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才是修煉太極拳必須把握的核心原則

神,是氣勢、是眼神、是意念的發韌點;意,是念頭、是想法、是內氣催姿勢的統帥;氣,是旗幟、是能量、是生命展示活力的源泉;形,是神、意、氣的寓所和生命賴以生息繁衍的沃土、港灣。

沒有什麼能比太極拳更清晰地描述出神意氣形之間的關係了。但是,如何修煉之,並不是一下於就能說清楚的。不過,以下五點,則應成為太極拳修煉者必須把握的核心原則。

第一,知行合一。

對太極拳要高度重視,視之為進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正途徑。許多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只停留在語彙和道理的詮釋上。這樣的認識是邏輯的推理和辨析,是外在知識的積累,與近求諸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之混元整體的境界還不能兼容,甚至連自身的健康都保持不住。

2000年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這兩個高等學術機構裡舉行了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在1996年到2000年這5年期間一共有130多個專家去世,這些人的平均壽命只有53歲多一點。這裡邊的教訓很值得深思。中國古人創造的太極拳,既和《周易》等傳統文化之理念一脈相承,又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功夫修養相匹配。這就是知行合一。

真正太極拳家修煉的至高境界就是一種人生的大成境界。這種境界修煉的先天混元氣,而這種氣可營養自身,使自身的神明、意靈、氣足、形體通透,這樣的人可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和身心的健康。如梁漱溟、王選等。明白了這些道理,練太極拳就有了方向,就會為實現內在境界的混元、外在知識的混元,內外之氣的混元而努力。如是,則人生通達,太極拳功夫深厚。

第二,自然舒適。

許多人都提倡練太極拳要刻苦,並以歷史上某某人多麼刻苦來說明之,其實,這是違反人的先天本能的做法,只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一些很出名的太極拳師,一天練太極拳幾十多遍,結果連60歲的壽命都達不到。真正源自傳統文化的太極拳家並不提倡刻苦修煉,他們認為“悟覺方能明道”。

魏樹人老師,經常接待來訪者,有一天美國的潘麗文來,給他作了一個白鶴亮翅的動作,很漂亮,架式很低。魏老師說,你的架式這麼低,自己難不難受?在魏老師所著《楊式太極拳術述真》一書引述原北京市武協副主席對永泉的話:“練太極拳並不是先苦後甜,苦是練法不當所致,不得法,縱然長期苦練也不會有盤拳舒適的感受。隨時隨地找舒服就是盤拳養生的竅門。”

違背自然的強求刻苦,是不符合太極拳與宇宙虛空同一的特性的,更會出現以形體的僵硬損害神意之靈明的弊病,這就是老前輩們反覆強調的“以形客意”的真意的所在。

第三,理法不二。

哪些才是修煉太極拳必須把握的核心原則

到太極拳老前輩的家中,他們多從理上來啟發我們。其實,太極拳本來練的就是人的先天本能,只是我們後天許多知識和道理把先天的本能給掩蓋了,或者說,我們從小建立的參照系沒有放置進太極拳方面的思維。

如果我們想進行太極拳的修煉,就必須理解“茫點、身中垂直線、三道氣圈、九曲串珠”等太極拳術語;“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刻刻留心在腰間”等太極拳經典論述中的深刻內涵。理就是法,法就是理,理法不二,理法一如,因此,學練太極拳者必須反覆體悟《太極論》、《十三勢歌》、《密授歌》等太極拳經典理論,如是才能建立起相應的太極拳的思維方式。

這時候,養生的效益,揉手的功夫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功能,人的生命活力和道德情操等等就會有整體性的提升。

哪些才是修煉太極拳必須把握的核心原則

第四,一門深入。

有一位老師,20世紀70年代開始學楊式太極拳,那個時候,3個月才學一個式子,如果3個月這個式子內在的東西練出不來,老師是不教下一個式子的。結果剛剛3年,他的功夫就出來了,而此時,他連完整的太極拳套路都還沒學完呢。

當代人學知識講究效益,於是,恨不得3年把太極拳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五大流派的東西都學會,於是,就形成了會許多太極拳套路,但身體疾病都沒有改善的現象,甚至連基本的放鬆都做不到。古人學知識,特別講究一門深入。只有這樣,功夫才能上身。

太極拳更是強調“專注一方”。如何做到一門深入呢?每個人可根據自身學練太極拳的目的,或選擇傳統的太極拳:或選擇國家體育部門推廣的太極拳,專心研究一套太極拳(或者一個太極拳體系)。通過幾年時間的反覆錘鍊,等身上有了功夫,就會發覺,套路並不是根本,一舉一動,“混元一體,內外一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等等才是關鍵的關鍵。

第五,無我無為。

練太極拳時身體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感覺都不管它,只把握住“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要旨就可以。這個要旨既是太極之理的根源,又是人內在修養的描述。太極拳來源於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特別強調“無中生有”,只有達到了“無”的境界,人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才能做出有益於人類的事情來。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寫的《大無大有周恩來》這篇散文,就描述了周恩來從“大無”入手修養自己,反而獲得了“大有”。周恩來的大有就是“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那種傾城傾國,請到聯合國的風貌,特別是他的大愛大德。”

太極拳的關於“無我無為”的修煉,也是為了實現“大有”。如何實現“大有”呢?必須從“無”上求,也就足所謂的“無中生有”啊!這個有就體現在武功上可“發人於丈”:體現在養生上可“益壽延年不老春”;體現在人生修養上可“無我無為入化境”。把握了這些,才能說抵達了太極拳修養的至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