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的甲种师团战力究竟如何?

虎历


严正并且严肃和严谨的说明,日军的所谓“甲种师团”只存在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同时这个称谓也只生成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因此这个问题更准确的标注应该是“侵华战争期间”。“甲乙丙丁”四类师团与侵华初期的“常备师团、特设师团、警备师团、治安师团”是两套平行的编制体系,不能混为一谈,不妨可以这样结论:在中国战场的常备师团一定是后来的“甲种师团”,但甲种师团不等于常备师团,能否理解?



侵华日军的各师团是分批动员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一批出动的是老牌常备师团(四联队),番号在20之前;第二批动员的是若干常备师团的“影子部队”特设师团(四联队),番号从101到116;到武汉会战之后随着占领区的不断扩大,日军大本营深感兵力不足,于是又组建了番号在20以后的一批警备师团(三联队),这一期间,还没有什么甲乙丙丁的说法,是研究抗战史的同学们需要注意的。

1939年中日双方都对本国军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日军开始将所有常备和特设师团的旅团司令部取消,同时调出一个联队组建新师团,至此,理论上在华日军的师团全部调整为“三单位师团”。但是,战争时期这样的调整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1941年底,仍有部分师团没有完成建制修改。



比如驻扎宜昌的第13师团,屡遭进攻战事不断,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时,还有四个步兵联队约26000余人,战马9000匹,但同为常备师团的第6师团只剩下三个步兵联队20000余人。

直到1942年各师团才全部调整完毕,此时在华日军全部已是三联队师团,根据担负任务的不同,开始出现甲种野战师团、乙种辅助作战师团、丙种警备师团(大多是独立混成旅团升格的)和丁种师团(拼凑的,只辖两个旅团八个独立步兵大队,没有联队建制)。



那么,同样是三联队单位,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区别在哪呢?第一是甲种师团继续保留炮兵联队(山炮或野炮),而乙种师团只有炮兵队(一个或两个大队);第二是甲种师团的骑兵联队改为摩托化的搜索联队,而乙种师团继续称为骑兵联队,但兵力只剩下2个骑兵中队。

此时在中国战场,日军的常备师团和特设师团的数量已经很少,大部分常备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那里被称为“重装备师团”,同时又组建了海洋师团等建制,根本没有什么甲乙级之说。而“中国派遣军”对所属师团的评级,除仅存的第3和第13师团两个常备师团之外,其他都根据历年来的战场表现决定的,一旦入选甲种师团,即得到优先兵员补充和火力加强。



1945年初,冈村宁次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之时,他指挥的日军共有25个师团的番号(山海关以南战场),其中甲种师团八个、乙种师团四个、丙种师团九个、丁种师团四个。这八个甲种师团的番号分别是:第3师团、第13师团、第22师团、第27师团、第39师团、第47师团、第104师团和第116师团,可以看出,这八个甲种师团原来分属常备、特设、警备等不同的类别。

比如这个京都第116师团,虽然是特设师团,但战斗力一直不弱,原隶属于在华东驻防的第13军(司令部上海),师团司令部驻安徽安庆。常德会战前夕,日军南京总司令部为加强武汉第11军的实力,将该师团调入第11军,成为抗战后期华中战场的日军绝对主力,先后担任进攻常德和衡阳的主攻部队。



该师团组建于1938年5月,原辖第119和第130两个步兵旅团,是四单位的的标准师团建制,1942年9月调整为三联队师团,下辖第109联队、第120联队、第133联队,被确定为“甲种师团”后,每个步兵联队兵力加强到4000人,另附第122野炮兵联队、第116工兵联队等,师团总兵力20000余人。

师团长岩永旺中将,原任第34师团少将步兵指挥官,曾经在上高战役中被中国军队击伤,1943年6月10日出任第116师团长。1943年11月,第116师团参加常德会战,是日军的破城主力;1944年6月参加长衡会战,是首批强渡新墙河的日军部队之一,6月28日投人衡阳攻城作战,跟方先觉的第十军苦战40余日,这一期间,应该说第116师团的战力还是很强劲的,是湖南战场的日军主力。



1944年10月19日,第116师团划归新组建的第六方面军(冈村宁次)第20军(坂西一良)指挥,惨烈的衡阳战役把该师团剔成了骨架,伤亡极其惨重,尽管作为甲种师团优先得到了补充兵员,师团总兵力仍然维持在20000人左右,但70%都是新兵,战斗力直线下降,1945年3月,菱田园四郎中将调任师团长,岩永汪被修理回国,第116师团作为第20军主力,参加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湘西会战”,被美式装备的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击败,所谓的甲种师团早已雄风不再。

