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自古以來,中國人遵循儒家的“三綱五常”,孝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所謂養兒防老,放在今天仍然適用,還特意加上了“養女防老”,的確,父母養子女小,子女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家庭和家庭之間,子女和子女之間,也存在一種“鄙視鏈”,什麼樣的家庭處於最高層?什麼樣的家庭墊底,慢慢開始了分層,現實的比較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養老鄙視鏈從高到低是這樣排列的,您同意嗎?

兩個女兒的家庭

很多人把幸福感最強的老人,投給了兩個女兒的家庭,無論是網友們的分享還是現實中的例子,如果聽說哪家是兩個女兒,人們不由地露出羨慕的表情,為啥呢?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本身就比較孝順,父母老了,她們知冷知熱,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如果老人生病了,還會耐心地照顧,如果是兩個女兒,這就更幸福了,女兒一般在父母的養老問題上最任勞任怨,去醫院看看就知道,在父母床前盡孝的,女兒的比例並不比兒子少,甚至還要多,兩個女兒就是雙重的保障,這樣的家庭排在第一位,應該沒有異議。

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兩個兒子的家庭

都說生兒子是名聲好,生女兒是命好,其實,兩個兒子的父母,幸福感也挺高的,父母年輕時候為兒子打拼,等到了父母老了,兒子也有能力了,就是反哺的時候了,很多老人並不需要兒子為他們花多少錢,要的就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有一個老人,家裡有兩個兒子,他生病了,病床前圍著一大家子人,說是要檢查,大兒子二話不說,背起老父親就出門了,晚上小兒子就睡在父親的旁邊,老人一動他就醒了,外人都很羨慕,還是兒子多了好啊,對啊,兒子用時方恨少,為他們吃苦受累一輩子,老了是該享享福嘍。

一個女兒的家庭和一個兒子的家庭

當父母堅持“獨生子女”,很多人都勸生二胎,說等到養老的時候就知道了,兒女多了才熱鬧呢。其實,現實中的感受更多的是,兒女多不如精,一個孩子好好教育,孝順起來並不比兩個孩子的家庭少,而且,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把所有的愛和資源都給了這個孩子,他在照顧老人的時候,不會攀比,也不會存有私心,對父母絕對是百分百,所以父母也會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幸福感,只是有時候會擔心孩子比較累,身體吃不消,所以自己把身體保養好,健健康康地,就是子女最大的幸福了。

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一兒一女的家庭

一兒一女的家庭處於養老鄙視鏈的最底層?是不是有點不敢相信?按照理想的角度考慮,一兒一女應該是父母幸福感最高的組合,可是現實跟理想總是存在差距,為什麼一兒一女反而在養老問題上不幸福呢?

舉個現實的例子,《都挺好》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廣泛共鳴,不僅僅是父母重男輕女、啃老問題的真實體現,更多的是結局的迴歸現實,那就是為什麼父母對女兒付出得最少,最後卻讓女兒為他們養老?換個問法也就是,

父母把財產都給了兒子,最終卻讓女兒養老,這就是為什麼這種家庭處於鄙視鏈最底層的真正原因,哪天這個問題徹底消失了,或許一兒一女的家庭才能徹底逆襲成功。

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電視劇中,蘇父老了,得了老年痴呆,在財產的分配上,本應該得到最多的女兒,卻得到了最少的財產,小兒子沒錢沒房,還是把財產更多地給了他,蘇父選擇跟女兒生活,理由是女兒最有錢。這是理想化的結局,可是如果女兒沒有錢呢?父母要如何分配?我想結果可能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別,現實中更多的女兒付出最多,回報也是最少。

因為父母存在私心,他年輕的時候想著“養兒防老”,所以不肯多疼女兒,年老的時候想著“兒子壓力大”,習慣性地不想拖累,最後只能找到有奉獻精神的女兒,這種父母想法多,但更多的是為兒子考慮,養老的時候,就容易出現這種傾斜,他們排在鄙視鏈的最底層,實在不冤枉。

當然,很多一兒一女的家庭找到了黃金分割點,父母實現了公平對待,所以養老也實現了理想化,這種家庭不應該被“鄙視”,當然要擇出來。

靠子女養老的“鄙視鏈”,一兒一女家庭墊底?五種家庭現實的比較

一個父親跟兩個女兒住在三個城市,相距很遠,在給女兒們的信中說,雖然我們也在盼望你們回來,但並不想因為給我們養老而回來,我麼買了各種保險,足夠過好下半生,從這個角度說,經濟能力決定了父母的養老質量,但是子女何嘗不是父母的股票和保險?養老的時候就是資金回籠的時刻,也是驗收成果的時候,對此,您覺得父母養老的問題上,這些家庭應該如何排序優劣呢?歡迎說出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