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教師黃海寧:學生身邊的“好哥們兒”

黃海寧:學生身邊的“好哥們兒”

海南大学教师黄海宁:学生身边的“好哥们儿”

2015年6月,在歐洲六國騎行時,黃海寧在法國安納西湖。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在9月5日江蘇衛視播出的益智攻擂節目《一站到底》中,海南大學教師黃海寧身著一套深藍色的安全教育課訓練服,和哈佛畢業生楊凱進行PK答題。

作為最後一名守擂者,黃海寧與楊凱,進行了激烈的搶答。在搶答之初,哈佛大學高材生楊凱首先給了黃海寧一個下馬威,連答對兩道題,2比0領先。黃海寧不甘示弱,一連答對3題,比分3比2反超對手。緊接著,楊凱又還以顏色,戰成3比3。在後面的PK中,雙方比分一直咬得很緊,一直戰成6比6平,在關鍵賽點爭奪中,楊凱率先答對以7比6反超。最終,楊凱以總比分11比9戰勝了黃海寧。比賽結束後,主持人李好感慨道,黃海寧PK楊凱是當天節目中最激烈、最緊張、最扣人心絃的一次答題。

近日,記者在海南大學的校園裡見到了黃海寧。一如在節目中的淡定氣質,黃海寧舉手投足中透露著一份悠然,從節目中的守擂者,到學生身邊的國防課老師,黃海寧不僅是同學心中的“紅人”,還是一個騎行的忠實擁護者,他用自己的生活態度,感染著身邊一批批學生。

去PK源起

一段滅火視頻

去年夏天,一段名為《老師課堂上點燃煤氣罐示範滅火驚呆學生》的視頻在網上悄然走紅。

海南大学教师黄海宁:学生身边的“好哥们儿”

在辦公室前的小菜園裡,黃海寧收穫了親手種下的地瓜。

視頻中,一名穿著紅色上衣的大學老師點著了一個火盆,並說道:“很多人看到著火了就跑,你跑了,火不是越燒越大嗎?”說罷,該名老師拿起一塊布,蓋到了火盆上,燃燒的火苗因為缺氧立刻就熄滅了,而這位老師也調侃道:“蓋上去,啥事都沒有,所以不要跑。”

蓋滅了火盆裡的火,該名老師又拿出了一個小型煤氣罐,在課堂上點燃,煤氣罐出氣口處頓時冒出火焰,同學們驚叫聲連連,可這名老師依舊淡定:“煤氣罐著火了,從家裡找出一塊布,你把它蓋上去,扭一下出氣閥,火不就滅了嗎?”這名老師邊說邊示範,火在瞬間被撲滅,課堂上頓時爆發出陣陣驚歎及掌聲。

視頻中的這名淡定紅衣老師,就是黃海寧。黃海寧說,做滅火實驗純粹是為了教學,傳授給同學們更多的滅火常識,早在幾年前他就已經這麼做了,沒想到後來同學們錄製了視頻傳到了網上,竟意外走紅。

也正是因為這段走紅的滅火視頻,今年4月份,黃海寧接到了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組的邀約,邀請他參加節目錄制。在經過了兩輪QQ視頻試答之後,黃海寧答對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題目,通過了節目組的測試。

“得知我要去參加比賽了,同學們比我還興奮!”黃海寧說,自己在節目中和楊凱對峙時絲毫不落下風,那一份自信離不開學生們平時對他的訓練。

海南大学教师黄海宁:学生身边的“好哥们儿”

黃海寧在《一站到底》上。 (本版圖片均由被訪者提供)

作為一檔益智攻擂節目,《一站到底》出的搶答題目可謂是五花八門。比如,在比賽中,黃海寧就遇到了“美國國會實行的兩院制,指的是眾議院和什麼院?”“我國第一位在宇宙中完成出艙行走的宇航員叫什麼名字?”等題目。

面對這樣的考驗,黃海寧的學生準備了諸多題目,一有空就要考考黃海寧。所以當黃海寧站在《一站到底》的舞臺上,面對哈佛高材生楊凱時才有底氣:“我早就想和哈佛的高材生比拼了!”

