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
2019年4月16日凌晨3時30分左右公佈了巴黎聖母院大火救援的最新進展,稱火情已“全部得到有效控制,並已部分撲滅”。
2019年4月15日晚,馬克龍在教堂前廣場發表講話稱,“儘管這場戰鬥還沒有完全獲得勝利,但是最壞的情況已經得以避免。”馬克龍表示,“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向全體法國人民表示誠摯的慰問。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63年,於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不少網友對於此次火災表示惋惜↓↓↓
但是,就在許多人扼腕嘆息的同時,有人將巴黎聖母院失火與“火燒圓明園”相提並論,不僅幸災樂禍還言之鑿鑿這是英法聯軍當年暴行的所謂報應。↓↓↓
對此,央視網16日發表評論:
事實上這兩件事真的有什麼可比性嗎?圓明園毀於戰亂和野蠻,是歷史的傷痕;而巴黎聖母院此次火災事故是和平時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遺憾。兩者的相同之處恐怕只因為它們都是世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它們的消失同樣是全人類的損失。
拿因果報應來說事,映射出來的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文明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圓明園還是巴黎聖母院,它們都凝聚著藝術工匠們的智慧結晶。如今巴黎聖母院被焚燬,不僅僅是巴黎人民、法國人民的損失,更是全世界人類的損失!
@圓明園遺址公園 官方微博16日下午5點發文《文明 不能承受之殤》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文章表示:
159年前,英法聯軍搶劫併火燒圓明園後,譴責最深的是個法國人,而這個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作者維克多·雨果。雨果說:有一天有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打劫,一個放火……他們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文物的損毀、消失不僅帶走了文物本身,更帶走了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一場文化之殤,帶來世人對於文物保護的警醒與重視,文明是脆弱又堅韌的。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盡力的守護它,儘量延緩它的消逝,傳承它的精神。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徵,每座博物館都是人類文明的寶庫。衷心祈願文物都能夠遠離災難,代代傳承。
綜合來源:南方日報、央視網、澎湃新聞、新浪微博
閱讀更多 網絡素養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