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看病,每当医生开药的时候,都有一种被坑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是错误的?

连发摄影


这个感觉很有意思。

两种情况,

1. 真的被坑。

病诊断对了,也开了对的药物。但还开了一些没多大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在以往能增加医生的灰色收入。也就是药物提成。也有一些,没有提成,用的习惯了,连医生自己都觉得有用,实际上没用。例如医生感冒了,有些自己也喝抗病毒口服液,实际没啥用。

2. 被坑妄想。

大部分医生诊疗过程还是中规中矩的,毕竟职业要求也是为患者去除病痛。医生不会害自己的病人,他们还是无比希望自己药到病除做一个好医生的。尊重医生,给予医生信任,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这种想法,其实蛮正常。毕竟普通人对于医疗对于医学都是门外汉,信息不对称,就天然有被坑的感受。这也要求医生不能只开药,还要用话疗让患者知道明白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医生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给出这样的药物方案,这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也是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

可惜国内越是大医院,给予医患沟通的时间越少,从而导致了目前医患沟壑巨大,难以弥补。

答主:急诊夜鹰


急诊夜鹰


你经常被坑,以致于脑子里有被被坑的阴影,所以你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两个月前,陪老爸去中医院看褥疮,就花了6块钱的挂号费,接诊的是一个六十来岁的医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检查,医生看了之后没有开什么药,就传授了一个方法:拿纱布用温开水润湿了敷患处10分钟左右,然后擦上麻油。

就这样,也没有其他的费用。这也是我去医院,花钱最少的一次。当然我也因为自己或家人其他的病去过随近的西医院,而每一次的花费都会过百,二三百一次很常见,如果是有各种检查的,那么又会增加一百多几百元的检查费,确实每次都挺费钱的。

当然,我们包容一点说,现在各种物价都上涨了,看病的花销自然也会涨,再说医生护士也得吃饭是不是?

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多支持一下中医,用中医来降低我们的看病成本,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是期待政府在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他制度上能多考虑一下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用户71261366810


不是被坑的感觉,是真被坑了!

亲戚执意去看中医,于是我只得陪他去。是一个药店请的来自北京的中医专家,听说很管用,也只是听说而已。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只听是北京来的名号就不小了,产生的应该只是敬仰和尊重了,哪还能怀疑或质疑呢?

到了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排队候诊的病人早已经挤满了走廊。

好不容易轮到了,医生几乎连头都没抬,几乎没有看病人一眼,纤细苍白的手指似乎还带着上一个病人的体温,蜻蜓点水般的号脉显得极为熟练老道,果然训练有素。

全程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就快速的抄了一份处方(玻璃板底下有几个写好的处方),然后就喊着下一位……

病人疑惑的问一句:大夫,我究竟是什么病?

这位号称来自北京的中医专家一下子犹豫起来,略显不耐烦的说肾虚,调理一下就好。

大夫,我是贲门失弛缓症,吃这些中药合适吗? 中医皱起眉头问:什么病?没听说过,哪有这种病? 快去拿药吧!我只根据我号脉情况开药。下一位……

这位中医连病人的病名都没听说过就把满满一页药方都抄满了。病人或许大概可能差不多有肾虚,肾虚也是中医张口就来很随便就能说出来的大众病,感觉来不得半点怀疑,但是,折磨病人的是食管出现的疾病,这位中医却只字未提。

他的时间太宝贵了,宝贵到分秒必争。他甚至忽略了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大部分步骤,就那么随便的不负责任的无知的抄下药方。那些中药可能没毒,吃了不会死人,但是价格不菲,而且肯定会有副作用,而且也会耽误病人治疗真正病的时间。

病人拿着药方出来。划价一看,300多元钱的药。药方不让带走,药只能在药店拿。病人谎称自己没有带够钱,仓皇而逃。

这家药店每周五都请这位医生来,他是不是北京来的还不一定,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也很难说,他有没有执业药师证也无从考察。但是,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有病的人总是很可怜,也值得同情。但是有时候有病的人就像傻子一样,一点判断都没有,劝都劝不住。特别是中医,骗人的尤其多,而且好骗,很多人心甘情愿被骗,实在是悲哀。

不诋毁中医,西医骗人的也比比皆是,他们骗人丧尽天良,但是,病人自己难道不该反思吗?——你选择了一家什么样的医院就诊?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医生看病?你自己知道吗?你是不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像上面例子中提及的来自北京的中医到底是什么来头?真正的专家会屈就在一家不起眼的药店看病?

病人应该懂一些医学常识,尽量选择值得信任的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贪图便宜,不要听信谣言,要有自己的判断,这样就不容易被坑了。

关注百姓体育,祝你健康!


