠港。所以日軍偷襲的時候企業號編隊離珍珠港還有幾十海里……



所以以美軍當時航母運作的情況,日軍在12月7日頂多也就能在港裡炸到一艘航母,而且偏偏應該在港的又是幸運E,一場本來不合時宜(企業號本來是要趕回檀香山度週末的)的風暴拯救了企業號。


DDG的老船塢


此事說來也巧,就在自己的前一天,四艘航母全部出港訓練了。在此之前,派駐珍珠港的日本間諜彙報情況時是有航母的,而且都在。山本的艦隊在路上實施了無線電靜默,而且事發突然,所以沒法通知此事。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四艘航母得以倖免。這也是人們猜測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給日本使得苦肉計的原因。因為那天是星期天,而週末調航母出港訓練確實有點奇怪。當時美國國內的民眾不想打仗,國會很多議員也不同意打仗,只有用苦肉計這種辦法,才能激起美國民眾的反日情緒!如果此事屬實,那麼從一開始,美國就把日本當猴耍了!小日本二戰犯了很多戰略性的錯誤!而且一個比一個嚴重!從方方面面來看,日本整個民族都是狂妄自大的弱智!


梁勇86304567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你問為什麼沒有追殺航空母艦?我告訴你,因為珍珠港沒有航空母艦,都出去了有任務 ,或者各種問題,反正都不在。太平洋艦隊3艘航母,薩拉門託號回西海岸大修改裝,列剋星敦號已離開珍珠港,去中途島送貨,企業號迴歸途中,遇到風暴,回港遲到了。美國人也說,上帝保佑他們。

其實山本五十六還犯下了其他錯誤,雖然奇襲珍珠港在日本看來是大獲成功的。當時在珍珠港有大型油庫,充滿各種燃料,日本也沒有襲擊。在他們心中已經足夠了,驅逐艦,護衛艦,戰列艦幾十艘沉進了海底,成果豐碩。可能也心中有想法,這次是奇襲,以後佔領珍珠港,資源還是日本的。至於為什麼沒有追殺,因為沒有找到唄,因為那時候雷達很簡陋,又沒有衛星,在大海上尋找目標,真是大海撈針了。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海軍高層,是看不上航空母艦的,最重要的軍艦是戰列艦,從噸位上就可以看出來。戰列艦一般都是幾萬噸,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達到7萬多噸,列裝重炮,炮口直徑460毫米,什麼概念?雙臂攏不過來,真是海上巨獸。航空母艦相對小巧玲瓏,最小的幾千噸,護航航空母艦,航空母艦的飛機主要偵察。即使攻擊機,也是不大的炸彈,不像巨炮,威力巨大。而且航空母艦是一個系統,需要人員多,成本高,訓練麻煩。當時覺得,巨炮沒問題,簡單高效。當然二戰後冷戰時期,也有類似的想法,就是蘇聯,當年蘇聯的紅海軍也是喜歡鉅艦巨炮,當然巨炮換成了大型導彈,能打500公里,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技術原因,當認識到問題並努力的時候,蘇聯解體了。

只是到了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的中途島會戰,才都真正認識到航空母艦的威力。從此開始了航母打航母,航空母艦為絕對主力戰艦的時代。雖然現在觀念又所改變,航母不一定打航母,航母決戰不一定面對面,也可以打擊別的價值目標。但,航母壯大是事實,有了現在12萬噸的超級航母,福特級核動力電磁彈射的水上大鱷,這也是世界大國的追求目標,各大國都在努力著。



大志遠思想空間


呵呵!羅斯福的陰謀論又要來了,我們先腦部一下這個陰謀論:

羅斯福總統一直對參戰很急切,他知道戰事這樣發展下去,美國是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是國內反戰情緒很高,怎麼辦?在得到日本準備偷襲珍珠港的情報後,羅斯福決定上演一場“苦肉計”打消國內綏靖政策和反戰主義的思想。結合中國國民政府傳來的情報,以及美國自身情報組織打聽到的風聲,羅斯福決定將計就計,將3艘航母先後派出去執行任務(保存實力),留守幾艘戰列艦充當肉盾與靶子,與日本海軍來一場港口決戰,上演這一出“苦肉計”將美國拉入戰爭!

這種陰謀論其實根本就站不住腳,也就是作為地攤文學被瘋傳,仔細分析漏洞百出:

1、在偷襲珍珠港以前,戰列艦的地位遠遠高於航母,航母的作用最初被定位為掩護戰列艦作戰,併為其提供火力支援,說白了航母最初是用來給戰列艦護航的,要躲也應該是主力的戰列艦出去躲幾天,航母留守抵抗!

2、航母為什麼被派出去執行任務?說直接點就是因為地位低,被拉出去運泥巴去了。那時候的航母因為噸位大,而且有大量的空間,經常被用來當運輸艦,被海軍用來運輸物資,這就是那時候的航母的地位了,那時候誰都沒有意識到原來航母才是海軍的大哥大級別的人物,獲得這樣的地位完全是實戰打出來的!

