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作者 | Amanda

环球旅行家

微爱订制旅行创始人

想把周游世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欧洲人把连接比利牛斯山(The Pyrenees)与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一段路称为朝圣之路。九百多年前,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的遗骸从耶路撒冷运送到西班牙加利西亚海边时,遭遇了暴风雨,一个路人为了维护圣雅各的遗骸,不慎跌入海底,不久后却被许多贝壳托起。从那以后,埋葬着圣雅各的圣地亚哥成了继耶路撒冷、罗马后的第三大基督教圣城,而贝壳如同圣雅各庇佑信徒的象征,更是成为了徒步的朝圣者们的信物。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每年春夏,都有很多人拜访这条经典的线路,即使不是基督徒,也有那些寄希望于行走能带给他们新的启发的人,踏上朝圣之路。这段路途没有走马观花的说法,不论男女老少,扎扎实实地丈量它,风光是额外的馈赠,心灵的陶冶才是真正的意义。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我从圣地亚哥附近的一个小镇开车穿过去,本来只想亲眼看看万众瞩目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究竟有怎样的神采,却在下车的刹那,对自己的轻率感到一丝丝落寞——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不停亲吻脚下的土地,这个瞬间我大概理解她也许是在庆祝终于完成“使命”来到了圣地。当我看到教堂广场上来来往往的背包客,看到教堂里齐齐整整的弥撒,看到美轮美奂镀金的罗马建筑,看到或宁静或急切或犹豫的行人来这里拥抱属于自己的“神”,所有的方式都变得合理、自然、妥当。那个老太,以及累得“大”字摊在广场的姑娘,我都不以为意外,反而有很深切的感动。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如果我在欧洲的行程预先安排的更宽裕从容,我应该徒步的。但那次仅仅和圣地亚哥萍水相逢也无妨,至少在执笔的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依然风起波澜,我还会再回去看看,用自己的脚步去走。哪怕没有办法一次完成,把这段路碎片成很多个片段,甚至是花费十年,我想尝试站在教堂广场,不是被别人的坚持震慑触动,不是被教堂的富丽堂皇吸引,而是纯粹的,借助徒步、借助朝圣的名义,慢慢和真正的自己重合,在内心寻得安宁。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那部《朝圣之路》电影,驴友们喜欢把它封为精神壮游的圭臬。电影里有四个朝圣者,荷兰胖子为了减肥、能和妻子同床而来,加拿大女人为了戒烟,爱尔兰作家为了突破写作瓶颈,美国医生为了圆死去儿子的梦想,他们在朝圣路上相遇相识,行走一个月,一起到达大教堂,在“朝圣者护照”上戳满了每一个驿站的印章。他们在“世界之尽”(End of the End)

大西洋边上的零公里,面朝大海,一个继续腆着圆滚滚的啤酒肚,一个叼着习以为常的香烟,一个握着写满字迹的札记,一个把儿子的骨灰撒向大海。他们的朝圣,更像返璞归真的回路——追寻神在哪里,不如先追寻自己在哪里!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人的信仰一定是殊途同归的,不管用哪种方式去作执念的出口,接受自己,就是圆满。当我们在现代文明里习惯信手拈来的鸡汤、浏览复制别人的思考,然后挤在地铁里继续玩手机,我们可能真的缺少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可能是一本书、一次旅行、一次幡然醒悟的对谈……

如同电影结尾的美国医生,后来放弃了别人艳羡的高薪职业,行走在开阔的世界各地,他的命题并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打开心扉,真正的接纳与呼吸,不再为了生活跟自己较劲儿。这和我创办微爱旅行的初衷一样,先为打开世界,然后接纳自己。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慢达世界」第三期: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我始终认为,即使没有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贝壳给你指引方向,只要心灵不迷路,每个人都很公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