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作者 / 曹樂溪

院線電影與網大付費點播,網劇走向分賬,豎屏短劇VIP會員搶先看.....在2019年,我們即將迎來視頻內容全面付費的拐點。

如今再沒有人會懷疑,互聯網對內容產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今天在出席北影節互聯網電影論壇時表示,互聯網促成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三個重要的變化:院線平移互聯網、90%票務互聯網化,以及重新定義網絡微電影,創新網大商業模式。

而從產業規模上,2018年電影票房體量在609億元,同期網絡視頻行業的市場規模則達到了2016億元,其中內容消費收入達到536億元,幾乎與電影票房持平。

當用戶用腳投票取代資本燒錢,一場檢驗內容是否優質的大浪淘沙滾滾而來。

院線電影撐起網絡電影流量大旗

接近2億的視頻網站會員市場,已經有能力反哺內容升級。今天,在由愛奇藝主辦的“超越——互聯網影視的創新之路”主題論壇上,愛奇藝會員以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分享了一組數據:

在海外電影市場,DVD等版權收入相當院線票房收入的1.8倍。而在中國DVD受到盜版衝擊,如今迎來互聯網付費模式,但目前幾大視頻網站的院線電影收入,只佔到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20%左右,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間。

“今年互聯網內容付費收入規模,肯定會超過電影票房的規模,”龔宇認為。這種信心來源於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判斷:Q1季度電影市場票房和觀影人次縮水,院線市場由突飛猛進進入平穩增長期。反之在互聯網平臺,國產院線新片和海外電影撐起了電影頻道的流量。今年《新喜劇之王》《綠皮書》等付費上線成績斐然,說明比起平臺燒錢買版權,推動院線電影點播付費是更為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

相比院線電影仍在糾結點播定價與排播窗口期,網絡電影早已率先擁抱網絡用戶付費。但從業者同樣不能高枕無憂,在剛剛過去的Q1季度,愛奇藝網大分賬TOP10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用戶觀看網大的佔比呈現降低趨勢。

“核心問題是網絡電影內容質量不好,沒有達到用戶的期望,”楊向華坦言。“對愛奇藝平臺來講,用戶選擇的內容太多了,會員付了錢,自然希望每個月都有好內容,有一個月跟不上續費就會快速下降。我們需要影視內容不斷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卓越的服務,以優質內容來爭奪用戶的時間。”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互聯網發展15年,互聯網+影視創新已經探索出更多助力優質內容變現的路徑,比如愛奇藝一魚多吃的商業模式,在會員收入和廣告兩種主流模式之外,圍繞IP開發遊戲、動漫、小說、衍生品等劇影綜漫聯動。

比如網絡電影和網劇的聯動始於《老九門》、《獨家記憶》推出番外網大,電影《一出好戲》推出聯動網劇《一出好戲》;《四海鯨騎》、《神探蒲松齡》等則實現動漫與影視的聯動,“有的非常成功,有的不一定那麼成功,但對於內容多元化和變現是有幫助的,”楊向華表示。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同時,技術創新也是互聯網內容有望超越傳統渠道內容的優勢所在。“目前網絡上的電影、綜藝跟電視綜藝、院線電影沒有太多差別,都是線性播出。未來有沒有互動的模式?”楊向華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愛奇藝已經在研發的路上,很快將發佈關於互動劇、互動電影的方式及標準,這片藍海市場既給創作者提供了挑戰與機遇,同時也會為觀眾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網劇付費:

榨乾注水劇需要本土化好故事

《等到煙雨暖收》分賬收入突破3000萬,《絕世千金》上線37天分賬收入就超過3500萬......網大市場C端付費模式得到驗證的第四年,分賬劇開啟了元年之旅,網大公司、傳統電視劇和電影公司紛紛入局。

比起傳統電視劇,網劇尤其分賬劇走得多是短小精悍的12-24集路線。五元文化創始人坦言,《心理罪》原本只有12集,每集一個小時,只不過後來為了點擊流量更高而拆成24集。“那時候還沒有付費會員,播到第5集有會員搶先看,後來《盜墓筆記》徹底打開了會員付費的口子,”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補充道。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如今高倍速觀劇已經成為普遍的用戶行為,背後則是電視劇內容注水的現實。對內容方而言何嘗不希望做短,“長度是很致命的問題,比如我就不相信有人能拍出40集還好看的諜戰劇,”工夫影業總經理陶昆一針見血。“但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怎樣平衡每一集內容的成本,大家為什麼做長,是因為都在按照集數定價沒辦法,《河神》原本我也想做成12集,當初劇本寫了就是13集。”

戴瑩則表示短劇同樣是平臺喜聞樂見的內容,也曾討論過有沒有可能仿照美劇一樣推出試拍集(Pilot Episode),從而降低網劇試錯成本。“短劇集看似總成本低了,但實際上要做好並不簡單。對我們來說,怎樣能夠在這樣一個體系下,完成很好的商業轉換很重要。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視頻網站會員付費市場的成熟,網劇全面to C付費是大勢所趨。小糖人創始人朱振華認為,在電影院花錢看電影和在互聯網上付費追劇的是一波人。只是相比觀眾在電影院追求大銀幕的極致視聽體驗,網絡視頻用戶更關注故事流暢性、人物飽滿度等因素,觀看訴求存在不小的差異。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這也是從傳統院線和影視製作公司過來的從業者普遍面臨的困惑。對此陶昆並不諱言:“做電影對於預算的投入,包括製作規模的判斷,我自己是有方向的。但是劇的市場,不知道如何拿捏這樣一個尺度以及規模。比如我們花很大力氣拍一場戲,在電影院只要燈一黑上廁所都不好意思;但在劇的市場裡面,觀眾很可能上廁所或者泡麵去了。”

