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大清早亡了,而陕甘总督还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江山?

董姝厦


有时候历史确实很吊诡。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溥仪的父亲载沣都对孙中山非常推崇,甚至在孙中山去世后还焚香祷念这位民主先锋。然而一个蒙古人和一个汉人却不遗余力的做着复辟满清活动。




所谓的汉人就是“辫帅”张勋,他在复辟大清朝的路上可谓是兢兢业业,曾经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与康有为搞了一次复辟满清的活动,还让溥仪又登基、退位了一次。与张勋相比,有一位蒙古人做的也毫不逊色,他就是多罗特·升允。

升允是光绪年间的举人,1900年之后出京任官,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巡抚、江西巡抚等职位。在此期间,慈禧逃往西安时受到了升允的接待,升允为了讨好慈禧,更是从本省财政中掏出了29万两白银供慈禧挥霍。



溥仪登基之后,升允因为激烈的反对立宪而被罢免了职位。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关内各省相继独立,清政府的统治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

为了应付危局,清政府重新启用了升允为陕西巡抚,并且总理陕西军事。可谁知道起义态势如同星火燎原,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不仅南方各省相继独立,就连北方陕西、山西也被起义军拿下。

为了维护小皇帝的龙椅,升允逃到了尚未独立的甘肃,并且组织军队准备勤王。由于当时的革命军大部分都是缺乏训练的新军,所以升允的5万甘军精锐势如破竹,很短的时间内攻克了陕西十余城,并且直逼西安城。




1911年12月,袁世凯已经代表清廷和革命军达成了停战的协议,并且以清政府的名义发去了电报,通知升允停战。但此时的升允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誓要扑灭陕西的革命军。

孙中山就职民国大总统后,为了减少革命中的流血事件,通电袁世凯,让袁世凯命令升允停战,但升允对于袁世凯的命令依然不予理睬。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政府和平过渡到了民国。升允听闻消息后,跪地大哭,声称太后[隆裕]不应该让位,并且痛骂袁世凯欺君罔上。

当时革命军以为溥仪退位后,升允会放下偏见,所以为了减少流血事件,派出了新军顾问雷恒炎去争取升允。结果杀红了眼的升允为了宣誓效忠清廷,直接把雷恒炎处死了。之后声称只要袁世凯任命自己为陕西都督,并且将皇帝[溥仪],太后安顿于西安,由他照顾,便停战。



袁世凯面对升允的要求自然不会应允,于是派出了新军攻打升允。升允的甘军面对袁世凯的新军毫无招架之力,加上甘军也知道了溥仪已经退位,所以军心涣散。最终升允逃到了青海,之后又通过西伯利亚逃亡了日本。

在日本的升允也没闲着,不但参加了满清贵族组织的宗社党,还多次参与满清的复辟活动。后来张勋复辟时,他还给张勋写信夸赞其忠义无双。1931年,升允病逝于天津,溥仪得知后,还厚颜无耻的赠了一个“文忠”的谥号。升允的女婿、奕訢的孙子溥儒更是恬不知耻的夸赞升允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



与“南张勋、北升允”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了。辛亥革命后他深居简出,从不参与满清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后来孙中山曾经主动到王府拜访过载沣一次,两人因此交好。孙中山病逝之后,载沣还曾焚香祷念孙中山。


我是越关


打下一片江山?你是在搞笑吗?升允为溥仪打下的江山在哪?打了俄国?打了英国,打了日本?

升允是袁崇焕的后代,不管袁崇焕到底死的冤不冤,他是为了抵抗满清而死的,而升允家族却成了满人,成了满人溥仪的忠臣,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玩笑。



而升允在满清末年的所作所为,在当时一片忙着剪辫子换门庭的满清大员之中,却也算个异类了。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首先,所谓的打下江山本就是子虚乌有,有些人吹嘘的过头了,清朝末年,革命的烽火燃起,反动的满清王朝就像一艘漏水的破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当时的清政府还是有一定的力量妄图负隅顽抗的,满清在西北的势力都还很大,比如升允跑到甘肃就是有一定的军力,然后想打下西安,而此时的革命力量在当地并不算大,所以反动军队的反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仅仅是如此,满清的灭亡是必定的,必须的,所以无论它和它的追随者无论如何负隅顽抗都是没用的,反动的。


