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瓦拉納西的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真是best season to be here。只是早上不再有剛來那一天的完美日出。人生若只如初見,只待成追憶。曾經有過,也已足夠。

那天我在燒屍體的河壇坐了好久,好久好久,久到見證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消逝,化成一陣煙、一堆灰,不見了。這些人,我沒有見過,他們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喜歡什麼,做過什麼,好事壞事、豐功偉績,我都不知道。我只是這麼偶然地看著他/她離開這個世界,或許是去了天堂,或許就只是這樣沒有了,什麼都沒有,就像這個人出生之前那樣。

我說,我嫉妒起印度人來。

我坐在那裡,心想如果哪天我死了,能被這樣火葬,真是不錯。但轉念一想,我不能,除非我也在這裡等死,像很多很多垂死的印度人一樣,不然我不能在哪裡死了後,運屍來瓦拉納西。瞧,這裡有地域限制嘛。然後,我死在這裡,沒有親人、朋友,不完整。

更重要的是,恆河作為印度人心目中的聖河,是他們所向往的最終皈依之處。他們的骨灰撒入了母親河的懷抱,是怎樣的一種慰藉。但我們呢?沒有心靈的歸宿之地,死無所依,死無所依,靈魂最終無家可歸。

想想竟有些惆悵。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我坐在河壇的臺階上。左邊是在熊熊燃燒中的一堆堆柴火與屍體,黑煙嫋嫋昇天,是每隔幾分鐘就由幾個賤民抬下來裹著金金黃黃塑料薄膜的一具具屍體。

死亡的氣息在圍坐在四周的大老爺們中間醞釀著,沉默,卻又嘈雜——幾千年來,日日夜夜都從來沒有安靜過。印度甜茶的叫賣聲、耍蛇表演的笛聲、狗吠牛哞、導遊與遊客的對話、年輕的印度男子與漂亮單身女遊客的搭訕、路過船舶的馬達聲……還有偶爾從附近古老寺廟裡傳來的鈴鐺敲擊聲。

這裡的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甚至是化作了骨灰被撒入河中的逝者們,也還需要經歷另一道——或許、希望是最後一道人間關卡——被賤民們反覆打撈洗滌,留下值錢的金銀首飾,然後才是真正的“塵歸塵、土歸土”。

那個跟我搭訕的印度男子,形容佔有這個火葬場10個世代的家族老闆是“The Second Maharaja”(Maharaja意思為印度王公),是有多厲害啊!

如果賤民裡有領袖或細分出等級,那他必須是“賤民之王”。在BBC的《印度的故事》裡,那個小個子男人,驕傲無比地對主持人Michale Wood說,就算是首相死了,也要在我這裡火化!

守了3500年的薪火,換來了如此的財富與地位,他們作為賤民,是不幸中之幸。

轉頭望向右邊,是一船船的各國遊客與當地人,五顏六色,鮮豔無比,還有無數自由飛翔的鴿子與烏鴉。

這樣一幅畫面,在恆河上演了數千年,只需看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生命的活力撲面而來,生生不息,足以讓你的心臟獲得某種力量,像是一種泵,生命之泵。多神奇呢。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再轉頭看左邊。

那兩隻伸出在外面的瘦骨嶙峋的雙腳,已化作白色的灰,再也無法從一堆的白木灰裡被識別出來。而旁邊,是另一具新的來客,撤掉了花花綠綠的廉價塑料薄膜,裡面裹著白布,被抬上到早前堆好的木塊上。

裹屍布的顏色其實是有講究的。金色代表男長者,紅色代表女長者,橙色代表年輕女子,藍色代表年輕男子。而孩子、孕婦死後都不須火葬,直接投入恆河中,因為孩子和未出生的嬰兒代表著花兒,是神聖的,可以直接投入母親河的懷抱。

牛、狗、猴子就更不用說了,在印度人眼中都是聖物,同樣能享受最高待遇。

親人(主要是長子)及火葬場的工人們撿了小木條放在白布身體上,一根一根,整齊地鋪滿身體,並撒上香料粉末。身穿白色長衣、提著光頭的長子,從“the second Maharaja”那裡要來千年薪火,點燃手中的幹稻草,雙手捧著這叢稻草,繞屍體轉五圈,代表五個元素(Earth.Air.Water.Sky.Fire),然後點燃木堆,焚燒就正式開始了。

整個焚燒過程大概會持續3個小時,從肉身到一堆白灰,長子會再次出現一次,他手裡拿著一個盛滿了恆河水的陶罐子,背對火堆、面對恆河站著,然後高舉陶罐往後拋摔,陶罐pia一聲碎在了火堆裡,激起了一片白灰與黑煙,長子頭也不回地離去。

據說,那煙與灰,是逝者的靈魂在昇天。親人不可回頭看,不然會牽絆住逝者。

儀式上也不能有女人出現,因為曾發生過死了老公的寡婦,悲痛欲絕到投身烈火陪葬的悲劇。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屍體燒到最後,所有的灰燼都被掃去,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狗、牛、人從這裡走過,不會再有人記起,這裡曾經是某個卑微或顯赫人物的人生倒數第二站。或許天上的鳥兒們知道,可它們不在乎。流浪狗們反挺著肚腩,毫無戒心地酣睡在路旁,它們也不在乎。

事實上,在瓦拉納西,沒有人在乎。死亡就像出生、沐浴、吃飯、大便一樣自然,是每個印度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整個燒屍河壇,整個下午,我沒有聽到一聲哭喊。

在印度瓦拉納西,死亡是鮮活的,又是漫不經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