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胸闷、无力-当心猝死的最大元凶:恶性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跳会像时钟一样精准,如果时而快时而慢,就是常说的心律失常了。心律失常很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供血能力。

对心律失常的出现,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疾病的表现,尤其是心脏疾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会更高,一定要清楚认识心律失常的危害有多严重,尽早及时规范的治疗。

心律失常有感觉吗?

一些心律失常发作时并没有症状,让人难以捕捉,让人十分无奈。部分心律失常会有一些相应的症状,如:

心悸或感觉到心脏跳动的节拍

头晕

疲劳

光头

晕厥

心慌、胸闷、无力-当心猝死的最大元凶:恶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比你想象中更可怕

正常人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时常会引起心慌、气急、胸闷、气短、夜睡不安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对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必须要引起高度的注意,如心率的过快过慢都会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加重冠心病,各种早搏造成的心跳不规律也能加重冠心病。

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8%~10%,房性心动过速和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肾血流量分别减少18%、20%、60%,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其症状包括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近九成猝死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由此可知,心律失常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什么会引发心律失常?

1、不良情绪

愤怒、惊恐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导致心律不齐。

2、外界刺激

机体突然受寒、受惊吓、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吸烟喝酒

香烟中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诱发心律失常。大量饮酒可能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增加心脏负担,并可提高神经兴奋性加快心率,而导致心律失常。

心梗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临床症状恶化的早期。有75%~95%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室早、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3日内。

很多人心梗后由于心脏重塑,结构和传导都发生了变化,心律失常也由此产生了,且发病率极高。这其中有的心律失常无需治疗,有的则需要用药,更严重的可能需要借助手术治疗。

熬夜

中国人群中,失眠者,尤其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可能升高。

10%,且房颤导致的卒中(老百姓也叫"中风")具有高致死性、高致残性、高复发性。

一项纳入了8371名中国人的研究显示:年龄<40岁时,失眠、熬夜和房颤呈现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

如何及早发现心律失常,避免猝死发生?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高"患者及支架术后患者应该做好心电图的家庭监测,及早发现自身的心律失常事件、判断发病原因,才能避免猝死的发生。

监测心电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时间有许多方法,如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家庭心电监测等,他们各自优缺点:

95%心脏病发作都是发生在院外,并且发病时间只有5分钟。也就是说病情发作时更多的可能都是在家里,所以日常家庭监测心电情况尤为重要。

心慌、胸闷、无力-当心猝死的最大元凶:恶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Holter)

此外,国内医疗公司乐普出的一款同心管家Checkme Lite掌上心脏智能管家,随时随地像监测体温一样测量心电图,简单易操作,实时反馈监测结果。

可检出超过45项心律失常事件,并针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提供预警机制。全球领先的"AI-ECG Platform"心电图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诊断系统,每时每刻为你和家人守护"心脏电网"。

警惕猝死前兆,及时自救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是立即出现且非常激烈的,通常包括:面色苍白,疼痛,心脏停搏,失去脉搏,失去呼吸,失去意识。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立即开始急救措施。

在心源性猝死发作前,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前兆症状,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前兆症状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呼吸急促,心悸,虚弱、无力,部分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有心电图有表现。

心慌、胸闷、无力-当心猝死的最大元凶:恶性心律失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