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近日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

世界最大钻石型三塔斜拉桥

泸州长江六桥

完成直径46.6米的4号主墩钢围堰封底工作

标志着整个工程

将从桩基施工进入承台施工的关键阶段

这一重大节点的完成

也吸引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

多家媒体的关注

4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泸州六桥4号主墩钢围堰》报道。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四川泸州市区,长江水奔腾向东。站在江岸高处俯瞰,一枚直径达46.6米的“铜钱”稳稳矗立江中。这是世界最大钻石型三塔斜拉桥——泸州长江六桥4号主墩的钢围堰。

据建设单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项目负责人严泽洪介绍,这个江中“巨无霸”将施工桥墩与江水隔开,为水中施工创造了“干”环境。

4月10日,该钢围堰正式下放长江,并实现了围堰封底工作,实现整个桥梁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工序转换。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泸州六桥效果图

泸州长江六桥全长1722米,于2017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实现通车。

该桥是泸州市打造绿色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重要交通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泸州城区的通行条件,从交通体系上实现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带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酒业集中发展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等四大新城的“无缝”对接,带动新城经济发展。

“泸州长江六桥是长江上游大桥建设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将为同类型桥梁、长江上游桥梁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主桥4号墩围堰封底完成

据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项目总工程师刘雄介绍,正在进行下部结构施工的4号主墩位于长江中心主航道上,是全桥核心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难度之大、工艺之精、要求之高、标准之严全部展现在此。

多项数据处于中国桥梁行业领先:塔柱高186米,相当于60多层楼高;基础部分所处河床地形复杂,最大水深近30米,属国内少见;钢围堰直径达46.6米,横截面积约1700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规模排在全国前列。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钢栈桥部分

目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已经攻克了河床地形复杂和钢围堰的技术难题。

“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河床地形复杂,4号主墩所在的河床倾斜度大,分布着一层约9米厚的大型卵石层,在水流的冲击下像高低起伏的山峰群。我们必须在这样的水下地形条件中,建造出能支撑桥梁重量的桩基和承台。”

为此,刘雄和他的技术团队大胆创新,为河床量身定制了超大型“双壁钢围堰”,下端设计为倾斜的锯齿状,与河床基岩地形吻合,“成功配对”。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项目施工现场

此外,通过多台大功率空气压缩机,把大粒径的卵石抽到钢围堰外面,方便钢围堰着床到河床基岩。最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将钢围堰下放的误差控制在0.1米的水平范围内

记者在现场看到,围堰外,碧绿的江水正快速冲刷着围堰壁,围堰内,两台抽水机正从钢围堰内向外抽水,目前围堰内外已形成约7米的水位差。接下来几天,将继续抽水,为桥梁下部结构提供较好的“干施工”环境。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不远处的江边,两三艘渔船停靠,渔民饲养的数群鸭子自由穿梭。严泽洪指着钢围堰告诉记者:

“为确保江水不受污染,我们在施工中积极创新工艺工法,应用了两次泥浆分离工艺,一次粗分,一次细分,反复使用泥浆,并将钻渣通过车辆外运填埋。”


此次主墩钢围堰工作的完成

还受到了《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经济日报》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工人日报》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新华网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 央广网


泸州六桥又有新进展,《人民日报》也来点赞!

泸州长江六桥

由葛洲坝集团以PPP模式投资建设

对泸州发展成为

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重要意义

将极大地改善泸州城区的通行条件

构建快速过江通道

带动泸州城西新城的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

为泸州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