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考试可以体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反映出对知识掌握有哪方面的欠缺,考完试之后对不足之处重新进行学习,所以说因为不会而丢的分数可以理解和弥补,但是另外一种情况就很令家长和孩子感到烦恼,那就是在考试过程中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本来会的题目,但是没有做对。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往往“粗心”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经意的不小心犯的错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粗心就一定是偶然的,排除一部分确实是因为孩子不经意间犯的错误,而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孩子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错误的学习方式最终导致了那些看起来会的题目却没有得分。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1. 孩子对已学过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掌握程度不外乎就是熟练度,一个人想要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是知识,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在遇上考试时题量大,时间紧各种知识点互相关联,如果在平常学习中没有做过大量的练习,考试时就会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度不够而导致容易出现错误。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2. 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晰。有的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只停留在老师初次讲解时的程度,自己并没有对该知识点进行过思考和深度理解,对知识概念的细节缺少探究,缺乏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经验,最终导致在答题时容易出现错误。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家长要在考试之后,要求孩子对试卷上那些因为”粗心”犯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如果如果孩子能够流畅的讲解题目,并且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说明该知识点确实理解了,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漏洞百出并不能流畅的讲解题目,说明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有欠缺的。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3. 孩子的习惯有问题,导致了“粗心”的后果。不认真写作业,做完题从来不检查,做题过程偷工减料,不喜欢打草稿,或者是打草稿时,稿纸上写的乱七八糟,这些毛病都会导致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家长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时,一定不允许孩子出现边玩边学的情况,让孩子养成写完作业之后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做题过程一定要写完整,如果答题步骤不完整,在考试时也会因此而丢分,在做数理类题目时一定要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草稿纸上的过程一定要写得工整些,如果写的太乱,可能会出现草稿纸上的答案是对的,写到试卷上却成了错的。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4. 孩子在做题时只注重效率而导致了准确率较低。孩子在做题时不能只要求效率,应该同时抓效率和准确率,孩子在日常学习做题时就养成了觉得”错一两道题没关系”的毛病,最终会导致越错越多的后果。孩子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就应该养成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并建立错题本的习惯,认真分析每一次犯错的原因,逐步提高自己答题的准确率,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真的是偶然的吗?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来之不易,不要让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