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

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

点击上方

“滕州日报”

关注我们!

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有一尊10余米高的白色纪念碑,一名战士形象巍然而立, 望着前方。他注视的,正是引滦入津工程的起点。

西流的滦水, 就是一座流动的丰碑。

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

河北省迁西县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一湾水,两地情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 渤海之滨。上世纪70年代,天津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不足现象日益突出。由于超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漏斗区, 地面平均每年以80毫米的惊人速度沉降。

用水最紧张时, 市民只能喝苦咸水。据介绍,当时天津甚至制定了万不得已情况下,工业分批停产和疏散城市人口的应急预案。

1981年8月召开的京津用水紧急会议上, 国务院决定引黄济津。 豫鲁冀三省人民顾全大局,立即响应。

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可靠的地表水源才是最好的出路,“引滦入津” 工程雏形应运而生。

按工程规划, 川流不息的滦河水,自河北穿燕山余脉,循黎河水道, 自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流向于桥水库, 跨越两百余公里流入天津。

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开工。

一湾水, 将津冀两地紧密相连。

子弟兵,爱人民

“引滦精神就是为民造福!”已经90多岁的原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在接受采访时说。

1982年1月,刘敏所在的原铁八师正式接到命令, 参加引滦入津工程。在寒冷的冬季,部队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开了进入各个斜井口的通道, 抢盖了临时住房五万余平方米,比预计准备工期快了1个月。

施工期间, 铁道兵并入铁道部,铁八师编制撤销。30多年过去,刘敏对于部队“最后”一次任务,记忆犹新。

施工中, 原计划通过10余个隧洞增大工作面来加快工程进度,谁料地下情况复杂,时常塌方,还牺牲了不少战士,废弃两个隧洞后重凿新洞才能赶上进度。

铁八师正是负责其中引水隧洞的关键部分, 而部队撤销的消息突如其来, 基层战士们一时难以接受, 工程进度大受影响。

部队和官兵将来怎么办?询问的信件将刘敏的办公桌堆得满满当当。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传来了好消息: 天津市同意相关部队战士都在天津落户转业,并得到天津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原本不知如何是好的战士们,一下子有了底气:有天津人民做后盾, 什么工程都不在话下。

1983年9月11日,甘甜的滦河水流入天津。“吃水不忘挖井人”——许多参与工程的战士就此留下,成为天津人。

绿山水,真金银

进入21世纪后, 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黎河沿岸出现了大批的采矿企业,当地山体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为了增加收入,滦河沿线养殖业悄然兴起。水体,开始遭受污染。

寻找保护环境与当地居民增收的平衡点, 成为区域流域管理的重难点。

为此, 河北省加大引滦入津沿线污染治理力度, 加快实施上游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库区网箱养鱼清理工作。 截至2017年5月,潘大水库网箱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 共清理网箱79575个、库鱼1.73亿斤。

记者了解, 身处下游的于桥水库周边的居民们也经历了南岸搬迁、退耕等整治行动。家住天津市蓟州区白庄子村的孙大娘告诉记者, 当地政府按照土地征用面积每年每户给予补偿, 还组织集中种植蓝莓、 金银花等高产值作物,“现如今环境更好了、 收入更高了”。

2017年6月, 天津市正式与河北省签订了 《关于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 。 根 据 《协 议》 内 容 ,2016年至2018年, 河北省、 天津市各出资3亿元共同设立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 专项用于引滦入津水污染防治工作。 此后, 津冀两地还将持续探索流域治理的区域协同新模式。

30多年过去, 南水北调等多重引水工程的实施, 滦河水已不再是天津唯一的用水来源, 但引滦精神及其区域协同的治理经验,在津冀人民心中,是一笔珍贵而永久的财富。

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

☀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滕州日报”或未明确注明出处的信息,版权均属于本公众号,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公众号授权使用信息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微信号:滕州日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微信ID:tengzhouribaoshe壮丽70年 | “引滦入津”:一座流动的丰碑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