进攻芷江的战役企图破产后,第116师团撤回岳阳整补,1945年8月,在湖南岳阳缴械投降。


度度狼gg


日军中的“超级精锐”甲种师团,“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甲种师团一般代指的是二战开打之前的日军“常备师团”,他们来自于明治维新的直接成果。1871年日本开始实行征兵制,培养近代化职业军人。

至于如何执行?日本政府在中央设置兵部省统辖征兵事宜,随后在兵部省的协调下,东京,大阪,镇西,东北等地先后建立起6个被称为“镇台”的大兵营。

1888年“镇台”被取缔为“师团”,各“镇台”相继改称为第1师团、第2师团……第6师团。1891年为了保护东京的皇宫,兵部省成立了近卫师团,给予编号“0”。

师团在编制上采取“一师两旅”的配置,抛开文职外的战斗人员一般维持在15,000至20,000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占领朝鲜之后。日军根据自身国力提升,以及占领非原本土土地的需要,相继扩编出了第7师团到第20师团。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一味的持续扩编,1925年曾在扩军上踩了一下刹车。一战结束后,在英法的主持下,出于不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悲剧”的考虑下,世界各国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军,以此表明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为此日本进行了“宇垣裁军”,20个师团直接缩编成了17个师团,而这几个师团即是二战时期,日本人口中的超级精锐“甲种师团”。

“甲种师团”在二战之中,享有包括武器弹药、人员补充在内的一切后勤优先补给权,在野史的记载之中,一个普通的士兵,想加入“甲种师团”必须在最少六个月的高强度单兵训练中成为优秀者,即非“精英”误入“甲种师团”。

与此同时出于适应各自战场强度的需要,“甲种师团”在二战中的士兵数量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士兵均超过了2万人,而数量的提高以及兵源的“精英”,也确实给“甲种师团”带来了不俗的战斗力、战斗意志,至于有多不俗下面举2个典型案例。

1944年11月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第1师团,奉命紧急支援菲律宾的日军,于一个叫“李蒙峡谷”的地方跟美军狭路相逢,当时美军凭借着绝对优势的海军,基本断了第1师团的后勤补给。

然而第1师团并没有丝毫的胆怯,以边打边退的姿态死战美军,并喊出了“自给自足,永久抗战”的口号,第一师团在跟美军相逢之时有约15000名士兵。但是当1945年1月,第一师团被从包围之中营救出来之时,仅剩下800名士兵。

1942年第20师团25572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登陆,按照日军初步规划,他们需将该地打造成为日军进攻澳大利亚的跳板,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海军在1944年6月被美军彻底击溃。

美国舰队彻底掌握了制海权后,作为突出在海外的第20师团,不可避免的被美国人给包了饺子。1944年7月美军在一个叫“爱达培”的地方,对第20师团发起了最后的攻势。

用铺天盖地的轰炸,炸的日本士兵头都不敢伸,面对着全军覆灭的绝境,7月25日第20师团官兵收到了直属司令员安达中将冰冷的命令“全员牺牲报国”。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第20师团在“全员牺牲”之前收到了“投降命令”,而当时还活着的士兵,只有785人。从第1师团、第20师团在二战中的结局可见,被日军称为“超级精锐”的他们.

确实做到了日本人价值观中的“优秀”,就算面对武器远好于自己的美军,依旧敢于死战到“最后一人”。


袁载誉


在徐州会战后期,国军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开始向西向南撤离。日军第14师团趁机向我兰封地区进军,企图攻占开封,切断我军退路。兰封会战因此爆发。

这个第14师团就是著名的土肥原师团,师团长是土肥原贤二。其组建于1905年日俄战争末期,属于日本17个甲种师团之一。全师团佣兵2万余人,下辖4个步兵联队(步兵第53联队,步兵第54联队,广岛步兵第55联队,熊本步兵第56联队),骑兵第18联队,野炮兵第20联队 ,工兵第14联队,辎重兵第14联队。

我们来看下日军第14师团在兰封会战时的战绩。

我军迎战敌军的事薛岳的豫东兵团:12个师,十来万人,大部分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俞济时的国军第74军(王耀武此时是74军五十一师师长,张灵甫是51师305团团长)。我方名将有:薛岳,胡宗南,俞济时,宋希濂,李汉魂,桂永清,商震,等等。

而日军,只有一个孤军深入的土肥原师团,2万余人。

在薛岳合围土肥原的第一阶段,土肥原师团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就连兰封城都被日军的第二步兵联队攻破了。要知道,这个日军步兵第二联队在兰封城,连续打跑了国军第106师和第88师两个师!这就是日军甲种师团一个联队的战斗力!龙慕韩和桂永清(两位都是黄埔一期生)两位名将,干不过一个日军第二联队!

