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退休後,如果家裡人對你說:“媽(爸),你在出去打份工吧?

你會怎麼想?

“要累死我啊、”、“啃老啊?”、“還能不能享清福了…”

今天微信上傳來一篇這樣的文章,它對於“70歲了去打份工”的看法卻跟我們大多數傳統看法截然不同。一起來看看原文吧~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前段時間,去深圳參加一個茶話會,分享關於家庭養老和育兒的理念。

一個自主創業的人說:我媽70歲了,我還和她說,媽,你才70歲,去打份工吧。

當時,臺下一片譁然;當時,所有人都很驚愕。

「你都這麼大腕了,市中心大平層住著,為什麼還讓70歲的老母親出去打工啊,這也太不孝了吧。」

他解釋說道:「其實你們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標感,也需要一份工作,體現價值。」

聽完他的演講,我被深深折服。很多人把讓老人退休後享清福,理解成了「把老人供著養著,讓他們混吃等死。」

於是讓他們呆在家裡,大眼瞪小眼,無所事事。

往往看起來的至孝,其實是不孝。

當然,我們還分享了很多其它關於父母養老和育兒的觀念,都很有道理。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最近,胡潤髮布了中國高淨值人群的白皮書。

我結合這份白皮書,詳細說說中國高淨值人群的養老理念。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高淨值人群:指的是資產淨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來說,花一萬塊錢不會心疼的人。

這份白皮書中,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高淨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於:

(1)自己的健康與發展

(2)父母健康

(3)子女教育。

有了錢,並不是拿著錢去享受,揮霍。反而更加急切的思考,如何維持自己的發展,如何教育好子女,養育好父母,家族傳承意識愈發明顯。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這好像和我們印象中達到財務自由標準的人們不一樣。

有錢了,並不意味著輕鬆、放任自流,享受。相反,比你有錢的人,更重視子女教育、父母健康,也更重視家庭。

今天就著重講一講高淨值人群的養老理念,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這份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每個高淨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齡超過73歲的老人需要撫養。

和我們差不多。

曾經的獨生子女,現如今大多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中國社會進入421家庭模式,兩個小夫妻,需要養育4個老人和1個孩子。

而他們的做法,也許可以給我們自己一點啟示。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 購買重大疾病商業險

很久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東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岳父、岳母的收入總和,典型的中產階級,典型的高淨值人群。

一場感冒,大概一個月的ICU治療,被逼迫到賣東北房子,賣北京房子的地步。

你要知道,ICU一天的治療費用就是6萬到10萬,等於是一個普通基層公務員一年的工資收入了。

每個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尤其像一些惡性疾病,例如腫瘤,器官衰竭等。

這類病,要麼不治,一治,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治療費用。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相比之下,最基層的全面醫保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報銷非常有限。

別說一個普通人家,就是一箇中產階級,一個高淨值的家庭,一場大病,隨隨便便就能壓垮。

所以,高淨值人群非常注重給父母購買重大疾病的商業保險。

一旦得病,醫保報一層,商業保險報一層,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至少,不至於一個人得病,毀掉一個家庭的未來。

這對我們普通人的啟示在於:

每個人面臨的風險都是一樣的,病魔不會管你是普通收入階層,還是高淨值人群。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到的。把每個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疾病保險,把疾病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無論是什麼人,我們都有義務不讓自己成為家人、朋友的隱性炸彈,一炸,就是一家子的未來。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 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

朋友瑋瑋是兩家化妝品店的店主,年入在百萬以上,兩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標準的高淨值人群。

生了二胎之後,她很糾結,要不要讓母親過來帶小孩?倒不是怕請不起保姆,而是覺得母親究竟是母親,帶自己的外孫女,肯定會用心很多,而且也讓自己放心。

但她也非常擔心,帶兩個孩子,是一項任務很重的活兒,需要很多的精力、時間和耐心,老母親帶孩子,能不能撐得住呢?

瑋瑋找老公商量:要不要讓我媽過來帶孩子?

老公一口氣回絕:不行,決不能讓父母老了之後專門為我們帶孩子。

寧可花高價錢請好的保姆,也不能讓父母老了之後還要專門帶孩子。

《柯橋日報》的報道,山東有位李阿姨,63歲了,退休了,本來日子過得充實而且輕鬆,平時上上課,跳跳舞,時不時還能出門旅旅遊。

後來,自己的獨生女兒生了孩子,李阿姨不得不過去帶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伺候孩子吃喝拉撒,而且自己是山東人,住在武漢,買菜聽不懂武漢話,身邊也沒個說話的人。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兒園,李阿姨原本想著可以休息一下了,結果女兒又懷上了二胎,李阿姨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操持家務,得了中度抑鬱症。

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幫自己帶孩子,最好是全職,專門給自己帶孩子,自己就可以忙著工作,忙著旅行,忙著玩。

這是一種很混蛋而且很蠢的做法。

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帶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長大到可以上幼兒園,有多麼辛苦,多麼勞累,需要多麼大的精力、時間和耐心。

這些,年輕人都未必撐得住,更何況是老人。

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帶,超出老人的能量極限。孩子沒帶好,老人病倒了,兩頭忙,更慘。

最重要的是,老人身體機制已經相當脆弱,容易得病,容易一勞累,大病小病一起來。

我就見過帶孩子引發心臟病的老人,當晚去世。

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是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

也許你無法像高淨值人群那樣,花大錢請保姆,你必須要依賴一下父母,但你一樣不能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

孩子是你的孩子,養育是你的責任,別把這份責任全部轉嫁到老人身上。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 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淨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後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區類的工作。

有些人很難理解:明明很有錢,為什麼還要父母出去工作。

為什麼呢?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有目標,並且積極付諸實施的人,早死風險比其他人要低50%。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埃裡克研究後得出一項結論:有目標感的老人,生存意識更加明顯,健康管理更加有序。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則發現,生活中有很強目標的老人,患大面積腦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萬不要以為老年人退休了,就應該什麼事兒都不幹,每天溜達溜達,打打太極拳,散散步,這就是讓老人享清福。

不然,退休後無所事事的老年人更容易得病,死亡風險更大。

相反,退休後,有工作(當然,指的是勞動強度在承受範圍內的工作)的老人,會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標和成就感。

他們心底認為,自己並不是在吃閒飯,也沒有廢掉。自己的存在,對於家庭,對社會,依然意義巨大。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真的不要強制性地讓父母享所謂的「清福」,支持他們工作,支持他們找到退休後的晚年生活管理,這才是真正的孝心。

而且父母工作,有一部分收入,對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份支持。

這雖然是一篇關於高淨值人群家庭養老的剖析,但對我們普通忍來說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說:出去找份工作吧!你會怎麼想呢?歡迎朋友們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看法。

子女:爸(媽),你才70歲,你再出去打份工吧?你聽後會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