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出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神童巧对下联,人们连连称赞!

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他是清朝的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nài)和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方苞自幼就很聪明,他四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作对联了,想想我们四岁的时候,可能才刚开始认字,这应该叫输在了起跑线上。

老农出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神童巧对下联,人们连连称赞!

在方苞小时候,有一天,他去野外玩耍,当时正好乡村五月农忙时节,农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田野里面拔秧,插秧,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他们依旧干得很起劲。而且还有一位老者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还念着“稻草扎秧父抱子”,其实就跟现在的人们一边哼歌一边工作一样。

老农出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神童巧对下联,人们连连称赞!

方苞听到老农的话语,就驻足停留在田头。老者抬头一看,是一个长相精致可爱的小娃娃站在那里,似乎对他刚才的话语很感兴趣。农民都是淳朴善良的,所以这个老者就主动跟方苞搭话,又重复了一遍他刚说的话“稻草扎秧父抱子”,并且笑着问小方苞能不能对出下联。方苞很认真地站在那里思考,并且自言自语地说道“稻草,父也;秧,子也”。有时候,对对联是需要灵感的,成年才子都未必能对得出,更不要说现在尚且年幼的方苞。

老农出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神童巧对下联,人们连连称赞!

思索无果后,方苞就抬头并且看向远方,恰巧看到在不远处的一片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放入竹篮里。原本紧皱的眉头很快松散开来,并且嘴角微微扬起,自信地答道“竹篮装笋母搂儿”。老者本来是看一个孩子站在这里怕他无趣,所以想找点话题,也从未想着这个小孩可以答出来。可事实是,不要以貌取人,年龄不是评定文采的标准,学无长幼,达者为师。方苞不仅给出了下联,而且还可以称得上完美。也难怪老者感到惊奇,连连夸赞方苞为“神童”。

老农出上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神童巧对下联,人们连连称赞!

​“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搂儿”,这副对联出现了稻草捆稻秧,竹篮装竹笋,父亲抱,母亲搂孩子,其实是想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深厚的骨肉之情和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之情,也是想要告诉我们在享受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