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元气大伤?

专打屁儿虫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乃至于欧洲战场上的转折点,都被认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一场战役就能成为整个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呢,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能够使得横扫天下的纳粹德国元气大伤?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开战以来,在莫斯科遭遇第一次大规模惨败之后,曾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国军队终于力不从心,希特勒的全面进攻计划因此破产。但是显然,骄傲固执的元首绝不甘心失败。

一方面,希特勒开始全力在本国和仆从国收集炮灰,集结了200多个师,超过600万的部队。另一方面,又开始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翼,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在包抄莫斯科的同时,夺取德国最需要的高加索油田。

1942年4月5日,在希特勒第41号作战领的要求之下,苏联境内的德国纳粹军队集结了150万人,约97个师,1600多架飞机,1200多辆坦克,1.7万门火炮,开始对苏联南线战场发动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德国军队就横扫苏联南部,兵锋直逼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作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部经济区的交通战略要道和苏联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斯大林格勒绝不容有失。因此,在斯大林“寸步不退”的命令之下,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爆发。

面对90多万进攻的德国军队,此时的苏联守军只有38个师,这其中还有20个师严重缺编。在这种劣势之下,苏联军队视死如归,与德国军队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占据优势的德国军队一度突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市区,双方开始了惨烈的巷战。

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房屋,每一幢工厂,都反复争夺。而与此同时,离德军只有几百米的工厂,勇敢的工人们依然在冒着炮火坚持生产。例如,“红十月”冶金厂的工人,就是在一边抵抗敌人进攻,一边冒火生产,仅战役最激烈的9月份,他们就制造了200辆坦克,150辆牵引车。

斯大林

工人们甚至经常驾驶着刚刚装配好的坦克直接冲出工厂大门,进入战场与敌人战斗。这样惨烈的巷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德国始终未能彻底占领斯大林格勒。战斗到1942年11月,加上增援部队,德国军队依然拥有80个师约100万军队。

但是此时,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联军队已经高达三个方面军,110万人,苏联军队在人数、装备等诸多方面开始超越对手。尤其是苏联最新装备的一千多门喀秋莎火箭炮,威力极为恐怖,给德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1942年11月19日,终于喘过气来的苏联军队凭借自己人数、装备、后勤等全方面的优势,开始大举反攻。反攻的苏军不但收复大量失地,还直接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22个师包围了起来。

苏联红军

虽然希特勒尽竭力的搜罗兵力,组成顿河集团军,援救被包围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但是,这些行动都被早有准备的苏联军队挫败。

与此同时,多次击败德国军队并给德国带来巨大伤亡的寒冷再次降临,被包围的30万德军(包括仆从国军队),每天只能获取1/7所需的给养物资,不但伤员大量死亡,许多健康的士兵也因为饥饿和寒冷奄奄一息,被包围的德军已经进入穷途末路。

即便如此,德军依然坚持到了1943年。但是,由于希特勒拒绝军队投降,苏联军队发动了全面进攻。1943年2月2日,被包围的德军全部被歼灭,其中,被俘虏的德军有9.1万人,其中包括了24名将军,在战役最后时刻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的保卢斯也在俘虏之列。

斯大林

为什么一场战役就可以让德国军队元气大伤,乃至已成为苏德战场上的转折点?

第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了大量德军最精锐的部队。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国依然拥有数以百万计的部队,单单苏德战场上,包括仆从国军队在内,德国兵力高达520万。但是,此时德国的军队战斗力比战争初期,却有天壤之别。因为,随着惨烈的战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大量德国最精锐、最善战、装备最精良的部队被消耗,最具战斗力的老兵几乎都已战死。

第二,德军的对手,也就是苏联军队,开始恢复元气。苏联不但在战场上训练中大量英勇善战的精锐部队,同时,凭借远比德国潜力更为深厚的国力,苏联军队已经发展至640万人。而这640万的军队,不仅仅是人数,在大炮、坦克、飞机、后勤补给等多方面,都超越了德国军队。

