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歷史乃前車之鑑,前人為之所得,我今奉為模範;如有失策,我當設法避免。

漢初,高祖劉邦總結以往經驗,決定實行“郡國並行”的政治制度,他認為周天子之所以沒落,是因為分封的諸侯大多不是本家人,而秦朝之所以短暫,則因為沒有同性諸侯作為屏障。

故,在公元前201,他開始大力剷除異姓王勢力,並著手建立同性王國的框架,還立下“非劉性不王”的誓言。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劉邦的想法自然是錯誤的,隨著諸侯王的勢力逐漸增大,地方與中央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才引出了後面的漢武帝“推恩令”削藩,而削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奠定削藩大局的一場戰爭——七國之亂。

(一)

吳王濞恐削地無已,因以此發謀,欲舉事。

——史記·吳王濞列傳

吳王劉濞乃是劉邦兄長的兒子,高祖定天下後,淮南王反叛,劉濞隨高祖出征平亂。那時的劉濞正值年少,強壯有力,殺敵勇猛。

平叛後,劉濞被高祖封為吳王,掌管吳、會稽之地。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劉濞畫像

在吳地的豫章郡有銅礦,劉濞以此來私鑄銅錢,又因為吳國臨近大海,他又煮海製鹽,偷偷販賣。

在吳王劉濞的種種不法行為下,吳國變得經濟繁榮,百姓甚至不用納稅,國力空前強大,快有了和朝廷對抗的實力。

其實吳王早有不臣之心,在漢文帝時,吳太子進宮陪當時還身為太子的景帝下棋飲酒,而吳人素來驕縱,吳太子也不例外。他與景帝下棋時,發生了一點小爭論,便撒潑耍賴,毫無禮儀,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景帝憤怒的拿起棋盤向吳太子腦袋上砸去,頓時吳太子命喪當場。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消息傳到吳國,吳王知道後便稱病不朝,而漢文帝覺得有愧於吳王,就沒有追究吳王的罪過,還給予他免朝的特權,這在吳王眼裡被當成了軟弱。

(二)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晁錯《削藩令》

晁錯,曾經的太子家令,現今的御史大夫。

景帝上位後,他再三上書希望朝廷能夠削藩,消滅諸侯王的勢力。景帝被說動了,畢竟對帝王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公元前152年,趙王被削去河間郡;趙王因為賣官鬻爵被削去六個縣;兩年後,楚王因在薄太后服喪期間行淫亂之事被削去東海郡,吳王也將被削去豫章郡與會稽郡。

這一連串的動作早已讓吳王按耐不住了,颶風過崗,伏草惟存,像他這種大樹卻是首當其衝。

當削藩的文書下達到吳國時,劉濞下令,將漢廷駐在吳國兩千石俸祿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打出了“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反叛。這六個諸侯王分別是: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

吳國境內,從十四歲至六十二歲年齡段的人都被徵入伍,組成了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大軍。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忠塞賢,朝廷疾怨,諸侯皆有倍畔之意,人事極矣......故吳王欲內以晁錯為討,外隨大王後車,彷徉天下,所鄉者降,所指者下,天下莫敢不服......

——吳使應高勸膠西王

(三)

景帝聽到諸王反叛的消息後大為震驚,不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平亂,而是安撫。他要去安撫豺狼!

景帝接受了曾經的吳國丞相袁盎的建議,殺晁錯以安諸侯。

方今計獨斬晁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削地,則兵可無血刃而俱罷。

——袁盎

實在是天真!御史大夫晁錯就這樣被景帝騙到東市腰斬,後世無不扼腕嘆息。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誅晁錯後,劉濞不但沒有歸順,反而自稱東帝,氣勢囂張。

景帝此時方才醒悟,他才發現諸侯的目的並不是他身邊的晁錯,而是他身後的帝位。

於是,條侯周亞夫奉命去攻吳、楚;曲周侯酈寄則進攻趙;將軍欒布攻齊;大將軍竇嬰駐紮在滎陽,監視齊、趙的軍隊。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吳王將全部兵力集中去攻打梁國,因梁國是朝廷的屏障,梁王劉武更是景帝的同母弟。

面對輪番攻擊,劉武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卻按兵不動,屯師梁國以北的昌邑。

吳兵又將刀鋒指向周亞夫,周亞夫表面上堅守不佔,私下卻派出一支奇兵斷絕了吳軍的糧道,失去了糧草的吳軍只能作困獸之鬥,被周亞夫一點點的殲滅、俘虜。

吳王隨即逃到東越後,卻被東越王砍頭獻給朝廷。其餘的幾國也逃不了覆滅的下場。

(四)

此役過後,地方再無實力與中央抗爭,漢景帝則繼續實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方策,這亦是“推恩令”的早期形勢。

諸侯王也從此失去任免官吏、徵收賦稅等權力,中央集權進一步加深。

其實吳王是很可惜的,史記記載,在吳王剛發兵的時候,有一位田祿伯將軍建議,取消軍隊集結的模式,派五萬人從淮南、長沙攻入武關,然後再東進會師或是直取長安。可惜被吳王拒絕。

諸侯王起兵造反,皇帝竟然反過來將功臣給殺了?

還有一位恆將軍也勸過吳王,他說,吳軍大多是步兵,適合於險要地勢作戰,面對久攻不下的城池,不如放棄直攻洛陽,這樣就算不能入關,大勢也已定。

而這位恆將軍卻被老將輕視嘲笑“安知大慮乎!”

究竟孰知大慮?“蜩與學鳩笑之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