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远眺太和殿

一、

1420年,四月初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笼罩了大明王朝的京城。漆黑的天幕中,一道又一道的闪电在照亮天空的同时,就像鞭子一样,不停地抽打着大地。

就连新落成的紫禁城,天子威仪的最高象征,也只得匍匐在这大自然的莫测之力下,期待雷雨尽快过去。

震耳欲聋的雷声中,一道无情的闪电不偏不倚地击中奉天殿,熊熊的雷火顷刻间燃起,那些花费无数代价才从深山采回的楠木,瞬间成为巨大的火把,又一根接一根地倾颓。原本在大殿顶上的明黄色琉璃也在烈火中不停地坍塌,发出清脆的破碎之声。

火借风势,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奉天殿走水,华盖殿走水,谨身殿走水,作为紫禁城中心的三大殿相继起火,又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匆匆赶来的永乐皇帝朱棣,眼中看到的是惨不忍睹的废墟:汉白玉台阶上,一地焦黑的瓦砾。举大明王朝全国之力,筹备11年,建设3年的紫禁城,距离投入使用还不满百日,就被上天降下的雷电所摧毁。

他的内心深处,无疑充满了惊恐与不安,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在天之灵,死难建文忠臣们掷地有声的“燕贼篡位”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1398年六月初三,朱棣率军攻克南京,失败的建文帝选择了与皇后一起自焚,奉天殿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永乐年奉天殿

尽管朱棣重新修复了被焚毁的奉天殿,但他的心思已经不在南京。为了彰显自己即位的正当,从永乐四年开始,朱棣前后花了十四年的时间,迁都北京,并营建以南京皇宫为蓝本的北京皇宫。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浩大的工程,在开采金丝楠木的过程中,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以至于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

至于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艰辛。今天保和殿后那块丹陛石,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中记载道: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前后整整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进皇宫。

此外,建筑时所使用的方砖——金砖,要在苏州、临清等地专门,专门烧制,再千里迢迢运来。

花费如此之大的代价,无非为了证明他朱棣,才是真正奉天承运的皇帝。

然而一切都被这场不期而至的天火所改变,朱棣是真心害怕了,二十年前沦为焦土的南京奉天殿再次浮现在眼前。

他把这一切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在“罪己诏”中,称“朕心惶惶,莫知所措”,意思就是内心惶恐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朱棣在起火当天就前往太庙和社稷坛祭祀,在此后的数年内,继续反复不停地陈情宗庙,向冥冥之中看不见的朱元璋在天之灵诉说委屈,表示要还都南京。

但此后一直到他死去,再也没有起过重建三大殿的念头。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三大殿俯瞰

二、

朱棣死后,继承皇位的是其长子朱高炽,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即位五个月后,即准备还都南京。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朱高炽下旨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

半个月后,他派太子朱瞻基祭拜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朝廷的返回无疑弓在弦上势在必行。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朱高炽就猝死于紫禁城中。

此时距离他登上皇位才半年不到,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并不愿意执行父亲的意愿,大明王朝从此永远在北京扎根下来。

不过,一直到朱瞻基驾崩,在位整整十年期间,三大殿的废墟上始终空空荡荡。包括天子登基、大婚、祭祀等重大礼仪,都只能在空旷的汉白玉高台上草草进行。

既然再也不回南京,那么重建三大殿只能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记载,从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到次年九月,朝廷“发见役工匠、操练官军七万人兴工”,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依靠当年建筑时留下剩余建材,再次建起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在内的三大殿,以及乾清宫、坤宁宫,四处角楼等。

无论是工程体量,还是形制规模,都与二十多年前朱棣第一次的修建不相上下。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宫,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横长64米,纵深37米,共有72根立柱,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太和殿

但在史料记载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正统年间建成的奉天殿,横宽大约95米,纵深约48米,仅仅面积就比今天大了将近一倍。

明人黄佐在《北京赋》中描述新落成的三大殿:“楹绕金龙以甄甍,檐腾神凤之翬革”。意思就是高大的立柱上盘绕着栩栩如生的金龙浮雕,房檐上镂刻彩凤,穷极壮丽,精美绝伦。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太和殿脊兽

然而,高台巨柱,恰恰是最佳的引雷之物,而经过干燥的楠木,更是天然的引火之物。在缺乏有效消防手段的古代,彰显皇权威严的皇宫,也就难逃一次又一次被天火焚毁的噩运了。

1449年,正统十四年,南京,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相继被雷电击中起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天降大雨,奉天殿再次遭雷击起火,并再次延烧至华盖、谨身二殿。大火之后,已经修建一百多年的三大殿再次沦为焦土。

这是三大殿第二次被焚毁。

不过这一次,嘉靖皇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旨宣布在废墟上再次重建三大殿。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三大殿再次重修完工,崇信道教的皇帝决心为屡次被天火烧毁宫殿更名。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明代宫殿场景

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的名字都来自南京皇宫,而且都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命名。其中,“奉天”一词来自“奉天承运”,朱元璋宣称自己驱逐蒙元,恢复华夏,乃奉天命而行运。