巴巴罗萨计划

也就是说,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已经喘过气来的苏联开始全面超越对手。德国面临的对手,再不是准备不足、战略误判的苏联,而是全面转入战时体制,不但工业实力、人力资源全面超越对手,战争初期不堪一击的军队,也转变为成了一支在战火中淬炼出的精锐大军。

第三,最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德国最大的损失,并不仅仅是百万人员的伤亡。最重要的是,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军队并没有达到预先的战略目的,也就是夺取高加索油田,同时切断苏联的能源补给。

希特勒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之败,不但使德国军队伤亡惨重,同时,德国庞大的战争机器,依然饱受能源短缺之苦。不过,即便如此,苏德战场上,一直到战争后期,多数战斗和战役,虽然德国屡屡失败,但就伤亡而言,苏联军队反而要大于德军。

因此,德国军队最终失败,就军队本身而言,甚至可以说一句非战之罪。德军之败,而是由于石油和后勤补给的不足以及严酷的环境所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彻底破灭了德国军队补上能源短板的可能。自然,德国军队只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愈发短腿。胜利的希望自然也更加渺茫。


鸢飞九天2018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超级大战。这场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告终,德国遭到了东线战场中的最大失败。

这场战役之后,苏联军队进入了东线的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也被历史学家称为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那么,纳粹德国打赢了那么多场战役,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就让德国元气大伤,被迫转入防御阶段呢?

第一,德国损失比苏联大。

这场战役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的参战总参战人数超过了300万,各种飞机坦克火炮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德军先后投入100多万兵力,而苏联方面则是投入了近260万军队。从人数来看,双方都是摆出了一副大决战的架势。

从结果来看,这场战役可以说是近代史上最血腥的战役。双方的死伤人数共超过了200万人,其中德国损失近90万,苏联方面损失120万。

也许只看数字的话,不少人会觉得德军厉害。竟然比对方少损失30多万人嘛!可实际上,德国是有苦说不出,因为这损失的,可大部分是精英啊。

由保卢斯率领的第6集团军,被苏联歼灭。除此之外,德国还有20多个师团遭到了严重打击,精英损失严重。

这里的精英,主要是指战场上携带大量先进装备,并且训练有素的战场老兵。随着这些老兵的大量伤亡,德国不得不调用一些新兵上战场。在如此血腥的战场上,德国新兵的仓促登场,只会导致更大的伤亡。

反观苏联方面,虽然武器装备稍逊,但在人数上却占据了优势。

最重要的是,哪怕是苏联新兵上了战场,但凡在这场战役中存活了下来,他就已经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了。而苏联依靠人数优势,培养出的大量老兵,也在后来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卢斯旧照)

第二,德军赌博失败。

斯大林格勒是一个战略重镇,假如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他们就可以轻松地掠夺高加索地区的石油、铁矿、粮食等战争资源。这样一来,不仅能改变自身战线过长补给不力的窘境,同时还能让苏联军队的补给出现问题。

因此,德国才会在斯大林格勒筹备如此多的兵马,其目的,就是要一举掐住苏联命脉,让其快速死亡。

这是一场非常大的赌博,可惜的是,德国人赌输了。

这一赌,直接让德国损失掉大量精英,还葬送了1941-1942年以来,两年取得的胜利。同时,让自身战线过长的问题,暴露在了苏联面前,将战场主动权交给了对方。

(希特勒旧照)

第三,失败带来了消极影响。

德军向来在战场中所向披靡,很少吃败仗。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却使得德军在东线遭遇了最大败仗。这一点,严重地打击了德国士兵的信心,一部分精英军团在战役失败后没有了往日的锐气,开始逐渐走向平庸。

可怕的是,不仅士兵失去了信心,整个德国对元首希特勒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德国第一次露出了战败迹象,国内的高层贵族开始对元首产生怀疑。

