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農村的“扒鼎”,這樣的大鍋才能做出好紅團


以前在莆田農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是使用大鍋灶。很少有煤氣灶的出現。大鍋灶煮出來的飯菜很香,而且一次性可以煮一大鍋,即使一大家子有十口人左右,也能直接一鍋搞定。

大鍋的燃料是柴火稻草等,火很旺,但是也很容易讓大鍋附上一層厚厚的黑色的鍋底灰,於是乎,小時候的清晨或者傍晚,你走在村裡的小路上,經常此起彼伏地聽到一聲聲有節奏的“扒鼎”聲。

“扒鼎”也是有技巧的,最好找一個泥土地,這樣大鍋在扒鍋灰的過程中不會越扒越跑,如果在水泥地上,那麼可以用一隻腳輕輕踩在鍋邊上,也能防止大鍋越跑越遠。扒鼎的鋤頭不能太用氣,不然容易把鍋弄壞或者弄成坑坑窪窪的,也不能不用力,不用力黑鍋灰就扒不乾淨。所以,“扒鼎”也是一項技術活。


隨著時代的發展,煤氣灶,電磁爐走進了家家戶戶。大鍋的使用頻率越來越低。燒火的不易,燃料的難尋,再加上煤氣灶和電磁爐的便利,很多人拋棄了大鍋灶。使用的少了,鼎下的鍋灰自然也少了。“扒鼎”也越來越少了。現在很多農村還有在使用大鍋灶的,也很多是逢年過年人多的時候使用。而扒鼎更是少見,有些人家一年扒一次足矣。小時候常見的場景,長大以後想要見到反而成了奢望。

記憶中,用大鍋蒸出來的紅團是真的又好看又香。鍋夠大,蒸汽夠足。

紅團的香氣從鍋裡瀰漫出來,綠豆的清香,糯米的甜糯。還未起鍋,圍著的一圈孩子已經蠢蠢欲動。小時候不知道,原來這就是長大以後一直求而不得的年味。

又到一年過年時,有大鍋的人家,也開始清洗大鍋,支起爐子,打算蒸上一鍋香噴噴的紅團,迎接新年的到來。耳邊傳來熙熙攘攘的腳步聲,歡笑聲和有節奏的“扒鼎”聲,這才是屬於我們記憶中的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