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家庭一年随礼要多少,有什么办法降低又不伤人情?

一点三农


农村送礼我觉得是一件比较难堪又纠结的问题!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或者说是讨厌吧。



比如在贵州遵义办补习班的那年寒假,在我朋友的那个镇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蛮差的,一般家庭一天两顿主食,上午在十点多,下午在三四点。穷一点的家庭只吃一顿主食,这我是见过的。相对来讲是比较贫穷的。但是一进入腊月,在镇上会自然从大街的一端开始办酒席,好比今天我办了,明天隔壁的办,后天又是挨着的另外一家,一直沿着大街到最末端,厨子和餐具那些都是挨着挪。我朋友告诉我,吃流水席是要送礼的,一般一两百,单说办一次的纯收益会在一两万块左右,这相当于那时候农民家庭一年的总收入!所以在那儿腊月办酒席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你只送礼,不办酒席的话意味着今年白忙活了!在正月办酒席我们那儿是普遍的,叫做“拜年”。一般来的都是亲戚,邻居却是蛮少的。多的时候七八桌,少的时候一两桌。同样的朋友那儿正月也得办,大概的风俗是差不多的。这我是比较认可的。


说实话,我家乡也是有喜欢办酒席的人家,自然不是以“母猪下崽”为由,但也是有机会就办的那种吧。这几年我妈在家养猪,平均一年的送礼肯定也是超过一万的。正常来讲丧葬、结婚、六七十以上满十,这三种我是比较理解的。其他的除了赚点钱以外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再说说“降低又不伤害的办法吧”!

第一种,如果一直待在城里,长期不回农村,自然是可以减少送礼的。当然该去的亲戚家还是得去!

第二种,就等国家政策吧!现在这两年国家已经开始整治这样的酒席了,比如村干部、党员或者五保户、教师这几类是限制得比较严格的。

第三种,当政策还没到时,确实受到很大困扰是的可以匿名向当地政府领导反映的,表明自己或他人受此风气的影响相当的大,希望政府参与宣传或制止!一般政府是比较重视的,万一媒体曝光,那事儿就不那么简单了。

确实啊,省吃俭用一年的劳动收入还堵不上送礼的缺口,那老百姓还怎么活啊?你们觉得呢?


农家姐弟


问:农村普通家庭一年随礼要多少,有什么办法降低又不伤人情?

随礼对很多农民来讲是一件头大的事,农村人既注重感情,也很好面子,结果却要花不少冤枉钱,而农民的收入有限,不少钱都花到了随礼上。

另外不同的地方习俗也不一样,有的地方随礼数额比较大,有的地方会酌情考虑,我就听一些熟人说起,一户家庭办丧事,主人家收礼就收了130万,因为那边的人包的红包数额有点大,5000至10000的很平常。

像我家乡这边随礼就比较含蓄了,不管是结婚、进火、生小孩等等,可以包几百,也可以包几千,包几千的一般都是特别亲的亲戚,而且这些红包,最后差不多要还给别人的,即使是这样的情况,我感觉红包还是有点大,有些喜事,一个红包的钱相当于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随礼的金额,有不伤人情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谈钱伤感情”,既然想降低随礼的数额,那感情肯定会受到伤害,要想不伤害感情,就要遵从当地的习俗,所以这是自相矛盾的,除非有办法改变当地的一些习俗。

其实大家心里对心意和金钱之间都有一杆秤,每个人的心中秤砣的分量不一样,所以对待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导致随礼的数额不尽相同。其实数额大概也相差不多,反正金钱和心意是成正比的,金钱越多,心意越重,金钱越少,心意越少,既然是这样,还能降低随礼的数额吗?显然不可能的。


老梁话三农


农村随礼不是见席就坐,与多少无关。你讨厌随礼,是不是也讨厌收礼。多少年的亲戚六人,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在你家里遇到婚丧嫁娶时随礼祝贺或表哀意总不能空手登门吧。你收别人的礼,再还别人的情天経地义,你不欠别人的情不参别人的事理比棍端,何来讨厌。你若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只能说你少情寡义,曰子过的日渐衰败。穷过日子富待客这是农民的本性,至于事大事小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谁能来谁不能来因主家的人情世故而定。涉及到你,你可去可不去,你情份好,收入高可多随礼,你人情淡,经济差可少随礼或不随礼只要人到,常言道礼无车载。何来讨厌?


行走的路2


普通人家随礼一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风俗习惯来决定随礼的多少,二要根据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决定,三要看其他家庭和人员随礼的多少决定,四要根据自己和对方家庭的关系决定。同时要在平时向大家多宣传随礼的危害性,引导大家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情意,不断减少随礼的数量。


黄朝峰2



山清水秀158191445


头年出去打工 过年回不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