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水稻價格持續下跌,還有利潤嗎?

Amele


水稻價格下跌確實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國家之所以調低水稻收購價格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變化而調低託市收購價格,據我所知國家每收購一斤水稻,會賠1塊多錢。

以2014年託市收購水稻為例:國家收購價格1.36元每斤,經過四年儲藏拍賣價格0.38元每斤

每年儲藏費用7分,四年就是0.28元,銀行利息4釐,每年將近5分,四年0.20元,實際成本1.36+0.28+0.2=1.84元-0.38元=1.46元。

也就是國家每收一斤稻穀賠1.46元。如果每畝按照產量1000斤稻穀計算,國家每畝賠1460元,那是不是國家就不管了呢?國家必須要管,農業是國家根本,“中國飯碗裡裝中國糧食”。國家改革其實是倒逼種糧農民種植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市場發展,現在託市收購價格水稻1.26元每斤,淮濱縣米廠收購“玫瑰香粘”價格1.6元每斤,遠遠高於保護價,如果國家把每畝虧的錢拿出一半去補貼種糧農民,不管你水稻賣一塊錢一斤,還是你種的稻穀賣兩塊錢一斤,都每畝補五百,那種植結構調整很快就能與市場接軌。

本文僅僅是筆者一家之言,您有什麼高見,請在評論區交流。






王中海


近年水稻價格持續下跌,還有利潤嗎?

自2016年以來,國家開始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從早秈稻開始,到2017年、2018年開始全線下調,而且幅度越來越大,使得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從2015年的早秈稻國標三等1.35元/斤、中晚秈稻1.38元/斤、粳稻1.55元/斤,分別下調至2018年的1.20元/斤、1.26元/斤、1.30元/斤。

稻穀作為國內最主要、最大的的口糧品種,關係到國計民生,近十多年來一直是表現出明顯的政策市特徵,其市場價格走勢也主要跟隨稻穀最低收購價的變化和拍賣底價為風向標,尤其是託市收購底價。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的大幅下調,以及在非託市收購時期國家低價拋售庫存的陳稻穀,使得市場上稻穀價格水平縱向相比明顯下降,糧小咖在以前的悟空問答中已經回顧,目前的稻穀市場水平差不多已經跌至2012年前後的水平。

在此形勢下,由於稻穀在生產環節,還是在加工環節,以及成品糧銷售關節,都是利潤比較微薄的產業,其託市價格的下跌帶動市場價格的下跌,對於農民來說,種糧收益明顯受損;對於加工企業來說,也沒有佔到多少“便宜”。當然,在大多年份、對大部分群體來說,還是有利潤的,如果沒有利潤,農民可能還會堅持幾年,而大米加工企業及貿易商、經銷商大多肯定就轉向不幹了,只不過,利潤空間非常的少,而且賺取利潤需要採取很多辦法才能“掙扎”經營。

一方面,對於種糧農民來說,在稻穀價格下跌、而種植成本持續提升的情況下,農民的種植收益受到了較大影響,如果再遇到不利天氣,虧損的壓力比較大,特別是種糧大戶。我們知道,水稻種植的投入是比較多的,比如打藥、水費、收割、插秧(現在撒播的多了)等等,而且南方產區在關鍵時節也多高溫高溼及陰雨天氣,對水稻生產的影響比較大。稻穀價格的下跌,無疑會加重農民的收益下降壓力,農民的種稻積極性也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對於大米加工企業來說,由於行業競爭壓力特別是同質化的競爭比較激烈,在新稻穀價格受託市支撐成本高,而大米的價格則受到市場及經銷渠道等的影響比較大,稻強米弱的格局長期比較明顯,為此,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往年很少見的“調和米”情況。米廠經營壓力較大,利潤微薄,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吃到新米也變得不容易了。

綜上所述,近年來稻穀價格的下跌,對於種糧農民的收益和種糧積極性影響是比較大的,而在託市稻穀庫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同樣對其他經營主體來說,漲漲跌跌的政策價格也加大了經營的難度。基於此,稻穀作為必保品種,為了保護產業穩定發展,日前公佈的2019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保持上年不變。


糧小咖


近年水稻價格持續下跌,也包括玉米價格,還有大豆價格,都是下跌的趨勢,這裡有國際的因素,因為我們要從國外進口糧食,從國外進口糧食價格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糧食價格的高低,甚至可以說,我們的糧食價格,與國際上的糧食價格,已經是並軌了,或者說是同軌了!



而在國內,由於我們放開了糧食市場,糧食市場已經從計劃經濟的統購統銷,由國家定價的機制,轉向了市場定價的機制,全部都變成了自由運轉,自主經營的市場經濟,由市場來決定糧食的價格,由市場經濟規律來決定的糧食價格的高低的!