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军方高层中有越来越多质疑元首的声音,因而才引发了1944年著名的刺杀元首案,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大批优秀将军被处决。

德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矛盾,失败已经是在所难免了,而这一切的直接起因,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42年下半年可以说是德军进攻的极限,在此之前德军通过明斯克会战、基辅会战、布良斯克会战、斯模凌斯克会战、第一次和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等等一系列围歼战役,消灭和俘虏了至少500万苏联红军,如此之多的胜利怎么会因为一场斯大林格勒的惨败而再也站不起来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都小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规模,轴心国的损失远不止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那26.5万人马,

如果加上蓝色行动在整个1942年下半年的实际损失,以及截止到1943年2月南线德军一路撤退到顿涅茨盆地;曼师坦因顿河集团军依托损失惨重的霍特、霍利特战役集群死守罗斯托夫;B集团军以羸弱的兵力与突破顿河上游防线的苏军布良斯克、西南方面军苦苦周旋,同时高加索的克莱斯特A集团军一边与苏联高加索方面军、南方面军的100多万人作战,一边抽掉主力第1装甲集团军回援曼师坦因,到最后又把精锐的第17集团军留在库班河下游坚守到1943年10月……,这一系列与斯大林格勒会战同时进行的战役共同导致了第三帝国的元气大伤。


轴心国损失最严重的是位于顿河与顿涅茨河地区的战斗,德军的第6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的第3、4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的第8集团军都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

举个例子来说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外围轴心国部队损失情况。

1942年12月朱可夫发动小土星行动一举击溃了顿河防线上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奇尔河防线上的霍利特战役集群,在顿河南岸包围了整整13万意大利人,苏军先头部队还攻占了为第六集团军空运给养的莫罗佐夫斯克机场,而此时曼师坦因不得不停止向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并抽调精锐的第6装甲师救援被包围的意大利集团军,但仅有4万多意大利人被救出来,再加上其他被击溃的部队,小土星行动给轴心国带来了20多万人的损失。曼师坦因手里的2个装甲军6个装甲师从此耗尽了战斗力,被迫撤退15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外围损失的兵力远超包围里的26.5万人。


我们还可以根据会战开始前的兵力部署来判断德军损失情况,

当1943年12月朱可夫带领110.6万人反攻斯大林格勒时,他对面盘踞在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的轴心国部队是魏克斯元帅带领的B集团军,除去魏克斯直属的第2集团军之外,划给曼师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的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德军第6集、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总兵力在101万左右,这些部队连同后来增援过来的A集团军第23、第17装甲师和第3装甲军几乎全部损失掉了。更靠后的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集团军也被打垮,轴心国被迫放弃了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这一系列的损失不下于150万人。


撤退到乌克兰后曼师坦因发动哈尔科夫反击战时的兵力情况可以反映之前在斯大林格勒外围作战的损失之惨重。

曼师坦因发动回形针行动时,他手里两支疲惫的第57、48装甲军在获得补充前仅有坦克装甲兵器200辆左右,而且,大部分车辆都在修理状态,南方集团军的兵力下降到仅有30个师而已,而在1942年下半年围攻斯大林格勒之时,B集团军最高兵力达到了80几个师,前后对比可见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已经无力恢复实力,果真是元气大伤。


兵器世界


德军并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才垮下来的,而是因为垮下来了,所以斯大林格勒战败了。

德军在开战的前半年,损失了70万人,德军战前的预备役人员总计40万人,剩下30万人是紧急招募的新兵,训练不足且没有任何经验。而且损失的70万人中,有很多的基层士官和下级军官,这些人都是一支军队作战力量的基石。


虽然战争初期德军的确高奏凯歌,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是自己的伤亡也是不小的,只是因为战果颇丰很多人忽视了德军承受的巨大伤亡。德国当局在战前根本没有想到苏联能够在承受巨大的伤亡之后坚持作战数年的时间,这使得德军在战前根本没有系统性,大规模地为可能地长期战争做准备。这导致开战后德军的装备,人员伤亡一直难以补充,前线部队在很多时候编制中都有30%以上的空缺。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军投入了300万兵力,德军的前线作战部队大约有150万,70万的损失相当于前线作战部队损失了一半。


