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只要是釣魚人就應該聽說過“釣魚不打窩,釣得也不多”這句話,足以證明打窩對釣魚有多麼重要。尤其是在自然水域水廣魚稀的情況下,誘魚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而且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懸墜釣法,其精髓也是誘釣結合。可是還是有很多釣友對打窩有疑問,說我感覺打窩和不打窩也沒啥區別啊。不是沒區別,而是你對打窩的理解出現了偏差。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高手打窩和新手打窩的區別,新手釣友們不妨對比一下自己打窩和別人打窩有什麼不一樣。

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一、新手只會打窩,而不會“做窩”

打窩並不是像很多新手釣友所理解的那樣,一大團窩料往水裡一扔就完事,想打多點就多點,想打少點就少點,這種方式只能勉強算得上是“打窩”了。但高手則不一樣,高手會根據當天的水情和魚情,有策略的,針對性的打窩。這種升級版的打窩,高手們都叫它“做窩”。

打窩的目的就是為了誘魚,這個是新手釣友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很少有新手釣友明白,誘魚也有快慢和多少之分。高手做窩的目的,就是讓窩子用最短的時間將周圍的目標魚誘進窩,同時調整窩料的一些細節,儘可能的誘進更多的魚並且留住它們。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打窩和不打窩沒區別。而是隻有更準確的“做窩”才能在短時間內將魚誘進窩,並且留住魚,這樣才能釣得多。

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二、做窩講究虛實結合,不僅要誘魚更要留魚

雖然我們打窩的主要目的是誘魚,但在打窩的時候也要考慮怎樣留住魚。一個合格的窩子,肯定是二者都要兼顧的,否則是很難有好的收穫的。

想要兼顧誘魚和留魚,那麼窩料中的粗細成分的比例搭配就顯得非常關鍵了。比如說我們常常用來打窩的,碎玉米粒,酒米,豆餅,菜籽餅等等材料,如果單一的使用,那麼是很難兼顧到誘魚和留魚的。比如說酒米和碎玉米粒,雖然留魚效果好,但是卻沒有 任何霧化效果。即使用豆餅和菜籽餅,它們在水裡的霧化速度也太慢,留魚效果雖好,但誘魚效果不給力。

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想要誘魚快,那麼一定要有一定的霧化效果。因為霧化能夠讓窩料的氣味在水中傳播得更快,更廣。而且霧化的動態效果也更容易吸引魚的注意。想要霧化好,窩料中就必須要有粉末狀物質。比如說在黑坑常用的散炮,就是將霧化用到了極致的一招。不過在自然水域作釣,不能過於霧化,否則會引來無窮無盡的小魚和鰱鱅。所以,在打窩之前就應該對魚情作充分的瞭解,再根據魚情來確定窩料中粗細成分的比例,來決定窩料的霧化。

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三、續窩的頻率以及策略

前面說過打窩要精細,要有策略,不僅對窩料的粗細比例有要求,對窩量的大小也同樣有要求。打窩的目的是為了誘魚和留魚,但這並不代表打窩的量越大就越好,雖然某種程度來說打重窩能夠將更多的魚誘進窩,留魚效果也比較好。但是魚進窩後根本顧不上吃你的餌料,只吃窩料,那麼打窩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所以,打窩還是要少打窩,勤續窩,始終保持窩子裡有一定的窩料,既不讓它們吃飽,也要讓它們捨不得離開。昨天路人甲的一篇文章也給大家聊了不需要打打窩的幾個理由,有興趣的可以去主頁翻翻。

只知打窩,卻不會“做窩”,難怪上魚慢!

四、打窩該怎樣靈活應對

魚情和水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老釣友們也會因為不同是水情和魚情來調整打窩的策略。

比如說小魚鬧窩比較嚴重,目標魚又是鯽魚,那麼這時候可以減少窩料的霧化,還可以進行多點打窩。也就是說在你釣位的前面層扇形打上幾個小一點的窩。如果某個窩子裡小魚比較多了,那就在這幾個窩點中輪換作釣,小雜魚鬧窩的情形就有很好的改善了。

祝釣友們爆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