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1598—1652),

字章侯,號老蓮,又叫老遲;

晚年遁入空門後,

又稱悔遲、悔憎、勿遲、雲門僧,

一生創作了題材豐富的繪畫作品,

人物、山水、花鳥均有所成,

但以人物畫最為突出,

與崔子忠並稱為“南陳北崔”。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畫像


明末清初的陳洪綬是一位著名的書畫大師,

他獨有的人物畫風不僅在當時為世人矚目,

而且還對後世影響巨大。

有學者曾經這樣稱讚他,

“陳洪綬的人物畫,至今影響不衰。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仕女圖

縱觀陳洪綬生平,

也能看出閱歷對於其作品的影響,

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宦人家,

飽讀詩書,卻始終與仕途無緣,

明末清初既是一個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

又是一個政治劇烈動盪的時期,

動盪的生活及劇烈的社會變動,

無疑讓他體驗到了很多生活的甘苦,

這就使他的作品中,

處處透著許多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感悟。

▼這麼心酸,是我沒錯了~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明·張岱《三不朽圖贊》中的陳洪綬畫像


陳洪綬藝術風格的形成,淵源複雜,

既有前代和當代名家的繪畫技巧,

也有民間藝術的滋養

他獨特的個人氣質,

更是將他的藝術成就發揮的漓淋盡致,

構成了他高古奇駭的繪畫風格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授徒圖》


評論家張庚評價陳洪綬人物畫:

有李公麟、趙子昂之妙,

設色學吳道子,

“力量氣局,超拔磊落,

在仇(英)、唐(寅)之上。

蓋三百年無此筆墨也”。

陳洪綬的人物畫藝術創作水平之高,

超過明代的仇英、唐寅,

甚至被人稱為是三百年來第一人。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李白宴桃李園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翁萬戈舊藏


陳洪綬的人物畫作品中,

著名有《九歌圖》《屈子行吟圖》十二幅,

《水滸葉子》

四十幅,

主要是用於書記插圖和製作紙牌(葉子)。

最著名的是他 1638 年創作的《九歌圖》,

用於來欽之的《楚辭述注》中作為插圖,

他創作的屈子清吟流放孤傲不羈的形象,

歷經清代二百年,無人超越,

且被奉為經典。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二十八歲時創作的。

雖然僅僅花費四個月,

但是並不失為其版畫的一組精品。

在這套作品中,陳洪綬主要刻畫了,

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

他以大量銳利的方筆直拐和起筆略重、

收筆略輕的較為短促且清勁有力的線條,

根據衣服紋路和走向,

將人物動勢刻畫的栩栩如生。

這套版圖一出,

不僅文人交口稱讚,

而且也為年輕的他博得了清名,

且影響了後世水滸英雄畫工的技法,再難創新。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母大蟲顧大嫂(左),一丈青扈三娘(右)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花和尚魯智深(左),活閻羅阮小七(右)


《博古葉子》是陳洪綬去世前一年所作,

並由明末徽派最著名刻工黃建中雕刻而成。

這套圖一共四十八幅,

充分展現了陳老蓮晚年的畫風和精神風貌,

整體上看,人物造型和線條更加古樸,

用自然、散逸、疏曠的線條,

繪出了頑童似的頭大身短的人物造型,

蒼老古拙,意象疏狂,揮灑自然,渾然天成。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在人物畫上的成就非凡,

風格也隨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出現很大的變化,

年輕成名,壯年出神入化,

晚年爐火純青,愈臻化境,

造型怪誕變形、線條清圓細勁、風格疏曠散逸,

獨特人格和精神風貌在作品中充分展現了出來。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仕女圖


名人賢哲人物畫是陳洪綬用來表達,

對古代賢哲的敬仰之情,

和抒發自己內心情懷的作品。

陳洪綬才華橫溢,卻始終沒能獲取功名,

豐富的人生閱歷也經常帶給他反思,

因此在後期,他經常創作以此勸人和自勸。

比如他為勸導好友周亮工潔身自好保持名節,

送給他的《陶淵明歸去來圖》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陶淵明歸去來圖》局部,1650年,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藏


仕女題材的人物畫,

也是陳洪綬人物畫中的重要部分,

他創作的仕女畫與明代前中期特徵明顯不同,

他用細勁內斂的線條塑造出仕女上銳下豐、

頭大身細、削肩長勁、

恬靜活波和溫柔婉約的形象,

給人一種仕女意態恬然的印象。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執扇仕女圖》

他的仕女畫格調雋雅高古,

晚年更是追求變形,

仕女頭大身小,風格奇詭。

《對鏡仕女圖》就是他晚年創作的一幅仕女作品,

這幅畫就體現了他仕女畫的特徵和風格,

塑造出了一位婦女安然恬適,

意態悠閒的形象。

整幅作品不僅高雅脫俗,

而又顯得天真活潑。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對鏡仕女圖》


佛道人物畫也是陳洪綬塑造的重要題材。

陳洪綬少時家庭禮佛,

受到影響經常誦讀佛經,

晚年為避難而落髮出家,

反思以往經歷而又體會禪意,

使思想更加升華,

他在那段時間裡創作了一些佛道人物畫,

他的佛道人物畫創作清奇出塵,

承襲了他一貫的線條裝飾趣味,

和誇張變形的造型特徵。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準提佛母法像》,1620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比如他創作的《無法可說》圖,

就是一尊頭大身小的老佛,

持一藤杖坐在石頭上,

身前跪一聽法者,

風格古拙,誇張怪異,

然而卻是給人一種格調高雅之感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無法可說圖》

儘管風格怪異變形,

但陳洪綬勇於創新和獨創的造型誇張、

風格高古奇異的畫風,

還是一掃明末人物畫壇平庸的泥古風氣,

其技法和風格爭相為海內外傳習,

對同代和後世畫壇產生了巨大影響,

不僅如此,他還帶動了版畫界的發展,

形成了獨特的流派。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


陳洪綬在中國人物畫方面,

不僅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

而且承前啟後,

引領了後來的中國人物畫的發展。

晚清時期,

藝壇上著名畫家三任

任熊、任燻、任頤的畫法,

都是出自於陳洪綬。

其中任頤就是大家熟知的任伯年

落筆如風,設色靈活,佈局巧妙,

變陳洪綬的厚重為爽利,

創造出自己的藝術風格,

成為近代梅派的開山祖,

也是繼承和發揚陳洪綬畫法最有成就的畫家。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陳洪綬《蘇李泣別圖》,約1635年,BAMPFA館藏

陳洪綬遠承晉唐技法、

一改宋元平庸的畫風,

同時融合同時代其他大家的風格,

和汲取民間藝術的營養,

開創了中國人物畫壇的新風,

不但影響了同時代的畫壇,

而且對後世人物畫風格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的作品高古雋雅,

不但是我們後來者學習的榜樣,

而且也給中國藝術史上,

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陳洪綬:有本事風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下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