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用高智商碾压奔驰,却无力用高情商堵住喷子嘴

摘要:又是赞女车主的讲理技巧,又是赞她的媒介素养和情商,并不是说维权者都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我们不能苛求维权者有这种能力、那种能力,一个口才不好的、逻辑素养不高的、没有表达技巧的、不会善用媒体的,就不能维权了?不是这个道理!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中,法律会逼着侵权者去面对法律和舆论,法律会保护一个维权者,让她无须有什么高智商高情商强表达强逻辑,无须抗争,无须策略,无须技巧,就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但我们环境中的维权生态和乏力的法律,把消费者逼成了这样兼备十八般武艺的“强悍”之人。


她能用高智商碾压奔驰,却无力用高情商堵住喷子嘴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漏油事件,以双方和解暂时结束,赔偿协议没有像舆论预期的那样“让奔驰赔得倾家荡产”。——动不动让谁倾家荡产,让谁凉凉关门,让谁去死,也不合法治思维。虽然奔驰没有“一赔三”,但此一事件对奔驰形象的伤害及带来的损失,何只一赔三?脸都快丢光了。一个智勇双全、智商与情商兼备、不惹事但不怕事的聪明维权者,在舆论的支持下,赢得了一次堂堂正正、清清爽爽、刚刚正正的小胜利,起码那些4S店不敢乱收金融服务费了。修理奔驰和4S店之外的公共附加值是,让很多人看到知识、读书和逻辑的重要。

那些每次跟别人吵完架后,总觉得没发挥好还想再吵一遍的;那些经常在夜深时醒来,想起某次吵架因愤怒和迟钝而没怼回去,恨得咬牙切齿彻底难眠的,应该能从那个18分钟短兵相接录音中,看到有一个强大的逻辑和掌握讲理技巧是多么重要。

从事情的和解来看,要学习的不只是辩论技巧、思辨和表达能力,更有情商。从最新的和解看,她用智商碾压奔驰后,又努力用高情商堵住了喷子的嘴,让想挑刺、找茬儿、说风凉话的喷子无处下嘴,打破以往类似中的维权者魔咒。

媒体报道说,西安维权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方面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包括更换同款新车、退金融服务费、支付交通补偿费一万元、邀请到德国参观工厂、补办农历生日等。她和家人对此很满意,接下来只想正常生活,以后遇到奔驰做得不好的还会投诉。他们很感谢网友支持,胜利属于大家,“大家以后买车都不收金融服务费、他们更加把我们当上帝看待,这才是我们的胜利”,结果超预期,再想多就贪心了。——很多网友觉得不过瘾,没有一赔三,没有让奔驰付出天价赔偿的代价,而当事人却觉得“结果超预期”,这就是她的高情商之处。

如果她现在和奔驰搞私下保密和解,“保密”将她将成为众矢之的;如果她争取到一赔三的天价赔偿,她也将处于尴尬境地。以往很多维权者都陷入过那种维权魔咒,诉诸于舆论,争取到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全民同仇敌忾站在一起剑指相关企业,维权者和舆论进入一种紧密合作的蜜月期,但借助舆论压力让企业低头后,维权者多很快选择与企业私了,可能拿到一个高额赔偿,协议越私密,赔偿越高,舆论和维权者“反目”的可能就越大,舆论和网友会感受到一种“被人当维权工具利用后被甩了”的愤怒感。天价赔偿也会让人心失衡,舆论潮水的方向很快将转向指责维权者,谣言诛心,进退两难,这就是维权者魔咒。

奔驰女车主的聪明就在这里,她努力跳出来了,努力用强大的情商堵那些可能的苛责,让喷子无处下嘴。

其一,她与舆论和媒体一直保持着友好交流的关系,没有像有些人在引发巨大影响后“玩消失”,没有把媒体当成“维权工具”。当事件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当维权引发如此影响后,就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了,她就是一个“新闻人物”和“公众人物”,有必要回应媒体的一些问题,把事件往公共方向去推动。可以看出,她一直在接受央视、新京报、北青报等媒体的采访,不躲避,不回避,这也是倒逼奔驰必须正面舆论。这种对媒体友好的、前后一致的态度,让媒体有“共同利益感”。

其二,拒绝黑箱,一直在公开透明的语境中解决问题。无论是一开始坐在引擎盖上,还是跟4S店老板的交锋,还是其他协商,全部都公开。包括后来和解协调的形成,也是在公开语境下进行的。当然,她也可以选择不公开,但既然开始是公开的,后来私下解决,很多事情就说不清了。——如此公开,还有喷子充满想象造谣称“补过生日可能会以生日费的方式支付200多万元”,更别说“私下解决”了。公开,树立了光明磊落、坦率坦荡的形象。透明,也让网民和媒体没有太多“想象”“脑补”的空间,很难有不利的谣言和传言滋生。