而所谓有人说大清亡了,亡了就是亡了,无论是它的残余势力,遗老遗少还是和他们勾结的外部势力都无法挽救它的命运,因为满清统治的两百多年,它除了奴役人民,出卖国土,丧权辱国之外,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的尊严和强盛,所以指望几个升允之类的人,没有用的。

至于那溥仪的下场,大家也知道了,伪龙床上丢社稷,倭奴岛上认祖宗,也是丢尽了人。


关河南望


在电视剧《白鹿原》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武昌起义之后,西安响应,鹿子霖进城卖了趟粮,连辫子都被人绞了。清军“勤王剿匪”围西安,朱秀才带着小舅子白嘉轩进军营,劝说旧时好友巡抚方升退兵,最终方升感义退兵。

(朱秀才和白嘉轩进军营)

朱秀才的历史原型是塬上的大儒牛兆濂,而巡抚方升的历史原型就是著名的清朝末任“陕西巡抚”多罗特•升允。升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末世唐吉诃德式的人物。

首先,升允是一个读书人,充满了儒家忠君报国,匡扶社稷的理想。

其次,他是一个世宦,曾祖富明阿,通州副将;祖色普真,前锋参领;其父讷仁,进士及第,庶吉士,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工部侍郎。

再次,他是虽是蒙古镶黄旗人,但如果从其祖上论,他实则是一个被满蒙化的汉人,因为其曾祖富明阿是袁崇焕的六世孙。这也就意味着升允其实是袁氏后人。(看看袁崇焕和升允的结局,是不是有点宿命论?)


(左侧清廷官服者为升允)

升允是光绪八年(1882年,也就是其曾祖富明阿死的那年)举人,从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做到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直至陕甘总督。靠的是政绩和没得说的为人。

他为人耿直刚烈,曾直言慈禧过寿献金应当禁绝;曾反对立宪而遭罢官。但他又是”洋务运动”图强救国的积极参与着。

他主政西北期间,重视教育,是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大学堂)的首倡者;在兰山书院创设甘肃省优级师范学堂,为全省各地中学堂培养教习;在甘肃举院、小西湖创设甘肃农业试验场,引进麦、豆、蔬菜优良品种,予以培育、推广;任命兰州道彭英甲为甘肃农工商矿总局总办,主持兴办地方实业。

(来张近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清末皇室衰微,革命风起云涌的态势。毅然决然地选择做一个清皇室的忠臣。

辛亥革命的时候,升允之所以要打西安,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西北给宣统小皇帝溥仪打下一片江山,在西安复立社稷。

然而蒙古铁骑随着僧格林沁的死亡而退出历史舞台了,但西北的甘军曾经独树一帜,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虽然董福祥带兵进京勤王,一败涂地。

但面对西安的新军,甘军还是狠狠地秀了把肌肉。然而宣统宣布退位之后,一切就都变了,皇帝没了,甘军迅速分解成各路军阀,升允彻底指挥不动他们了。因而西北小朝廷的幻想毁于一旦。

没有了军队的升允,仍然没有放弃复辟清廷的想法,又接连策动蒙古“勤王”,均告失败。后东渡日本谋求国外力量支持复辟,并于日本参加了”宗社党”,并成为骨干。


(川岛芳子)

执着于这样荒诞的理念,结果自然就悲剧了。“宗社党”人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复辟”理念,甘受日本帝国主义驱使,给近代中国带来深重的苦难。“宗社党”人善耆的女儿金璧辉(川岛芳子)做了卖国的日本间谍,臭名昭著,至死不知悔悟。

而升允曾经作为张勋的代表入日本寻求帮助,策划发动了著名的“张勋复辟”。然而这自然是条反历史潮流而动的道路,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勿忘国耻)

升允最终一事无成,于公元1931年9.18事变不久后病死于天津日本租界。此刻日本人的野心终于彻底暴露,不知道升允有没有后悔?不知道他是否为那首五绝:“老臣犹在此,幼主竟何如。倘射上林雁,或逢苏武书。”曾经在日本朝野赢得的声誉而羞愧呢?


