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東大門”“新顏值”——民和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人間四月芳菲盡,民和桃花始盛開。

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甘青兩省交界,素有青海“東大門”之稱,也是蘭西經濟帶上的區位中心城市,境內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尤其四月以來,醉人的桃花爭相盛開,引來了四面八方賞花的遊客。

為了向外界展現“東部門戶”新形象,也為了打造群眾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連日來,民和縣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大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示範帶動

人人都是環境整治的“清潔員”

“以前沒有這種意識,就在家門口蓋了一個羊圈,現在鄉村幹部宣傳了以後,才感覺到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所以,就把羊圈主動拆除掉”,總堡鄉三垣村的羅林春一邊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說道,話語中略帶著一絲尷尬。

“嫂子,現在拆除也不晚,你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主動拆除,給大家夥兒還樹立了一個榜樣咧。”一旁總堡鄉副鄉長唐永峰看出了羅林春的尷尬,急忙打了個圓場。

總堡鄉三垣村位於鄉村公路一側,過往車輛和人口較多,長期以來,單靠保潔員打掃,人居環境始終沒能得到較大的改善。

鄉村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眉毛鬍子一把抓”,還是“該掃掃”“該拆拆”?有了以前的“教訓”,這一次,總堡鄉黨委政府下定決心深入研究,通過結合村子和群眾實際的思考,示範引領帶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在總堡鄉漸漸形成。

“總堡鄉有12個村,我們在每個村打造一個示範點,通過示範引領帶動全村開展整治,從而掀起全鄉各族幹部群眾自覺行動的熱潮。”唐永峰介紹道。

從巷口往深處走去,已經變得寬敞整潔的總堡鄉高家村的巷道里還能看到拆除整治前的痕跡,幾位老人坐在小凳子上嘮著家常,村民高生倉正在把家門口堆積的一些磚瓦往家中搬。村民們介紹,過去這條巷道被柴草、建築材料佔用,原本能過車的巷道變得狹窄擁擠,別說美觀了,還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連消防車都進不去。

整治行動開始後,群眾們自覺站出來認領“職責”,高家、三垣、中垣等村的示範點巷道開始變得乾淨、整潔,巷口開的正豔的桃花也隨著春風搖曳……這樣的畫面,正是大家一直以來的期待,如今,期待正在一步步實現。

全民參與

展現青海“東大門”最美鄉村形象

“少數人的力量和智慧終究是有限的。”這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民和縣甘溝鄉黨委政府的思考。

近日,記者走進甘溝鄉光明村,在川官公路兩側,村民們有的用掃帚掃,有的用鐵鍬挖,呈現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的景象。村民陳海賢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清理行動,在鄉村兩級的組織下,他和村民們已經自發開展了十幾天。

“村民們長期隨手倒的壞習慣,使這些磚瓦、砂料等建築垃圾都硬化了,人工都沒辦法清理了。”不得已,鄉政府只好租用挖掘機進行清理。

環境整治不難,難解決的是人們長期以往形成的行為習慣。民和縣各鄉鎮將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長期堅持不懈主抓的民生工程,但是整治後的“反彈”一直是大家棘手的問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大多數群眾維護衛生環境的意識不高,環保參與度低。

為了徹底見效,甘溝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結合各村實際,把群眾的環保意識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深入宣傳,組織發動黨員、宗教人士、群眾、學生等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讓環境整治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大家都在打掃公共衛生,我把家裡的柴草也得拾掇拾掇”。看到大家這麼熱火朝天干著,已過古稀之年的韓奶奶也開始行動,她把庭院裡的柴火一摞摞地堆放了起來,格外整齊。

分管此項工作的甘溝鄉武裝部長安國斌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龐大的民生工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希望通過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性,真正將這項工作做實做好,把最新最美的甘溝形象展現出來。

無獨有偶,將群眾環保意識作為“主攻”方向的還有滿坪鎮黨委政府。除了動員、宣傳、組織,滿坪鎮黨委政府把“致廣大群眾的一封信”一戶戶送到群眾手中,並由包村領導和幹部帶頭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滿坪鎮副鎮長馬玉明認為,查擺問題,根治反彈現象,切實提升群眾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化的基礎,也是長久之計。

整治過程中,滿坪鎮黨委政府把此項工作與鄉村綠化工作緊密結合,對河灘兩側、垃圾死角、街道兩側以及旅遊通道進行了綠化,在綠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

連片整治

徹底擺脫生產生活垃圾困擾

“過去村裡人垃圾亂堆,棚圈亂建,村裡看起來實在是亂,雖然保潔員進行清掃,但是‘六亂’問題依然存在”。對於整治前的環境對大家造成的困擾,鄉親們議論紛紛。

走進中川鄉金田村,由五個相鄰村子裡的保潔員組成的整治隊伍正在幫著王蘭英老人收拾家門口堆放的柴草。

“大家進去喝口水吧,真是辛苦你們了”,王蘭英的兒子出門打工,兒媳還要照看不滿三歲的孩子,本該清理的房前屋後的環境,對於王蘭英老人來說,既沒有人力,也沒有精力,但是及時趕來的整治隊伍不一會兒就把老人家房前屋後的環境收拾得整潔有序,一時,老人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硬仗,對於地方發展、群眾生活環境的改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組織相鄰的幾個村的保潔隊伍開展連片集中整治,以破舊房屋拆除、垃圾清理為重點,改善全鄉整體面貌,真正讓老百姓有一個安全、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中川鄉武裝部長王光榮說道。

相比之前的整治方式,中川鄉黨委政府採取的連片集中整治的方式顯得更高效,力量上更集中,21個村子已有9個村完成了集中整治,有效解決了突出的環境問題。這意味著,中川鄉剩餘的12個村子也即將擺脫環境問題的困擾,展現一副全新的“面孔”。

打造生態宜居的“門戶”形象是民和縣43萬各族幹部群眾的美好願景,更是政府對百姓許下的一份莊嚴承諾。

連日來,民和縣全縣緊緊結合脫貧攻堅、掃黑除惡、湟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大棚房”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春季綠化造林、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堅持綜合整治和專項治理並重、常態治理和集中整治結合、轄區治汙和區域共治聯動,重點開展“三清、五改、治六亂”行動,共清理村莊花園2105處,拆除廁所棚圈309處,清理亂堆亂放2956處,拉運填埋垃圾3.5萬噸。共清理溝渠1423.5公里,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工作,對全縣312個行政村農業生產廢棄物進行清理。組織全縣962名保潔員對沿村道兩側牆體,沿街商鋪門窗玻璃、櫥窗廣告欄、線杆上的各類小廣告、粘貼畫等“牛皮癬”徹底清理,確保櫥窗、牆體整潔衛生,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隨著民和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在逐步彌補,美麗宜居鄉村正在逐步建設,一幅新時代“宜居門戶”圖景正在加速描繪,民和縣312個村成為潔淨宜居、留住鄉愁的美好家園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