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耿建新


杜甫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土多。”的确,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济南曾涌现出无数名人志士,其中有三位“铁姓”名人颇值得一说,他们是铁铉、铁保和铁云。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同铁铉是济南名人,他曾“卫济抗燕”,是大明王朝“靖难之变”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铁保也是济南名人,曾任山东巡抚,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大明湖北岸铁公祠景区面门侧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是他的墨宝。可这铁云何许人也?想知道这铁云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一一道来吧。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铁弦曾任山东布政使,是明朝“靖难之变”事件中坚决反对朱棣称帝的重要角色。众所周知,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不久便爆发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朱允文削藩,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藩王举兵反抗朝廷。建文二年(1400年)的六月八日,燕王兵临济南城下,他先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守城的铁铉见信后立马回信一封。朱棣打开,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显然,铁铉意欲劝告朱棣效法辅佐侄子周成王治理天下的周公,也能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一同治理国家。朱棣见劝降不成,便下令攻城。铁铉则号召将士,矢志固守,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城重重围住。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陷入重围的济南终究是坚持不了太久的,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来诱杀朱棣。于是他表面上率众投降,却派壮士在城门上暗置了千斤铁闸。燕王不知是计,令将土们移营后退,自己则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数骑护卫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济南城西门。刚进城门,预先置于西门拱上的铁闸便轰然落下,砸到了朱棣的马头。知是中计的朱棣急忙换马返回,才捡了一条性命。

铁铉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城池陷落,他本人也在不久后被朱棣的伏兵在淮南设计擒获,并直接被押送到了京师,盛怒的朱棣下令将他凌迟处死。当了皇帝后,朱棣虽然痛恨铁铉设计埋伏,但对他的忠义气节却颇为赞赏。明神宗初年,万历皇帝下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与乡”,于是在各地修建了铁铉等7位建文忠臣的寺庙。南明弘光帝在位时,朱由菘追封铁铉为太保,谥忠襄。甚至到了清朝,高宗乾隆皇帝追溢他为“忠定”……可见铁铉的壮举受到了后人充分的肯定。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如今在大明湖北岸的铁公祠景区设有两个景点:“铁公祠”和“小沧浪亭”。前者纪念的正是铁铉宁死不屈、卫济抗燕的历史,而后者则讲述了铁保和诗人刘凤诰即兴诗赞扬泉城景色的故事。“铁公祠”门前的抱柱上悬挂着清人尹正烺的联:“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联中说道:朱棣之后的十几个龙子龙孙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而铁铉的英名则将万古长青。他不仅姓铁,其气节也同样是铮铮铁骨。人们曾对联中的“景忠方烈"多有岐义,我认为它是指“靖难之役”中另外两位刚烈之臣:耿景清和方孝孺。据历史记载,两人均反对朱棣称帝,虽遭酷刑而依旧坚贞不屈,所以联中感叹唯有他们二人才和铁铉一样是值得后人赞誉的忠烈之士。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在“小沧浪亭”发生的故事,其主人公是铁保。他曾任山东巡抚,为官克尽职守,屡有政绩。他不仅优于文学,而且更喜爱书法,这从他留给家人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可见,铁保虽久居高位,但他廉洁勤政,两袖清风,留给子孙的不是金钱,唯有书法。

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朋友刘凤诰在山东学政职上期满离任,铁保在大明湖小沧浪亭上为其设宴钱行。据说铁保等人来到小沧浪亭,从亭中向南眺望,山城湖色、杨柳荷花尽收眼底。此时铁保兴致勃发,问刘大人,此情此景可有佳句描绘?刘凤诰随吟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书法一流的铁保当即挥毫写下此联,日后这对联曾刻木悬挂在“小沧浪亭”的楹柱上,同时也成了赞美泉城特色的名言佳句。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那么铁云是何人物?其实就是刘鹗,铁云是他的字。刘鹗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高官和饱学之士,在此浓厚家学的熏陶下,铁云从小便学识过人,不仅才学出众,还能过目不忘。但他长大之后,却不喜欢八股文章,科举也屡试不中。于是他弃官从商,热衷实业,卖烟草,开煤矿,甚至悬壶行医,研究古董,干过不少行当。河南殷墟刚出土甲骨文时,他也曾站出来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撰写了甲骨文收藏与研究的专著《铁云藏龟》,这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

说刘鹗是济南名人,是因为他写了章回体白话小说《老残游记》。他在书中用写实的手法,生动描述了济南清末时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在他笔下的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句话已然成为泉城一张靓丽的名片。但刘鹗的这部小说,实属不经意之作。刘鹗有位好友叫连梦青,因牵扯一宗冤案从北京逃到了上海,不得已以卖文为生。刘鹗看到好朋友日子过得清苦,便于1903年“写小说赠之”。连梦青遂将书稿投寄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在《绣像小说》杂志上连载,并与书馆约定不可改动一字。后因编辑违约,该书连载中断。1907年,连梦青将书稿又改投至《日日新闻》天津连载,连载时刘鹗用的笔名是“洪都百炼生”,直到民国后,他的后人才公布了作者的真实身份。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在这里我把刘鹗作为铁云介绍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老残游记》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而贯穿小说始终的主人公叫铁英。铁英,号补残,别号老残,其姓名和籍贯都暗合了作者自身,可以说号称老残的铁英就是刘鹗本人之化身。这部小说正是刘鹗假借老残之眼之口之想,反映了作者之所见所闻所思。小说因对济南的写景状物生动真实,使读者即使对号入座也往往不出左右、所以本书至今仍是外地人了解济南的必读书。《老残游记》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影响广泛,有些章节还编入了中学课本。我在接待港澳台同胞时,很多人都说中学时读过《老残游记》,从书里知道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景观,知道了黑妞白妞的故事。可以说,铁姓“老残”已然成为济南的形象代言人。

人物 | 济南的三位“铁姓”名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