所以德军在东线初期的一系列战役中付出的伤亡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实际上要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大。

德国最高统帅部在1941年6月,也就是入侵苏联前,对全军进行过评估,70%的陆战师在评估中表现非常出色,能够执行最危险的进攻性任务,90%的师都具备执行进攻任务的能力。而到了1942年5月的时候他们再次进行了评估,整个德国陆军只有8个师仍然在评估中表现出色并被认为能够执行所有作战任务,东线80%的师都被认为失去了进攻能力。


换而言之,挡住德军凶猛攻势的,是苏联红军,而不是寒冷的冬天。因为德军自己都认为即使天气转好,他们也无法继续发动进攻。德军在战争前期付出的巨大伤亡导致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这才使得他们在之后的一系列重要战役中失败。


种花家的军事兔


1943年2月,纳粹德国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德国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全面失败。斯大林格勒会战被称为二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其实从伤亡数字来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伤亡84万,对比苏德开战以来苏联数百万人的伤亡并不多,但是这个损失真的是差点打折纳粹德国的脊梁。

首先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失败使得德国一线兵力不足。在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德国陆军人数500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380万人,再加上德国在西线还要防备从挪威北部到法国南部的漫长防线,真正能用于东线对苏作战的部队只有320万人。而这320万人还要分成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三个部分,分布在2000公里长的战线上,其中南方集团军群中分拆出的B集团军群就是负责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可以说84万的伤亡几乎是将南方集团军群打残了,在苏德漫长的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另外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单纯的人数堆积,有战场经验的老兵和军官是宝贵的财富。1918年一战战败后,受限于《凡尔赛条约》,德国仅保留了10万国防军;希特勒上台后于1935年扩军到30万人,德国军队才开始打破条约束缚大踏步发展。实际上德军经过专业训练、战火洗礼的老兵并不多,参与对苏作战的一线部队是1939年波兰战役、1940年法国战役中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精锐部队,损失一点就少一点。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典型的歼灭战,以保卢斯的德军第6集团军为代表的这批部队不是被击退,而是战死和被俘,属于永久战损,即使重新组建新部队,缺乏老兵带领的部队战斗力是很弱的。

其次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动摇了民众和盟国对于纳粹德国战争前景的信心。从1939年二战爆发开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一个个轻易的被德军攻占,德国民众实际上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再加上战争红利,德国民众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好了,自然支持纳粹德国发动战争。

斯大林格勒会战不算德军数十万伤亡会影响多少德国家庭,损失的一千多辆坦克(占德军现役坦克数量的五分之一)、一千四百多架飞机(占德军现役飞机的四分之一)就是个大问题。为了弥补战争损耗,德国于1943年2月18日进入战时经济体制,就是集中全部资源应对战争,民众生活物资限量供应,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娱乐活动,民众出行、通讯受到限制,工厂工人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等等,德国民众生活水平直线下滑,反战情绪开始出现。

另外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不只是德国自己的部队,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也有部队参战,这些国家都是畏惧德国的无双军队才加入对苏战争的,说白了就是捡便宜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这些国家部队也是损失惨重,还目睹了德国精锐部队被成建制的歼灭,保卢斯元帅以下23位将官被俘,自然不想和德国一条路跑到黑,轴心国内部出现裂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以当时的德国人口来说一场会战84万伤亡,堪称伤筋动骨。二战中最支持纳粹德国的就是德意志人,其中德国本土6600万、奥地利700万、苏台德区300万、波兰200万、阿尔萨斯洛林地区150万,再加上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境内的德意志人,一般认为总共是8000万人,而其中男性人口差不多四千多万。84万伤亡占德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德国男性人口的百分之二,而不要忘了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国伤亡的都是最宝贵的青壮年,这就更可怕了。