炒米视角


大清风雨飘摇之际,满洲皇室贵胄一筹莫展,铁良被摄政王载沣排挤出京,良弼被彭家珍炸伤而死,载沣辞职撂挑子躲回家,宗社党人难以解答这道世纪难题。

关键时刻,在一南一北组织抵抗的两位铁杆保皇派在各自的战线上熠熠发光。南边的是后来以复辟震惊中外的辫帅张勋,清帝退位之前,他率领部下一直在江苏坚持斗争;北方的则是题目中的主人公多罗特·升允。张勋是汉族人,升允是蒙古族人,却成为维护清朝满族统治的中坚力量,不得不说,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多罗特·升允是蒙古镶蓝旗人,职场生涯在陕西呆的时间比较多,历任过陕西布政使和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在陕西施政期间,兴创大学堂、杜绝外资开采石油、主张地方自行开采,做了一些利国利民之事。但升允素来是铁杆保皇派,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恨屋及乌,也坚决反对清朝晚期的立宪运动,因此犯了政治上不正确的错误,被革职闲居于西安满城。

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西安也爆发新军起义,升允很幸运,爆发那天正好不在城里,革命党人没有伤害他的家眷,他也破费了两万两银子“襄助革命”,逃走后,他找到陕甘总督长庚,长庚保举他出山补锅,重任陕西巡抚,督办军务。

升允的演出时间开始了,他率领手下将士,从甘肃回攻陕西,镇压革命,一边还给刚上任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发电报,宣称要“督军勤王”,袁世凯一看这货这么不开眼,只好复电,嘱他认真做好本职防御工作。

乱世之中,升允想的可绝非防御,军事上,他坚决进攻革命党人占据的州县,连战连克多处党人据点,步步紧逼西安,俘虏的民军多被处死。政治上,听说袁世凯派出的唐绍仪已与民军签订和约,发电给袁世凯要求将唐绍仪“治罪”。

清帝发表逊位诏书之后,升允大骂袁世凯之余,变本加厉的进攻陕西民军,屡屡杀害前来谈判的民军代表。

孙中山向袁世凯发电,要袁世凯勒住这匹脱缰野马的缰绳,于是,袁世凯调动北军,民国临时政府调动南军,各路大军纷纷从各省出发,要来剿灭这个勤王的疯子。

在此形势之下,升允勤王的梦想宣告破碎,含泪撤离礼泉阵地。

不出十天,升允后悔了,又做起了开辟西北解放区、让小皇帝偏安西北一隅的梦想,又致电袁世凯,想求一个陕西督军的官来做,袁世凯烦都烦死他了,没搭理他这茬。

这时候升允的手下官兵,也早就知道了清帝退位,而他们的升允大人这是拿他们的生命向旧帝国献祭,大家觉悟普遍没那么高,纷纷作鸟兽散,升允的“托孤大臣”梦彻底碎了。

升允先后流亡到青海、沙俄、东北、日本、外蒙、青岛,联络日本人等各种可以依靠的力量,成为清亡后宗社党人中最活跃耀眼的一颗明星,并积极参与了张勋复辟运动。晚年寓居青岛、天津,1931年,死于天津。


历来现实


在大清灭亡后,“北升允,南张勋”,一蒙一汉,为大清复辟不遗余力,然而人们只知道张勋,却并不了解升允。

照片中的人物正是多罗特·升允,蒙古八旗镶黄旗。光绪八年举人出身,家族世代为官,升允历任山西,山西布政使,巡抚,甘陕总督等职,位列封疆。

升允在执政陕西期间为官清廉,颇有政绩。除此之外升允为官颇为刚正,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亲王命各省献礼,升允上疏要求停止献礼。

1909年溥仪继位后曾诏严预备立宪,升允因上书反对而被革职,革职后的升允并未返京,而是留在西安等待机会。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相应,清廷慌忙应对,从西安出逃的升允得以被重新启用为陕西巡抚,署理陕西军政。

升允带领军队以“勤王”为名义连下十余城,进逼西安,直到溥仪退位,升允仍然领军作战,士兵们得知了清帝逊位的消息,拒绝出战,升允不得已撤退。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升允看到机会,暗中联络蒙古王公,妄图再掀复辟,最终失败。此后升允东渡去了日本,寻求外国力量的支持,回国后,升允四处奔走,不断进行复辟活动。

在联络日本人的同时,升允和张勋也来往不断,1917年张勋复辟后,六十岁的升允被任命为大学士,无奈清朝大势已去,复辟闹剧仅仅维持了12天。此后升允寓居在天津日本租界,继续他的复辟大梦。