此时,土肥原部距离开封城最近的时候,只有40里。

在薛岳合围的第二阶段,薛岳军团将土肥原部队分割包围在兰封、罗王寨、三义集、曲兴集一带。蒋介石下令,在一天内将日军全部歼灭。毕竟,自己有十来万人,重炮坦克一个不少!

不过,日军出了名的抗揍。三天后,日军龟缩到三义集附近,仅剩下五六千人。而就是这五六千人,成了国军啃不掉的硬骨头。

5月28日,蒋介石发“激将”电:“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包括74军在内,国军虽然集中三个军围歼土肥原残部,依然失败了。

5月29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突破商丘,救援土肥原部。一个师团已经让国军很头疼了,现在又来了两三个师团。蒋介石赶紧下令撤退,顺道把黄河花园口的堤坝炸了,拖延日军。

最后,再看看第十四师团在太平洋战场战绩。

这次的说主角还是那个攻破兰封城的第14师团下属的“步兵第2联队”!此联队在1944年4月被调往佩里留岛抵御美军。美军从9月15日开始登陆该岛,计划用四天全歼日军第二联队。可是,在投入高达5万人后,美军用了73天,才全歼岛上的日军。

此战美军伤亡高达1万余人。日军联队长中川州男大佐切腹自杀!

同时,在安加维尔岛防守的第14师团下属步兵第59联队第1大队,1200余人,在美军第81师2万多人的围歼下,坚守30多天!

美军可是信奉“口径正义”的,火力凶猛的很,这可不是吹出来的。美军海上有战列舰巨炮,头上有飞机。不得不佩服日军甲种师团的凶悍战斗力!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最近在看崔永元制造的《我的抗战》,看的纵横心情难受至极,这个小日本鬼子为何就这么能打呢?每每看到关于抗战的史料,我都怀着这样的疑问。

日本甲种师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编制和全世界都不一样,在早期学习西方编练军队就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在战术单位上形成“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这样七级编制。

师团按照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其中甲种师团是日本最强大的师团,是日本的常设师团,一个甲种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八个联队,满编的话有2.8万人左右。日本一共就17个甲级师团,是其早期侵华的重要军事力量。

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有的师团还拥有12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的装备是明显优于我军的,国军纸面上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明显优于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但也只停留于纸面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一般装备都不齐全。

尤其是在重火力上,日本的火炮明显多于国军的火炮,以105毫米的重榴弹炮来说,老蒋费了很大的劲,举国之力从德国购置了48门,当个宝来使用,而日本有的甲种师团自己就可以装备12门。

从军官的军事素养,以及单兵素质看中日士兵间的差距

中日之间的差距,纵横认为首先就体现在军官的军事素养上,在抗日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是公认的能打,结果连军事图纸的标尺的标注不明白,这一点,国军将领楚云飞要明显优于李云龙。

楚云飞可以说代表了国民党军官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受过一定军事教育的中层军官,然而黄埔军校也就是一个培训军校,尽管现在对黄埔军校的评价很高,也掩盖不了黄埔军校前期军事教育的粗糙性,一个军事学校创办之仓促,教学之仓促,闻所未闻。

相比之下,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为日本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国军中很多位高权重的人也毕业与日本陆士,由此可见日本的军事教育水平有多高。

从士兵单兵素质上来说,国军士兵虽然具有一定的勇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整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很多,营养不良,训练太差。

相比之下,日军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视训练,尤其在军国主义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日本甲级师团的军官和士兵,必然也是日军中最优秀的一部分,可想而知日本甲种师团的战斗力。

一个日本甲种师团究竟有多难打?

正是因为如此,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极其强悍,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没有一个日本甲种师团被消灭在中国。

查找抗日初期有关日本甲种师团参加的战役,就会发现日本甲种师团很少有败绩,中国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我军调集优势兵力对日本辎重部队展开的一场伏击战,即使这样,双方伤亡人数也相差无几。

凡是与日军正规军交战的,即使我军伤亡二倍于日军,也算是胜利。

在兰封会战中,土肥原贤二率领的第14师团孤军深入,遭到我军至少十万人的包围阻击,最后竟然在剩余六千人的情况下突围而走。

当时兰封守军第27军面对土肥原的师团,竟然弃城而走,吓都吓怕了,那还怎么打!