雖然最後黃海寧惜敗給楊凱,但這樣的經歷,無疑又成為學生們津津樂道引以為傲的談資:“咱海大的老師,就是那麼牛!”

接“地氣兒”的老師

其實,早在網絡走紅之前,黃海寧就已經是海南大學裡的“紅人”。2014年之前,黃海寧除了擔任學校《軍事理論》《大學生安全教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外,還是海南大學保衛處處長。

2012年的寒假,一則別開生面的“寒假留校學生安全提示”讓黃海寧走進了媒體的視野:“各位寒假留校的童靴:哥知道你木有回家過年,在短暫的假期裡,哥將守護在你身邊……在此哥還是要提醒你注意以下幾點提示哦:咱爸、咱媽、兄弟姐妹和鄉親們會很掛念沒回家的你,經常打打電話報個平安……假期校園少了許多同學和朋友可能會有些寂寞,多看看書時間就過去了,千萬不要酗酒,看到醉酒的你,哥心裡會難受滴……”

從提示同學們注意安全,到溫暖的千叮萬囑,黃海寧的這一提示一改嚴肅與刻板,不少同學都表示:“看過之後覺得特有人情味!”

在校園裡,黃海寧也是名“接地氣兒”的老師。在2014年海大的元旦文藝匯演上,黃海寧在《江南style》裡扮演鳥叔,戴著墨鏡的他,一出場就贏得了學生們的掌聲。

在網絡的世界裡,黃海寧更是以真誠的交流,成為同學們的“哥們兒”。在名為“海南大學黃海寧”的實名微博裡,5萬多名粉絲中90%是學校的學生。微薄的內容五花八門:從課堂紀實到生活感悟,有失物招領,也有安全提示。他習慣地把學生們稱為小朋友,在他眼裡,學生就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經常會通過各種渠道,問我一些問題,小到宿舍裡有了螞蟻怎麼辦,大到迷茫時,他們想找一個長者傾訴。”每每此時,黃海寧都耐心回答著每一個來自學生的問題,那既是對信任的珍惜,也是一名長者對晚輩的眷注。

身體和靈魂

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是黃海寧的人生信條,他把這句話印在名片上,也刻在心裡,並傳播給學生。

2013年的夏天,黃海寧聽說學校裡的兩名學生要騎行去西藏。他對這樣的方式充滿憧憬,當即就決定,和這兩位學生一同前往。

從成都到拉薩,2180公里的路程,鬱鬱蔥蔥的樹木逐漸消失,凜冽的山風常刮在臉上,崎嶇的山路繞著大山盤旋而上,愈加稀薄的空氣考驗著每一個騎行者的身體耐受能力。

“正是因為種種困難,剛出發時的大部隊,到後面人越來越少,但隨著前進,與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收穫。”在通往拉薩的高山上,4180米處有一個標識,是紀念在此犧牲的驢友。當黃海寧和大部隊的驢友來到此處時,一股升騰的動力從他們的心裡噴薄而出,那一刻,是他們對犧牲者的緬懷,是同樣作為騎行者的他們,在向前人致敬。

最終,強大的意念支撐著黃海寧騎到了拉薩,而這一次的旅程,讓黃海寧愛上了騎行。幾年來,黃海寧先後騎行到達青海湖、敦煌,並去歐洲六國參加騎行活動。在海南,他也先後多次組織環島騎行,成立“海甸騎兵營”騎行社團,並在學校開設《自行車運動安全與騎行文化欣賞》選修課。

他常常告訴學生,當身體或心靈行走在路上時,方才發覺世界很大,“那些一直追求的名利,在自然面前,才顯得渺小,豁然開朗是那麼舒適的一種感覺!”

在黃海寧辦公室門外的花圃裡,一片片野牡丹迎著朝陽綻放,毛桃、葡萄、木瓜、芭蕉、黃蟬、桂花……小小的院子裡,黃海寧種植了幾十種植物,每天清晨,他都要去侍弄它們,在他看來,那些無聲植物是他的閒情逸致,也是讓心靈走在路上的一種方式,沉浸其中,方能思索世界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