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每一分钱都要省着用,舍不得租房子,就睡在办公室整整四年!每天工作到半夜就在办公室地板上铺上一个席子、裤子、床单和一个枕头、被子!然后把老式闹钟放在耳朵边的木地板上!四年的时间,从来没有连续睡眠两个小时以上的!因为那时我是公司的一号客服,负责论坛里边的投诉!为了保证24小时服务,我把闹钟设定为2小时后响铃!只要闹钟一响,感觉就像地震,整个木地板都在震响!再也会被吵醒!于是起床回复客户的问题或者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再把闹钟设置为2小时后响铃,再睡……那个时候兄弟们也很拼,于是硬生生在上千家电商公司里边一路杀了出来,活到了今天!

京东最近四、五年没有实施末位淘汰制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们负责?

我没有选择余地!京东还远谈不上成功,我们的国家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帮助!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有拼搏奋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京东永远不会强制员工995或者996,但是每一个京东人都必须具备拼搏精神!

我现在无法再像创业初期那样拼命工作了!但是以我的体质,做到81164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每年也会休一次长假)完全没有问题!我享受拼搏的快感!我要找到一帮愿意为理想而一起拼的兄弟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愈来愈好!

——刘强东 朋友圈全文

互联网裁员大潮下,混日子的人再也混不下去,哪怕你曾经和刘强东一起打拼过。当你自以为靠着资历混成公司元老的时候,老板一句,“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就可以让你卷铺盖走人。

因为混日子造成的中年失业,是人生中最惨的事情,没有之一。

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知乎上有个问题,“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其中有一条回答最为真实:

答主是一名41岁的程序员,公司共有100多名程序员,和他年龄相当的只有4人,其中一人是女士,选择退居二线,给领导当助理,一人是老板的亲戚。

他目前只是一名小组长,手下有两个毕业生,还要亲自写代码,每天活在对失业的担心和恐惧之中,毕竟他没有别的技能,一旦失业,只能回家带孩子。

但以他目前的状况来看,失业不过是早晚的事。

他的同学群里,同样的专业出身,有人早早考了公务员,有人靠老婆养,有人做保安,有人跑代驾。

这才是真实的中年危机。答主41岁还没有失业,已经是一种幸运,目前职场现状是:35岁是职业的警戒线,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公务员考试,除了个别需要博士学位的岗位,35岁以上的人,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也早已是各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

美国知名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显示,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linkedIn是29岁。而在国内,腾讯、华为的员工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

35岁失业,是人生悲剧的开始。

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之前和我合租过的一个女孩叫姜彤,她失业的那一天,刚好是33岁生日当天。

姜彤大专毕业,学的是会计,换了好几份工作,都是做出纳,在这家装修公司做的时间最长,五年多了,她一直都兢兢业业。但也只是兢兢业业,该跑银行时跑银行,该记账时记账,该发工资时发工资,姜彤很细心,从没出过什么错。

前不久公司又招了一个出纳,让她帮忙带着。姜彤还纳闷,公司业务不多,这两年生意也一般,一个出纳就够了,怎么又招了一个?

直到某一天,姜彤被人事经理叫去谈话。

人事经理说,公司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用不了两个出纳,感谢她为公司的付出,但是也要理解公司的难处。

姜彤这才明白过来,公司这是在赶自己走呢。

新来的出纳是应届毕业生,工资比姜彤低了一千多。

当你35岁还和25岁的人做同样的事时,你是公司的人力成本。不赶你走赶谁走?

当你所做的事情随时可以被替代时,你该早点培养危机感。

有的行业在不断进化,编程语言已经从VB、FoxPro、clipper发展到Java、Python的天下;有的行业日渐没落,新媒体全面冲击传统媒体也只用了几年的光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很多工作岗位都会被取代。

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只会更高,混日子只能更快地被时代淘汰。

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别骂那些九零后,他们会辞职,大胆骂那些中年人,他们有车贷房贷,要养老婆儿女和父母,辞职了还不一定有人要。”

35岁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根本没有失业的资本。

前段时间热播剧《都挺好》里的苏明哲,因为回国参加母亲的丧事,返回美国时发现自己被辞退了。

尽管头顶美国知名大学研究生的光环,苏明哲找工作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当他终于说服自己放下面子到一家企业应聘销售岗位时,却被面试官婉拒,对方表示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没有时间再去培训一个新人。

失业期间,妻子吴非对苏明哲说的话句句戳心,但是句句道出了现实:“作为一个程序员,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我问你,你学新东西有年轻人快吗?再说以你的性格,你又做不了管理层……”

中年失业的苏明哲,互联网公司嫌他年龄大,销售公司嫌他没经验,他的同事已经沦落到在餐厅刷盘子。

工作没了,但生活还要继续,房贷还要还,孩子还要上学,钱从哪儿来?

35岁以后,每天睁开眼,身边都是依靠你的人,你却无人可依,只能逼迫自己。

刘强东最新发声: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要想35岁不失业,就要尽早完成华丽转身,成为更好的自己。米歇尔说:“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在其变得紧急之前,开始行动,做好迎接的准备。”

1

精进技能,提高不可替代性

首先, 你要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家,你的专业技能越强,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

除了专业技能,你还要尽可能丰富通用技能,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的能力等等。

最后,保持成长型思维。不断学习,不断关注未来,确定未来所需要的技能,尽早着手学习。

当你既是人才又不断更新、成长的时候,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2

突破固化思维,实现多元化发展

职业的发展,让很多职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新媒体编辑,如果你文章写得好,排版也好看,懂活动运营,还会做粉丝群,那老板只会追着你加工资。

如果你在自己的职业之外,还能发展一两个业余爱好,并且能通过它赚到钱,那你将永远不会担心失业。

3

学习理财,积累资产

工作只是一种手段,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理财是通往财务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加速器。

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学习理财的人,会更快实现原始财富积累,并把这些积累转换成资产,实现财富增值。

35岁你还能干嘛,取决于你现在在干嘛。

人生是所有选择的总和,那些35岁被离职的人当初选择了混日子。

而这一切,本是可以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