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何謂領導,即其手中有一定的權力,可以指揮其他人為一個目標而努力、而行動。

一個領導手中有多大權力,就應該發揮多大的能力,否則就會出現孟子所說的“不能者”與“不為者”之間的矛盾。

一次齊宣王問孟子:“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即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孟子答曰:“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意思是說要人做揹著泰山以超越北海的事情,如果他回答不能做到,那是真的不能,但是讓他為長者折一段樹枝,他如果說不能,那就是有這個能力而不去做了。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南懷瑾先生對孟子這一比喻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即一個普通人當然做不到“挾泰山以超北海”。但是如果領導集中天下人的力量,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裡孟子是暗示齊宣王,你有施行仁政的權能,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只是你肯不肯做而已。正是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也。

中國自古就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說法,其有四個方面的含義,即:“在其位,謀其政”、“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其中“在其位,謀其政”,實際上是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相對應的,兩個說法表面相反但內涵一致。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深諳此道。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南懷瑾先生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沒有錯的。但是要有個原則,就是孔子所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那個位置,不輕易談那個位置的事。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是身居要職,最好不要隨便談論批評政事。真正的隱士更需要有如此的胸襟。這句話,我們要常常注意。南懷瑾說,學者、文人最喜歡談政治,而且他們對現時的政治幾乎沒有滿意的,尤其學自然科學的學者,更喜歡談政治。如果將來由科學家專政,人類可能更糟糕。因為政治要通才,而科學家的頭腦是“專”的,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所以,南懷瑾說孔子這兩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為政者的基本修養。表面上看,好像帝王可以利用這兩句話實行專制,要人少管閒事。事實上,有道理在其中,因為自己不處在那個位置上,對那個位置上的事情就沒有體驗,而且所知的信息也不夠,不能洞悉內情。

南懷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錯,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