一向号称“兴道致治,革故鼎新”的嘉靖皇帝,不顾群臣反对,强行将新建成的三大殿更名为,“皇级、中级、建极”,典故出自于《尚书·洪范》,“建用皇极”。

不过,被大火带走的除了三大殿的名字,还有恢弘的规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为皇宫所采用的大木,无一不是成长数百年的巨树,但在连年砍伐之后,型材越来越少。

所以嘉靖年间修建三大殿的时候,只能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明梁或三辏、四辏为一根”的包镶工艺。

在整体形制规模上,也比正统年间的三大殿几乎缩水一半。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中和殿

就像建筑一样,此时的大明王朝也已经走到了积重难返的中晚期。三大殿完工之后仅仅四年,嘉靖皇帝驾崩,此后便是耳熟能详的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三大殿遭雷击,再一次燃起冲天大火。这次大火几乎是嘉靖三十六年三大殿火灾的翻版,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三大殿第三次被烧毁。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城。城破之前,崇祯皇帝在空无一人的皇极殿敲钟,召大臣上朝,干等两个钟头,竟无一人前来。

心灰意冷,走投无路的崇祯被迫在景山自缢。

一个月多月后,兵败山海关后匆匆返回北京城的李自成,在皇极殿上演了一出登基丑剧。《明史·李自成传》“二十九日丙戌,僭帝号于武英殿,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

过了一把皇帝瘾后,当天下午,李自成“命运草入宫门,塞诸殿门。是夕,焚宫殿及九门城楼。”

第二天,李自成仓皇出逃,史料记载,他在出逃前,下令“用大炮打入诸宫殿,又令各贼各寓皆放火,日晡火发,狂焰交奋,门楼既崩,城门之下皆失火。日夕,各草场火起,光耀如同白昼。”

这场大火,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此时,距离嘉靖四十一年重修三大殿,仅仅才过去八十年。

这是三大殿第四次被焚毁,也是紫禁城失火最严重的一次。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中和殿保和殿

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军抵达北京。六月十四日,多尔衮、诸王、贝勒,大臣议论决定建都北京。

十八日,顺治皇帝由盛京抵达北京。

不过,由于皇极殿被李自成焚毁,顺治皇帝只得在皇极门张设御幄,颁诏天下,定鼎燕京。

幄,就是帐幕,没有大殿,只能搭个帐篷,虽说符合后金本色,但却也是有够寒酸。

所以,满清入主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三大殿,第二件事便是再次改名。根据《清会典》记载,顺治二年五月,重修三大殿成,定正中三殿名。殿前曰太和门,太和门之后曰太和殿,太和殿后曰中和殿,中和殿后曰保和殿。”

自此,三大殿的名称正式变更为太和、中和、保和,并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往往都喜欢使用木结构,而木制建筑恰恰是最难保存的。所以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不过是建于公元782年唐代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及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这跟遍地都是石头建筑的欧洲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大量采用木制建筑的故宫,日常维护使用过程中,最为棘手的也就是防火问题。除了前面所说的雷火,还有各种各样的失火。

1498年,弘治十一年,皇宫火灾频发,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连续三次宫内起火,而每次起火都有数个地方燃烧。

1514年,正德九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因为燃放鞭炮引起大火,从傍晚烧到次日天明,烧毁宫殿6座。

万历皇帝在位48年,紫禁城失火20余次,平均每两年失火一次。

三大殿最后一次被焚毁,也跟用火不当有关。1680年,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三日,6位烧火的太监在御膳房用火不慎,导致火灾,大火从膳房烧起,一路烧毁后右门、中右门、西斜廊,然后烧毁太和殿,之后大火拐了个弯,将东斜廊、中左门烧掉。

这是太和殿第五次被烧毁,也是清朝统治期间唯一一次太和殿被烧毁。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康熙异常震怒,结果当年地震,虽然大赦天下,但这6个太监依旧被处以绞刑。

此后有清一代,宫中火灾依然不断,但再也没有波及三大殿。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明清三大殿对比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大殿,其实早已经不是明朝的模样,而是康熙年间重建,至于建材也不是当年成长于深山的金丝楠木,而是从东北运来的松木拼接而成。

不过,中国文明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替几十回,宫殿建筑最为害怕的既不是天火,也不是失火,而是人为的兵火。

我们今天见诸于史书的王朝兴亡史,往往都是一部对前朝宫殿的毁灭史。

项羽灭秦,“屠咸阳,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西晋末年,曹操起经营百年的邺城被毁,洛阳被毁。

隋灭陈,杨坚下令将“建康城邑,并平荡耕垦”,唐朝末年,大明宫历经兵火最终焚毁殆尽。北宋宫室毁于金、元,南宋宫室毁于元。

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徐达平毁故元宫室。

即便是明朝的紫禁城,也历经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能保存到今天实在是中华文明的幸事。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

不过,宫殿的存废与否,始终是国运的直接体现,国家强大,即便有天灾人祸,也能很快予以复建。而国势一旦衰退,即便无灾无祸,也只能落得一个残破朽坏的命运。

巴黎圣母院800年才烧一次,故宫建成至今,三大殿已被烧五次

1945年侵华日军在太和殿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