那麼,我們現在的水稻價格持續下跌,我們種水稻還有利潤嗎?可以肯定的回答,我們種水稻還是有利潤的,在我們東北地區的農村,種水稻的利潤是高過種玉米和種大豆的利潤的,水稻的價格高一點,利潤就高一點,水稻的價格低一點,利潤就低一點。


在東北地區,由於農民的主糧從過去的玉米,小米,高粱米全部變成了大米,所以,東北地區種植的水稻,銷售基本是沒問題的,由於東北地區的大米比較好吃,也有部分的東北大米銷售到了南方,現在在南方各個地方的糧食市場上,都有東北大米出售的!


雖然近幾年的水稻價格下跌,但是有一點我們都是知道的,種植水稻還有補貼跟著呢,而且2018年種植水稻的補貼,每畝已經增加到了250元,這也就保證了種植水稻的利潤,所以,種植水稻還是有利潤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農資漲,糧價跌,邏輯何在?越種的多就越虧,不靠政府補貼,種糧食的人沒法過日子了!越種越窮。市面上的價格小從一塊多,大則幾十塊一斤的稻米都有,而這些米的價格怎麼會就不如一瓶250ml的礦泉水值錢呢?

一畝水稻產量600公斤計算,原來畝均純效益也就在300元左右,2018年價格算,會比往年少賣240元,加上今年來農資價格和用人成本上漲,能收回成本就不錯了。不過,辛虧還有國家補貼。

現在大家都講究食品安全,如果能搞綠色種植,優質優價,比如,葡聚糖大米,富硒大米,這樣的水稻其實利潤還是很高的,但是,這樣的水稻要大面積種植,零散的農戶種是比較麻煩的,一是找不到銷售渠道,二是,檢測費用也不低。另外優質的科學種植技術也要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才可以。種糧人苦啊!


健悅美


當前遼河流域水稻,價格有所抬頭,18年水稻現能近到一元四五,但有價無市,種地大戶不願賣,不沒達預想價格,惜賣。糧食加工企業,由於北糧南調不佳,南方需求不旺生,主要原因北糧比南糧貴,糧食加工企業,不收18年新糧,只是加工些外調來陳糧,以價格優勢外調南方。

今年遼河流域土地流轉費,流轉鐵戶每畝500元交現線。流轉流戶要現錢600元,秋收後700元。鐵戶就是擁有承包合而且確權,擁有土地,一般都搬離本村城裡定居,他們永不種地,只是當了小地主,城市都有固定職。流戶是本地一年一簽流轉合同戶。要多了他自己種了,有國家糧食保護價正策,據說東北還要有計劃停耕大面積水田,水稻價格不會太低,種地還是能掙錢。只有薄利多種更好。


用戶遼河人家


這個是今年東北用化肥種水稻的賬單,

彎腰撅腚幹一年,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光種水稻,種別的也都是這個屌賬。

農業的內在邏輯是:豐產不一定豐收。

農民年年盼豐產,好不容易風調雨順年頭好,收成好了也不賺錢。

種水稻的出路是特色,與眾不同;和別人種的水稻都一樣,你也就基本死翹翹了。

啥是與眾不同呢?可以是無化學,也可以是功能性大米,弱鹼、有機等。反正你得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乾貨。亂七八糟的炒概念,花裡胡哨的換包裝是長久不了的。真正的與眾不同是消費者的真痛點,而不是偽需求。必須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那啥是刀刃呢?刀刃是真正安全的,不用化肥、化學農藥,不含轉基因、重金屬、工業添加、黃麴黴的大米。

一粒大米一顆心,

粒粒大米皆良心!

種水稻的第二個岀路是自己賣。儘量不能把稻穀賣給糧販子,而是把大米賣給市場。種賣結合,而不是種賣兩層皮。銷售出口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也是註定長久不了的。







一米陽光稻法自然


沒有利潤,現在種水稻都是靠國家補帖,一畝田補二百多元吧,在中國大部分都是農村山區,田是梯田式的,靠體力種田那只是文明社會走到原始社會,越種越窮,所以幾乎沒有人種田了,而且規模化困難重重,沒有國家支持,那將難於上青天,所以現在國家要加大投入發展農村,農村的不發展,就不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南魏先生


沒有利率,老百姓年紀大,找工作沒有願用,種地為了餬口


一生平安208863969


現在通過種田,兩畝田一年估計有2000斤稻穀,稻穀去殼大概有1300斤左右的米。農民種田收入還是很低啊


農老人


現在幹部都在北京開會,問開會的人,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