“我們接了兩部《鬼吹燈》,一開始信心滿滿,覺得劇本非常好,拍得也不錯,但你會發現原來網劇的觀眾對於IP認知跟你完全是不一樣的,”七印象董事長、製片人梁靜感嘆。“重新調整步伐到第二部劇《怒晴湘西》的時候,我跟所有團隊說必須要尊重原著,要找到與用戶交流的對接點。”

談到網劇未來的發展,要麵包還是要“詩和遠方”成為在場嘉賓不約而同想要探討的問題。“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市場,真的要靠兩條腿走路,就像北美市場,藝術電影的敘事風格以及鏡頭語言的探索,會反哺到商業電影中去。”陶昆認為。

梁靜希望視頻平臺能夠給予內容方更多創作空間:“我覺得從電影到網生內容,都需要有勇氣的人去拓展。一方面是創作尺度的空間,另一方面是情懷向內容或者說我們拓展一些新類型,希望愛奇藝在這方面能夠帶領觀眾審美,有些內容也許現在觀眾沒有辦法靜心看,但回頭看的時候會發現是好東西。”

短視頻付費:“豎短片”搶先下手

“您好能加一下微信麼”、“如果合作,需要寄多長的樣片?”、“你們接劇多還是綜藝多?”

活動一結束,愛奇藝短視頻研發中心負責人富拓就被團團圍住。他的發言緊隨楊向華的演講之後,足見愛奇藝對於短視頻業務的重視程度,也的確引起了全場的關注。

而富拓本人把自己的分享戲稱為“小學生面對家長的學業彙報”,“在座很多嘉賓都是內容行業領軍者,豎屏內容作為一種創新的消費新體驗,我們的內容更像是小學生。”

今天,距離愛奇藝率先推出短視頻付費分賬規則剛好一個月,富拓負責的萊特工作室已經接到了來自各方的很多短劇、微綜藝項目。去年他們與春風畫面出品的全網首部豎屏微網劇《生活對我下手了》取得了不錯的話題傳播與付費效果,工作室一度被誤認為叫“下手了工作室”,但仍有很多內容製作方抱持觀望態度:儘管有娛樂時間碎片化、5G技術的加持,但豎屏短劇、微綜藝真能pk過抖音快手麼,付費模式是否走得通?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富拓選擇用數據說話:90%的觀眾初次觀看《生活對我下手了》後產生了強烈追劇衝動,近7成觀眾表示願意向朋友推薦,因為這部劇“比現在其他平臺上的短視頻內容要精緻很多,”他認為。

在商業潛力和植入效果方面,根據艾瑞的數據,《生活對我下手了》獨家冠名方小紅書通過多樣化的贊助方式,成功在觀眾群眾樹立了其時尚品牌的定位,觀眾對品牌的回憶度高達72%。“很多人問我效果怎麼樣,4分鐘看個廣告和40分鐘看個廣告,效果肯定是不一樣,”富拓笑道。

目前來看,喜劇元素強、緊跟社會話題點是短劇創作需具備的要素,比如《生活對我下手了》就是通過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來化解生活中常見的窘境與尷尬,因此快速戳中觀眾的共鳴點並樂於分享傳播。同時和長劇集一樣,女性用戶是豎屏短劇的觀眾主流,年輕化和高學歷是他們的特點:24歲以下年輕用戶佔據四成,本科和碩士以上學歷觀眾高達34%。

據富拓介紹,《生活對我下手了》第2和第3季正在開發中,更快與大家見面的是解構演藝圈的開腦洞短劇《導演對我下手了》;此外《鐵鍋燉地球》《小哥哥怕是有毒吧》《今天與它同居》等一系列內容也計劃暑期與大家見面。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相比之下豎屏微綜藝仍處於試水階段,此前根據愛奇藝超級網綜《青春有你》衍生的《心動百秒》,收穫了不少粉絲的好評。近期愛奇藝還推出了一檔明星紅人即興表演微綜藝《他們對我下手了》,以假通告集結各路明星紅人,考驗他們面對突發狀況的臨場反應,整蠱爆笑的風格頗為有趣,不過話題度和傳播聲量仍有待驗證。

《生活對我下手了》戳中觀眾共鳴點,女性用戶成豎屏短劇觀眾主流

​在視頻內容全面付費的趨勢下,討論“豎短片”還是“橫短片”更有機會可能已經不再是重點,重要的是在平臺燒錢大戰偃旗息鼓後,用戶成為優質內容買單的C端付費模式是更為健康和良性的產業生態。這對於內容方而言是機會也是挑戰:觀眾用腳投票,誰是憑實力而誰在裸奔一眼便知,那些拍攝剪輯講故事水平還不如個人的製作公司與機構,可以儘早離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