1931年升允病逝于天津,溥仪赠谥“文忠”算是清朝对升允的一生盖棺定论,全了他忠臣的名节。

升允和张勋一样,谋求复辟虽然倒行逆施,但是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忠义,在复辟过程中,升允曾作诗明志:“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苏武书。”


一点点历史


这个问题有一些夸大,准确的说是打下一省之地。在清朝末年清朝对全国各省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低点,全国各省爆发了各种各样的起义,这个曾经强盛的帝国现如今已经无力镇压,只能寄希望于袁世凯身上。

袁世凯当初因为载沣的上位被其革去官职,在家闲置了数年,这几年里他并没有因此颓废他时刻关注着局势,现在他等待的机会来了。他曾经的同僚奕劻给他写了一封信送到了他的住处洹上村请袁世凯担任湖广总督。袁世凯就以最近天气阴寒,我多年的旧疾脚病还没有好,常常头晕目眩为理由拒绝了清朝的开价。袁世凯的这个理由让载沣无力回辩,当初载沣就是以这个理由把袁世凯革去官职的,现在袁世凯用这个理由回答他就是故意在气他。


现在清朝已经到了万分火急的地步,载沣只能派出袁世凯的老友徐世昌去劝袁世凯出山,同时满足了袁世凯提出的各种要求,袁世凯这才答应。在这时候军权已经完全被袁世凯给掌握了,清朝的王公贵族并不是全都相信袁世凯能够解决革命军,开始人人自危起来害怕一但兵败自己将会遭到报复,有的改用汉姓逃往民间各地,有的还心存侥幸像还掌握有一些权利的人也开始自救,多罗特.允升就是其中一个。在溥仪还没有宣布退位诏书时,他带领数千人东进连续攻下十余城几乎攻下陕西全境,直至打到西安。可惜,士兵们在听到皇帝退位后,都不听从他的指挥他只能无奈退走。






由于袁世凯与清朝皇室签订了协定,对清朝皇室遗臣族民将会进行特殊的保护,所以没有对他进行清算。在清朝皇帝宣布退位诏书后他并没有死心,他到处游走谋求各方力量打算复辟,可惜大厦将倾岂是一人可以扶正,直到他死去清朝都没有复辟成功。

他为官之时正直清廉,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慈禧过寿时,他也敢拒绝献上贺礼。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到他的为人是十分正直的,他忠于清朝,无论生在哪个朝代如果当官相信都是会是一个治世能臣,只可惜生错了时间。


小雨鸣鸣


这个陕甘总督是蒙古镶黄旗出生的多罗特.升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王朝,直到死都想着如何复辟清王朝,多罗特.升允光绪八年举人出身,其祖上是武将,而且七代都是在朝为官。<strong>


升允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职,宣统元年,升允因为上书反对立宪,被以妨碍新政之由革职,之后居住在西安。

武昌起义爆发后,升允被重新启用,总理陕西军务,之后升允率甘军东进攻打革命党,接连攻下十多城,逼近西安(这就有了陕甘总督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江山的说法),但是之后溥仪宣布退位,甘军得到消息后,不再与革命军作战,升允无奈西退。

清帝退位后,升允仍不死心,他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穿越戈壁沙漠远走蒙古,策动蒙古贵族勤王,之后失败。升允又远走日本,谋求外国力量支持复辟,并在日本加入了宗社党,归国后,他仍然为清廷复辟四处联络,他曾派人去联络张勋,张勋复辟失败后,他又去日本求助川岛芳子的养父,结果可想而知,1931年7月23日,仍做着复辟之梦的升允在天津租界病逝,溥仪赠谥号“文忠”。

纵观升允一生,除了对清王朝愚忠外,几乎是一名典型的好官,他为官清廉刚直,例如: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西逃,他在陕西迎驾,看见太监沿途骚扰百姓,便大力制止,之后又弹劾权贵,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时候,庆亲王命各省献金祝寿,升允不仅不献金,还上书请求停止献金。

也做过造福百姓的事,他是西北大学的首倡者,并在光绪三十一年创办了甘肃速成师范学堂,还在甘肃创设农业试验场,大力支持甘肃工商业的发展,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中山桥就是升允拨三十多万白银修建的......

升允也非常有气节,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他率军抗击侵略者,每次都是冲在前面,之后为了纪念在抗击中牺牲的将士,他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紫荆关盘道寺墙上,也把八国联军侵略的事也刻在了墙上。

升允如果在和平年代,极可能会成为一代名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