青壮年就家庭来说是一家人的支柱,就国家来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青壮年大量伤亡有多损害国家士气看看二战中的法国就知道了。二战中法国军队完全没有进攻精神,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220万部队只敢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看着德国军队肆虐,一旦马奇诺防线没有用,法国不到三个月就战败投降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人被一战中本国青壮年的伤亡吓破胆,不敢打仗。

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德国的战略态势趋于恶劣。一方面德国没能占领苏联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没能抢到急需的粮食、石油和煤炭等战略资源,德国战争潜力大降;另一方面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德国本来想在美国军队投入欧洲作战之前重创甚至于逼降苏联,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国作战目标没达到,自身还损失巨大。自此以后德国面对东西两线的夹击,越战越弱,即使偶尔有战役的胜利,也难以改变全局。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将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


当狗容易做人难


这个问题很简单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损失太过于惨重,也许有人说的德军损失兵力有限,其实没研究具体情况,损失总量不大,但是全部为一线作战单位,等于损失的全是作战主力,而且这种损失与以前不同,可谓伤筋动骨。

这次损失在于德军作战单位被成建制的歼灭了,要远比单纯的人员损失更为惨重,一个师损失了人员,那么补充新兵什么的,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能力,但是成建制损失之后,必须重建新的单位,那么这将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完全重新开始一个作战单位不是一个小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组建好了,还需要重新训练,战斗力还会相当差,新部队与老部队之间的差距挺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军队都偏爱历史悠久的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支部队的历史也是一个战斗力。

德军损失的成建制单位太多,影响过于深远。


麦田军事观察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系人类命远和世界前途的一次决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在战役某些阶段,双方投入兵力二百多万,坦克两千辆,飞机两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击炮两万五千门,在广大地域展开激烈战斗,反复拼杀。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血战。结果苏军大获全胜,希特勒遭到空前惨败。

苏联红军充分利用巷战的有利条件,仅用一个集团军,大约六、七个师的兵力就牵制和消耗着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在1943年9月和10月两个月中,苏军只有五个步兵师渡河增援,而德军却投入了不少于二十七个步兵师和十九个装甲旅的增援部队。其第一线师,常常伤亡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个连队只剩下三、四十人。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机动部队几乎消耗殆尽。许多德国官兵纷纷哀叹,通向斯大林格勒的道路是“死亡之路”。
大力提高苏军现代化程度并完善红军的军事学术是斯大林格勒会战获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1942年1月19日一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发起反攻。在进攻的当天中午,便将各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投入作战。由坦克兵少将罗金指挥的坦克第二十六军,五天推进了一百四十多公里,攻占卡拉奇市,并和坦克第四军一起,与从南面进攻的坦克兵少将沃利斯基指挥的机械化第四军会师,完成了对德国鲍罗斯重兵集团的合围。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战斗经验证明:只有当各坦克兵团进行密集作战并实行同一编制时,苏军才能顺利地战胜敌人。这些坦克集团军由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并配有加强兵器,但不能编入步兵兵团,因为步兵兵团只会束缚坦克部队的机动。苏军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军事学术的完善对以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被歼三十三万人,其中被俘九万一千人;以鲍罗斯为首的二十四名将军全被活捉;加上整个顿河、伏尔加河地域的战斗,德军总共损失一百五十万人,三千五百辆坦克,一万二千门火炮,三千架飞机,是对希特勒的致命打击!希特勒不仅丢光了夏季攻势中用巨大血本换得的一点成果,而且在苏军趁势发动的全面冬季攻势中又遭到巨大失败。苏军解放了三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大片国土;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削平了德军伸向莫斯科的尔热夫—维亚兹马突角;在库尔斯克一带,则打出一个威胁德军中部和南部战线的突出阵地。从此,德军的战略主动权永远丢掉了。