史论纵横


这就得看和谁比了。

日军的甲种师团,如果对比于同时期的西方强国,比如德军的师,应该占不到多大的优势。虽然日军甲种师团人数比较多,而且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毕竟他们机械化水平远不如德军,因此如果和同期的德军步兵师(编制17000人左右)对决,取胜难度很大。

但是,与当时的中国军队相比,显然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师团,作为是二战时期日军最高军事单位,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我们所说的日军甲种师团,其实就是日本战前的那17个常备师团。

这些师团通常采用的是“四四制”编制,下辖4个步兵联队,工兵、炮兵、骑兵、运输联队各一个,共计八个联队。其中,他们的一个步兵联队,满员编制约为3800人,四个步兵联队就是1.5万人,那么加上其他四个独立联队,以及师团部和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一个满编满员的日军甲种师团,兵力就可达28000人,配备战马7500余匹、掷弹筒144个、轻重机枪340余挺、轻重火炮山炮50余门。

而同时期的国军,一个军的规模大致和日军甲种师团相当,一般约3万人左右;一个师基本上就是7、8千人,部分杂牌师甚至只有5、6千人而已。即便是装备和训练最为优越的中央军德械师,比如精锐的88师,编制才1.4万人而已,约为日军甲种师团兵力的一半。

此外,国军的师不仅编制混乱、规模小,武器装备更是落后。许多地方部队,一个师也没几门像样的炮。因此,日军甲种师团这样的兵力规模和装备水平,再加上日军兵员的训练水平,对阵装备落后,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日军往往能以一个甲种师团的兵力,直接冲击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军师,并取得胜利。

典型的战役如忻口战役;

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就是日军甲种师团,在忻口战役中,第五师团以自身半个师的兵力,外加独1旅、混成第15旅团的配合,便能直接冲击由三十多个国军师,共计20万人防守的防线,创造了“半个师团击溃国军三十多个师”的军事壮举。

而忻口战役,国军的主要指挥官可是号称蒋介石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卫立煌,他在当时的中国,已经算是一流的军事将领了。然而,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也还是难以击败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

台儿庄惨胜;

台儿庄大捷,作为国军抗战初期在正面战场上所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我们的历史书上被反复刷屏。但事实上,这场所谓的大捷却是一场惨胜。

当时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老蒋可是下了血本的,云集了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等国军优秀将领,集结了30万大军,其中还包括自身嫡系的汤恩伯军团。

而日军只投入了两个甲种师团,即第5、第10师团,总兵力约5万人。换句话说,此战中日兵力比达到了6:1。即便如此,此战国军还是打得相当的艰险,最后以自身伤亡5万人的代价,杀伤日军2万人,而这已经是抗战初期国军所能取得的最好战绩了。


这些历史要读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分别为近卫师团、一至二十师团(缺第13、15、17、18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总人数28500人;另一种是挽马制,总人数25000人,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这些师团都是甲种师团。

日军是一个工业国,其工业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与农业国的中国相比,先进不少。日军的武器装备都是自产,能够形成系统化和确保后勤的供应。除此之外,日军的士兵基本都是小学毕业,其兵员的文化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日军的训练非常严格,日本的《步兵操典》规定:

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 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则为1800发。在这种严格要求和训练条件下,日军射击水平普遍较高,通常每个中队(连)优秀射手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英国军事评论员给 日本军队军事素质的评价是:装备B级,战术水平A级,单兵射击技术A级。

因此,日军的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战斗力都很强。到了战争后期,随着日军兵源的枯竭,日军的兵员不是60的就是16的,战斗力已远不如从前。


历史军魂


随着战争范围不断夸张,日军对部队进行了分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级师团战斗力最强。我们先看它的编制,首先有两个旅团,工兵联,骑兵联,炮兵联,辎重联等联队,人数将近3万。相当于我国一个军。他们配备精良的武器,官兵的身体素质,作战能力,指挥能力都是精英。他们享有优先配备的特权,先进武器优先配备。他们参加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作战能力非同一般。


华语历史


非常强 在二战各主要参战国中 如果不算装备武器 单看士兵个体作战素质 日本第一 德国都赶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