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元代散曲的整體成就和唐詩宋詞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特點。雖然處於少數民族統治的時代,但中華文化卻不曾衰敗,恰恰相反,元代散曲有不少的散曲名家,比如馬致遠、張養浩等,他們創作的精品,奠定了這一藝術形式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元代散曲

尤其是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名臣之一,曾經歷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重要官職。位高權重,使得他能夠以更廣闊的眼界和胸懷來看待歷史和人生,也正是因為此,他才寫出了一首道盡天下興旺的散曲。全文僅僅44字,卻無一字不是精華。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張養浩,號雲莊

這首散曲名為《山坡羊·潼關懷古》,全文如下: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山坡羊·潼關懷古

這首散曲立意高遠,但是卻通俗易懂。尤其是最後兩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謂道盡了封建社會當中底層人民生活的現狀。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掌權者,能有如此的感悟,能有如此的意識,能留下如此的詩篇,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古代士大夫。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山坡羊·潼關懷古

就這首散曲來說,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主要寫的是潼關的雄偉險要。“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潼關的雄闊都收入眼底,生動形象。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第二層,寫的是詩人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望西都,意躊躇”,詩人望著這片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發出感嘆,“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當時這地方非常風光熱鬧,但是現在,“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種深沉的感慨來自於對於歷史的深刻感悟。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今日潼關

第三層就是簡單寫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整體上抒發出了詩人的感慨:無論哪個朝代,也無論是興還是亡,底層百姓的生活都是一樣的苦難。王朝興盛,必將大興土木,百姓徭役、賦稅沉重,生活肯定是苦的;而王朝滅亡,兵役、戰爭、燒殺搶掠,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振聾發聵!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句詩,道盡天下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