通过这次打击,德国损失了如此之多的兵力兵器,使得希特勒的整个战略地位和战争机器彻底动摇。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重兵集团,上自元帅下至士兵全部覆灭。如此空前的惨败事实,大大动摇了法西斯侵略国的士气民心。德军师长斯列米尔被俘后哀叹白己的命运说:“我快六十岁了。我在德国军队里服务了四十年,但这种失败却没有见到过。”德国将军韦斯特法尔心有余悸地回忆道:“斯大林格勒的灾难对德国人民和军队的震动不小,使他们感到害怕。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部队落得这般可怕的下场。”

通过这次打击,彻底震撼与动摇了法西斯阵营,加深了这个阵营内部的军事危机与政治危机。希特勒的帮凶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对苏参战,原是想从胜利中分吃甜头的,而现在却把最精锐的师团和最好的装备丢失在斯大林格勒。他们眼见希特勒大势已去,开始自寻出路。总之,斯大林格勒一战,使第三帝国从其军事侵略的顶峰上急转直下,一落千丈,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由此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诤闻军事


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打胜了那么多场战役,为何一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就让其元气大伤?其实这个问题按战役数量去衡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场1万人参加的仗可以叫战役,而一场1000万人参加的仗也可以叫战役,所以虽然前面那是无数场战役,但从实际对双方的影响上,确实都赶不上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重要?

要弄清楚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重要,就还是要弄清楚桃花石杂谈曾经反复说过的二战究竟是为何而打。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其实就是能源。二战的核心其实就是德日意这几个后发的发达国家因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被美苏英法等先发国家所控制,使其发展处处受制于美苏英法,进而使德日意的发展陷入瓶颈。所以这几个国家才会去挑动民众,发动对外入侵战争。

了解了这个核心,对于理解二战很多进程都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德军为何要投入重兵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又比如日本为何要南侵东南亚。具体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苏双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双方重兵云集斯大林格勒,但其实双方真正的争夺焦点却是高加索地区的油气田,因为这些油气田才是德苏战争真正的胜负手。

上图就是高加索地区油气田的分布,其中绿色为油田,红色为气田,而如果德国得到了这些油气田,可以说在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始终困扰德国的发展瓶颈就会迎刃而解,德国将拥有完全超出其需求量的油气资源储备,再凭借其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可以说不单苏德战争的胜负已定,而且后期即使美国参战,恐怕也很难最终战胜德国了。

斯大林格勒的位置,就位于高加索油气田边上

但要占领这些油气田,不解决掉在这些油气田北部屯集的上百万苏军是完全不可能的。而苏军的屯集地,就是斯大林格勒。所以这才是苏德双方共同在斯大林格勒集结数百万军队进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为实际上双方真正争夺的是高加索油气田,而高加索油气田正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胜负手,对于苏德两国来说更是如此,而这才是苏德双方都在此地下了血本,此战决定了苏德最终胜负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兵力规模

因为这里是不折不扣的二战胜负手,所以苏德双方都在这里把所有能够用上的兵力全都用上了。

1943年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期间,一名苏联红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中央广场挥舞红旗

在这里桃花石杂谈还要再说明一点,尽管我们平时说欧洲东线战场会说是苏德战场,但其实当时参战的国家却远不止苏德两国,在德国方面还有大量来自其它国家的仆从军队。而在决定两个阵营生死存亡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几乎所有德国的仆从国军队也都投入了战场之中。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方面总共出动了大约104万军队,其中德军至少40多万人,意大利军队则有至少22万,匈牙利军队20万,罗马尼亚军队14万,另外还有大约4万来自西班牙等没有公开参战的国家的“志愿军”。而苏联方面则投入了至少114万军队,以保卫自己国家的能源生命之源。

德国空军轰炸斯大林格勒时拍摄的照片,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区中在轰炸后升起的浓烟

在装备方面,轴心国方面先后出动了至少30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2万多门大炮,而苏联方面则先后出动了接近5000辆坦克,3800多架飞机和将近3万门大炮。