3、美國的“苦肉計”是不是對自己太狠了,山本五十六和南雲忠一從天而降的徹底將太平洋艦隊打成重度殘廢,亞利桑那號(BB-39 賓夕法尼亞級)、俄克拉荷馬號(BB-37 內華達級)、西弗吉尼亞號(BB-48 科羅拉多級)、加利福尼亞號(BB-44 田納西級)戰列艦統統完蛋,可謂是褲子都賠掉了……

所以在此仍然要提醒一下,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戰列艦才是海軍的大哥級別人物,至於航母只能算是小弟。那個年代的海軍裡航母遠不如戰列艦重要,即便是一戰的戰列艦,地位也不是剛剛抬頭的航母能挑戰的。戰列艦的護甲這麼厚,當時都沒有指望航母上的艦載機能夠把敵人的艦隊幹掉,航母的作用就是掩護主力艦隊前進,並實施第一批打擊和騷擾,最後有戰列艦衝上去完成致命一擊!包括將航母玩得這麼遛的日本,到中途島海戰後都沒有醒悟,仍然認為戰列艦才是海軍的大哥,大和和武藏雪藏起來準備與美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其實偷襲珍珠港狠狠的打了世界海軍戰艦派一耳光,但抽的不夠痛,後來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的航母大戰,才確定了航母在海軍的“王者”地位。在此之前,航母只是一種被認為“前途未知的、實驗性的、廉價的”海軍解決方案。全世界也只有日本、美國、英國等海洋大國肯真正下力氣研究,即使如此在這些國家的海軍內部航母派也是阻力重重。

正是珍珠港事件,才讓美國的航母派佔了上風,哪怕是戰艦派,也只能捏著鼻子指揮航母,因為他們的“主力戰艦”被日本一鍋端了,沒有辦法。這一用才知道,航母作戰確實比戰艦好用多了,這樣才導致了後續美國埃塞克斯級航母下餃子般的爆發,直到一路平A弄死日本。


狼煙火燎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為了稱霸世界,達到全面侵略佔領中國的罪惡目的,蓄意在中國挑起戰爭,引爆了中日民族生死存亡之戰~~

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擴大,日本這個睪丸小國的戰略物資、資源、供應逐漸枯萎,為了攫得夢想的勝利、不得不更加窮兵黷武。於是將罪惡的目光投向了資源廣茂、科技發達的美國。

經過慎密的間諜偵查和精心的戰略策劃,日本軍隊在海軍司令三本五十六的統率下、終於向美國人舉起了屠刀並迅速殘忍地揮了下去~~

這就是著名的"偷襲珍珠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這場血腥屠殺中,美國的海軍主力艦艇航母企業號、美國號、華盛頓號、約翰.亨利號等等等等均在前兩天離港外出,逃過了這一驚天浩劫!慘痛災難!

正是日本的這一重大的失誤~~恰恰埋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英勇頑強的不懈抗爭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紅日肖叔


1941年12月7日日本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日本人的想法是一舉消滅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艦隊,企圖佔領整個環太平洋地區。

日本人終極目的就是炸燬美國的航空母艦,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當時都是非常的巧合不在港內,導致日本人不得已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就是這個最大的巧合,還有加上一些別的巧合導致了後來的很多軍事迷都是懷疑美國已經是事先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了。

目前在官方的說法肯定是美國不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支持美國事先知道的只是一些軍事迷。

首先來說當時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不在港內這件事,其實這個只是一個巧合,在二戰的時候航空母艦還不是艦隊的主要戰鬥力,航空母艦作為海軍最主要的力量還是在二戰後期,或者說二戰之後的事了,當時航空母艦的主要作用就是做後勤的,比如說運送物資,飛機等等。當時美國的薩拉託加號航母正在檢修,列克星頓號、企業號)航母都是在給中途島運送飛機,本來企業號應該是在當天回來的,但是遇到了風暴耽擱了。所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這三艘航空母艦都不在港內這就是一個巧合。

但是巧合遠遠不止這一個,其次就是當時美國取消了休假,偷襲珍珠港是在星期天,但是在美國這天是要休假的,但是美國軍方卻取消了第二天的休假。這個在美國是有檔可查的。然後就是一些不合理的軍事調動,當時美國把很多飛機都調到分散到了很多的小機場。還有就是當時在偷襲之後美國打撈的速度太快了,當時美國在偷襲之後就迅速的打撈出來戰艦,而且當時修復的圖紙,武器,器材等等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好像就等著這一天的,美國把這些軍艦打撈起來之後很多都是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的,比如說利福尼亞”號、“西弗吉尼亞”號等等。

所以這些種種的巧合擺在一起,讓人就不得不懷疑當時美國是早就已經知道了日本人的計劃,而給美國人這個消息的就是中國,當時戴老闆已經是破解了日本的電文。美國人只是在演一場戲。真相到底是什麼,目前已經很難說得清楚了,美國官方不會站出來說是早有預謀,那麼就成為了歷史的迷案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二戰全面爆發後,納粹鐵蹄幾乎碾碎了歐洲,遠見的羅斯福已經意識到美國不能坐視,但參眾兩院就是不同意美國參戰,美國的戰爭準備也因此沒做好。深知要害的羅斯福非常需要一個硬邦邦的參戰理由,恰在此時,中日是戰是和的問題提交到了國聯,日本政府也深感不能繼續陷入侵華戰爭的泥潭,要騰出手來爭奪世界霸權利益,但是日本陸軍部不同意。狼子野心的日本不滿足於侵華戰爭得到的利益,要和英美爭奪東南亞利益,切斷對日石油供應是羅斯福總統的關鍵一招,如此一來日本就該服軟,但日本選擇了死磕到底,於是制定了南下計劃。

有解密檔案顯示,羅斯福總統事先收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把航母調到遠海訓練,應該是為了保存實力,但是為了造成美日全面戰爭爆發的局面,就必須犧牲一部分軍艦,只有損失夠慘,才能有理由對日宣戰,這也算是羅斯福總統的苦肉計了。

所以日本其實一開始就從謀略上輸給了美國,謀略失敗,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又怎麼能獲勝?


毒刺劍客


美國當時7艘現役航母,太艦3艘,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企業號,大西洋3艘約克城號,突擊者號,黃蜂號,最後一艘大黃蜂號剛服役還在諾福克訓練。都沒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