百姓体育


首先,是把医患关系误解为单纯商品交换关系,而医生的诊断、治疗措施却只能由医生主导,所以感觉不公平。实际上,如果是商品交换,那么,你认为你的健康和生命值多少钱?如果你认为医生开药这个过程的成本就在于药费,那么,你为什么不在满大街的药店自己买药?有时候药店还可以打折或者送东西?其次,有些人刻意忽略了医生护士药师的劳动价值,这些劳动价值体现在脑力劳动、技术活上面,而不是敲键盘或写药方这些简单看得见的体力劳动。类似于:建大楼的工人干活非常辛苦,而大楼设计师只是动动笔画个图纸,工资却是工人的N倍,你认为公平吗?第三,对“医生在病人身上赚钱”这个事实感到反感甚至愤怒。根源在于,人们一直误解我国公立医院是国家发钱“养”的,类似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却不知我国公立医院实际上一直都是靠自己赚钱“养”自己,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而且只能从病人身上赚钱。谁来“养”医院,这是上层建筑问题,不是医院或者患者意愿所能决定的。最后,一直以来各种关于医院医生的谣言甚器尘上,各类媒体“语不惊人死不休”,人们深受影响,有些人一进到医院就会立即神经兮兮感觉“被宰”,甚至把医生一言一行都跟“黑幕”“诱骗”联系起来,稍有疑问更是无限放大这种怀疑,成为“被迫害妄想狂”。.........后面认真想一想,还是很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某些医生,如果不是在医院开药,而是介绍患者去指定药店买药(“指定”这两个字必须划重点,如果不指定药店就不算),而且很多是“补药”甚至“健”字的保健品(根本不是药品),那就有百分之九十九可能性是被坑了,虽然很无奈,但是无良医生确确实实也是有的。



一切问题的本质就是钱


以前的情况姑且不谈,但是如果你现在去的是一家正规医院开药,基本上药品都是零差价销售,医院没有额外的加价。而且现在的药品进货全部都是两票制,价格比以前透明很多。我说的真与假,自己完全可以去公立医院和附近药店,自己看看药价。

另外,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那就是认为脑力劳动不是创造财富,不是工作。很多人觉得工人辛苦,而工程师却很轻松。觉得农民很辛苦,而那就研究农业的就是坐着记录一下数据,做做实验。殊不知不是袁隆平先生的努力,我国还有多少人在饿肚子。不是一张好的图纸,工人一样不可能凭空整一栋房子出来。如果你觉得去医院只是开药,而不是看病,忽略医生的劳动价值。完全可以省下那点路费,现在电商如此发达,快递到家省事多了。

当然也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医生会推销一些贵的药,尤其是保健品之类的,从中赚钱。其实这个和他是不是医生没有关系,只是这个人他人品如何,价值观如何。举个其他例子试问那些推销员们,你们在给顾客推销商品时候,是会推销适合的,还是推荐贵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完全没有必要整这些问题去作践医生。一个人如果他是好人,那么不管他当不当医生他都是好人,如果本身价值观有问题,那么他不管干啥,都不见得会改变。

医患关系的维持,需要互相信任,如果你实在觉得自己上当。可以不买,不听这个医生的,换家医院,或者换个城市的医院都行。市场上有一些同效果但是换牌子涨价的药,但是也不可否认一分价钱一分货。很多好药,研发出来不容易,价格当然也更高。如果一个药,他成分只是大米白面混合提取物,但是却花了100个亿研发提纯出来。而且对于疾病很有效果,你不能忽略他的研发成本而只说他就是白面的钱。同样的,还有一些药是虫子提取物,总不能因为这个虫子是害虫,卖药还要倒贴钱吧。


厚朴莲心


你的感觉不知道是如何得来得?是以前遇到相似的事情留下的阴影?还是只是听别人道听途说留下的后遗症?你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样一种关系?是服务合同关系还是什么因素的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我只知道站在你作为患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第一你觉得坑了,是因为药品价格贵了。觉得药品不值哪个钱。因为药品价格贵是很多人的一个共识,你有这样想法也很正常。因为药品的价格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

第二个你觉得坑了,是因为吃了药,给了钱。是病没有治疗彻底或者吃了药起了反作用,病情反而加重了。所以觉得有被坑的感觉。

第三个你觉得被坑了,是因为你和其他药店,其他医院比较;或者是别人说你被坑了。所以你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你只要明白几个道理。一是看病拿药不是拿去交易,只有商品交易才谈等价,才能谈平等。二是看病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的问题,很多时候没有可比性。





沧澜之水红尘有你


那就不去呗!永远没有这种感觉!


十味先生


患家怕被医生坑,医生又怕患家闹。两小有猜



我也是,感觉被医院坑了快三十年,因为老胃病,肠炎陪了我三十年,医院治疗只是一次性的,而且一个感冒一个上午就排队,挂号,看病,取药,各项检查,挂水,拿药花三四百,回来还是老样子!



碧丽姐戴戴


有的时候要想想外面的药是真的吗?我本身医院发药护士,一位老爷子亲身经历,可定,吃到假药了,浑身起包,发热,药片和医院的像但是不一样,那个药店卖假药,吃死一位老太太,后来摆平了,出来一样还是卖药,医院药确实贵,我老百姓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