一名苏联红军士兵押送一名德军士兵前往战俘营


而战役最终结束时的伤亡数字就更能说明为何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就元气大伤了。斯大林格勒总共使轴心国军队伤亡约86万人,其中阵亡和被俘人数至少达到50万,而其中承受最大伤亡的就是德国军队,阵亡和被俘人员相加大约有30万到40万,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队的伤亡也分别达到了10万人左右。而这些伤亡数字几乎占到了轴心国二战在整个东线军队的四分之一。所以此战过后,轴心国在东线的军事实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仅仅从兵员和装备的角度就已经出现了绝对不足的情况。

被俘后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而苏联的伤亡情况尽管更加惨重,总共有110万人伤亡,其中阵亡和失踪人数达到了47万多人,但苏联的人口基数在当时比轴心国相加还要大出很多,而且是本土作战,兵员恢复很快,所以对于苏联来说虽然也损失惨重,但却并未伤筋动骨。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之战过后,苏德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德国败局已定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桃花石杂谈


德国的闪电战是一把快刀,但并非真的锐不可当。

看看法国吧,在1939年是纸面上欧洲第一陆军,论装备和战力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德国呢,3个月就把法国干掉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玩过许多游戏的话,国家间的战力划分可以有刺客,坦克,战士。

法国本来以为,德国会和一战一样,正面一寸寸土地和自己争夺,这是战士与战士的对决,何况法国还有诸多盟友。

但是德国有了闪电战,总参谋部分析出了法国军事部署的弱点,装甲部队用最快的方式切入法国本土,空军不停扰乱法国的部队增援。

法国被一刀捅死,刺客信条.闪电战。

法鸡没有苏联那么大的国土,巴黎和边境离不了多远,不能像苏联一样空间换时间,血薄被秒,

德国也想用这样的刀去捅苏联,皮太厚了,没捅死,苏联可以说是这个副本里最皮糙肉厚的坦克。

庞大的国土提供的战略纵深,社会制度提供的战时经济,两倍于德国的人口。

一旦和苏联耗上还没有一击必杀,失败就成了必然。

斯大林格勒,就是这把快刀折断的地方,不论之前德国失误多少,在大局面下,德国仍然是压制苏联一方的,暂时。


但是在斯大林格勒赌上的可是数十万德国精锐部队,损失了这些,德国的士气跌落,要重新补充这些人员空额和装备空额需要近1年的时间,但是补上的军队也不会有那些身经百战的飞行员,狙击手,坦克手更强悍了,而苏联人,本土作战并且拥有更多的兵源,补充更快。

突然有几十万主力的伤亡使得德国停下了攻势,而停下了意味着闪电战破产,就像鲨鱼无法游动。


本来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国就可以单方面挨打了,但是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神来一笔把冒进的苏军干掉了大半,给库尔斯克战役创造了机会,但是这场战斗也不过是德国纸面的胜利。

剩下的都是士兵用生命在为他们的第三帝国续命了。


历史区的哈士奇


这个实际上就是物质总量最后发挥了作用,而且也渡过了那个点!德国在战争一开始利用自己的质量优势,迅速的击溃了苏联的军队,最后将战线推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但是他物资储备不足的缺点并没有被克服,他没有拿下苏联的石油产地!而苏联则在英国和美国的援助下,在后方重新建立起了国防工业,质量也比战争之前都要高一些,最后从这里面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在苏军手里,最后压倒了德军的质量优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与苏军鏖战了很长时间,南线德军的血已经快流干了,最后等到曼施泰因被派到南线要解围的时候,只能集结起接近一个集团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就说明德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接近了极限。而一旦保卢斯的军团被彻底消灭,30到四十几万人的兵力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维持下来,南线的局势就迅速的溃烂,而南下的溃烂也会导致中线和北线的困难,这些都是一体的。虽然末日泰因利用苏联军队的素质差距在哈尔科夫打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但是他无法对抗苏联源源不断的兵源,无力回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