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兒童精神分析》系列讀書會

梅蘭妮•克萊茵與兒童精神分析

梅蘭妮•克萊茵(Melanie Klein,1882—1960),著名精神分析學家,被稱為“客體關係之母”,兒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驅,被譽為繼弗洛伊德之後,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軍人物之一。

20世紀20年代末,弗洛伊德和女兒安娜都堅持由於脆弱的、尚未發育成熟的自我不能夠處理對本能衝突的深層解釋,兒童是不能夠被精神分析的。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正在這時,學習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已有十餘年的梅蘭妮·克萊因,堅定地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這也標誌著精神分析世界開始被分裂成了以克萊因代表的“倫敦學派”和以安娜·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維也納學派”。

克萊因主張通過觀察兒童的遊戲和玩玩具來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她在自己的諮詢室裡放了許多小馬、小人、小火車,成為了一位兒童精神分析學家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克萊因與被觀察的兒童)

克萊因打開了理解嬰兒最早期的心理歷程的途徑,將精神分析關注的重點,從之前的“驅力”轉到了“關係”上,她對於幼兒心靈的探索,以及對兒童精神分析技巧與理論的開拓,百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點擊下方這則由the School of Life製作的關於克萊因的短片,用6分半鐘的時間帶你走近這位兒童精神分析先驅的人生。

正如短片中所提到的,在1932年,她出版了著作《兒童精神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Children),並在其中首次系統闡述了自己的兒童精神分析理論,以里程碑的形態,為後期兒童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這本書基於克萊因在兒童精神分析領域長期大量的實踐與總結,詳細地描述了兒童的精神官能症症狀、誘因,以及由對客體的施虐衝動所引發的焦慮和罪惡感,書中提供了眾多詳盡的實操案例來展示她在兒童精神分析的實際工作,這些直接又極具深度的對兒童的分析和詮釋,至今仍具有極為珍貴的理論研究和經驗參考的價值。

雖然這本經典之作備受推崇,很多讀者都慕名而來,但因為內容艱深,晦澀難懂,常常在淺嘗輒止後就束之高閣。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到三位兼備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領域專業受訓背景與豐富兒童臨床工作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帶領大家一起讀懂讀透這本經典好書!

課程特色

每週1小時,精華輸出

每週1講精華內容,每週1小時自由安排,無限期回聽,可以反覆聽反覆學。

專業講師團隊,深度解讀

精神分析及心理動力領域專業受訓背景與豐富兒童臨床工作經驗的3位心理諮詢師,理論結合案例,幫你透徹解析書中的艱深內容,在真正讀懂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克萊因的思想精華。

語音+PPT講義,便捷高效

音頻課程隨聽隨學,PPT講義輔助,深化學習效果,聽課筆記哪個都不耽誤。

同步討論心得,二次學習

課程配套思考題回顧拓展,“書友圈”還可以看到與你一起讀書的小夥伴的心得體會。

精神分析同好者社群,專業交流

遇見一大波精神分析愛好者,組隊讀書、交流討論,你想要的同伴互助都可以在這裡輕鬆找到。

學習方式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講師介紹

課程特邀3位潛心研究克萊因並積累豐富兒童工作經驗的專家講師

*以下排列沒有先後順序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課程表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課前準備

本課程不提供原書哦

想預習的小夥伴可自行準備以下材料

三个月的婴儿就有“爱恨”情感?|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系列读书会

首發第1期, 5月14日 開課!

正在限時團購中~

長按識別二維碼免費試聽

⬇️點擊原文,直達課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