其三,和解具有公共性,最大限度地弱化“个人权益”。如果这一次和解,女车主拿到高额赔偿,个人全胜大胜,很多人的心态可能就失衡了。你看,她被奔驰邀请去车间参观,办个生日会,已经有喷子眼红了,如果拿到高额赔偿,那还得了!舆论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完美受害人”“无私受害者”苛求,作为受害人,公众会同情,会站在一起为你争权利,可如果你作为一个受害人如何有瑕疵,或让人觉得你不是一个受害人,而最终成为“受益者”时,公众态度就会扭曲,情绪就会反转,态度就会发生微妙变化。看得出来,女车主深谙此道,如此舆论压力下,她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更高的赔偿,但她没有去争取,而是弱化个人权益表达,强调“大家以后买车都不收金融服务费、他们更加把我们当上帝看待,这才是我们的胜利”——一句“我们的胜利”,让舆论觉得这个维权者没有在获得舆论资源和道德优势时,没有抛弃网民,没有变成“他们”。

当然,网上什么傻叉鸟人都有,即使她竭力防范,竭力强化维权与和解的公共性,还是有喷子臆想“她私下得到巨额赔偿”,会以补办生日时拿到200万。最新的新闻是,她和家人回应说:这个生日还是不过了,放弃生日会这条补偿,准备自己出去放个假。

好悲哀,她的道理能对付强大的奔驰,却对网络暴力无奈无力。进退两难,进,说你贪,退,说你怂。

其四,一直与公众保持交流,对可能的“负面”保持警惕。她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她是“合理维权,而不是按闹分配”,她呼吁网友不要关心她的隐私,而是就事论事,这种及时的态度,很好地管理了公众情绪,避免舆论可能的歪楼。所以,舆论一直站在她这一边,保护着她的个人隐私,斥责那些说她是讹诈的带节奏者,也没有用“奔驰女”这种可能歪楼的标签去搅乱视线。那些企图曝光她隐私的营销号和水军,也受到舆论一致谴责。这说明,面对易变的、随时可能反噬的汹涌舆论,她把自己保护得很好。

其五,克制情绪,避免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负能量。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现在非常害怕,因为郑州的出事的奔驰女车主她说了一段话,她说难道你们也要我爬到引擎盖上去哭?当时其实我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惊你知道吗?我很害怕我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我很害怕我这个事情解决了之后,别人认为,以后遇到这类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去做。——其实,作为一个受害者,她完全可以不介意这些,而去专心维护自己的权利,去让舆论同情自己。可她却能克制这种示范,谨小慎微地考虑到逆向示范,这种不卖惨不恃弱的“公心”让她的形象加分。

当然,她的意图和初衷再好,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肯定会有很多人效仿这种维权方式,这不是她可控的。这不,兰州已有“女研究生坐上奔驰引擎盖”。在当下消费者缺乏维权资源、法律乏力的生态下,一个成功的维权热点必然会形成传导效应,弱势的消费者必然会借助热点的附加值去提起议题,虽然这种模式的边际新闻效应会越来越低,这一次是女研究生,下一次可能得是“女博士后”了。这一次是坐引擎盖,以后可能得“上车顶”了。


她能用高智商碾压奔驰,却无力用高情商堵住喷子嘴


其六,适度的要求,没有得理不饶人地狮子大开口,避免拉仇恨。从法律、道义和此事形成的舆论形势看,她都可以要得更多,但她显然克制了这种欲望。倒不是说维权者不能“依法争取正当赔偿”,比如像杭州那个案例中,4S店就赔了三倍200多万。如此此时这样做,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利用“舆论多数暴力”去施压企业,形成一种让人忧心的舆论氛围。

这样,喷子真很难下嘴了。

写这些,又是赞女车主的讲理技巧,又是赞她的媒介素养和情商,并不是说维权者都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我们不能苛求维权者有这种能力、那种能力,一个口才不好的、逻辑素养不高的、没有表达技巧的、不会善用媒体的,就不能维权了?不是这个道理!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中,法律会逼着侵权者去面对法律和舆论,法律会保护一个维权者,让她无须有什么高智商高情商强表达强逻辑,无须抗争,无须策略,无须技巧,就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但我们环境中的维权生态和乏力的法律,把消费者逼成了这样兼备十八般武艺的“强悍”之人,会耍泼,能讲道理,能制造热点,是媒介专家,是沟通专家,是维权专家。

悲哀的是,不仅要面对强悍的企业和消极无为“没有舆论压力就当甩手掌柜”的监管者,还要面对时时可能反转的网络暴力,这一刻网民站在你这边,那一刻情绪可能立刻反转,人肉,起底隐私,谣言,眼红,让维权者腹背受敌。维权者可能对付得了企业,但对藏在网络和人性阴沟里的喷子,却无计可施。逼得维权者不得不“聪明”起来,这种聪明,是一种自我保护,而不是炫技的聪明。

真的,维权还要谈智商和情商,真的挺悲哀的!但我们又不得不这样做,不得不这样保护好自己。喷子们,放过一个也是在替你们争权利的维权者吧,让她继续她清净的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