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來自我州高速公路現場的報道

站在元陽縣南沙庫區山頂俯瞰,一座近百米的塔柱浮出水面,高聳入雲,何其壯觀。塔柱上下,施工人員穿梭往來,忙碌依然……

這是記者在建水(箇舊)至元陽高速公路紅河特大橋現場看到的最為驚險而又秩序井然的作業場景。而這樣令人生畏的施工場面在元江至蔓秏、蒙自至屏邊等在建的高速公路一線上隨處可見,讓人不禁生出“危乎高哉,蜀道不難矣”的慨嘆。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建設中的元蔓高速浪灘坡特大橋

汗水和激情共舞,時間與速度博弈。為了紅河人民的期盼,來自大江南北的交通建設英豪,以天塹變坦途、大道築崢嶸的豪邁氣勢,在哀牢大地穿山跨河,鏖戰正酣。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勇者無懼 攻堅克難

四月的紅河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在紅河特大橋現場,工程人員正揮汗如雨,埋頭苦幹。中電建集團項目公司總工艾祖斌介紹,紅河特大橋是建水至元陽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為跨越紅河水庫而設,是紅河州第一座懸索橋。


由於紅河特大橋建水側穿越斷裂帶,元陽側主塔地勢陡峭,原地面坡度達45度,施工設備難以進入,加上高溫、風向等影響,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建設過程漫長而艱辛。看著紅河特大橋兩岸主塔不斷“生長”,艾祖斌說,這是紅河州橋樑工程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紅河特大橋建水側主塔

土建十二分部項目經理王思潤說起建設小河口橋時很是激動,為了在懸崖峭壁上找到一絲“立足”之地,每天40個人懸空作業,歷時整整3個月,最終換來了千米棧道,保障了後續施工。說到動情處,這個平時被稱為“鐵漢”的小夥子,眼裡滿滿的溼潤。

難度一個比一個大。中電建集團負責建設的建(個)元高速線路穿越青藏滇緬超巨型反“S”型構造帶等10餘條斷裂帶,大部分是無人區,沒有資源、沒有電,施工場地佈置難,光是施工便道就修了300多千米,全線棄方量高達2020萬方,路塹高邊坡多全線共計58處,連續降差高達1000多米,目前被認定為雲南省在建高速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建(個)元高速五老峰隧道

“在建高速項目之多、投資力度之大、施工難度之高,這在我州交通建設史上前所未見。”州交通運輸局局長車文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一個個困難接踵而至,一道道難題亟待破解。

有難不畏難,有苦不言苦,交通人從來都是如此。

反覆論證,科研攻關,來自四面八方的交通建設者在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中尋求應對之法、破題之舉。

採取添加高分子材料加入泥漿,反覆回填衝孔,充填孔壁裂隙並加快護壁固結,保證大橋樁基成孔質量;巧妙設計螺旋隧道解決連續降差問題;運用實時監測預警體系,切實保證項目施工安全;砂石料採取風力吸粉,環保生態問題得到解決;實施超高墩爬模施工技術,解決了超高墩橋樑模板安裝和線性控制等一系列難題……

狹路相逢勇者勝。正是在成千上萬交通建設者的頑強拼搏下,一道道艱險正變為神奇,一個個天塹正化作通途。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質量安全 責重如山

在建水(箇舊)至元陽高速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正在建立的三維地質模型和線上實時監測預警體系。艾祖斌告訴記者,這是中電建集團建設智慧交通進行的有益嘗試和探索。通過與項目施工現場相結合,形成動態精確的地質預報信息,為隧道、橋樑等工程精細化施工和可視化管理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從而切實保證項目施工質量和安全。

“從來沒有見過哪家施工單位把質量安全生產責任劃分的如此細緻,連每一個臨時用工人員都不放過。這是以前工程建設中不會出現的。”元蔓高速公路現場的項目總工唐登志說。

記者沿著交通建設者的足跡一路前行。每一個建設工地最醒目的地方,都能看到“質量責任大於天、安全施工記心間”“建設百年精品工程”等標語,雲南建投紅河州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林林說,這是為了時刻警示每一位建設者都要把質量安全責任看在眼裡,融進腦裡,記在心裡。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建設中的期科伍特大橋

採訪期間,記者還巧遇了州交通局質監站站長徐祥帶隊巡查。他說,作為質量安全的監督方,程序合規、進度達標、管理規範,永遠是他們認定的唯一標準。

負責我州在建高速項目的參建單位中,中電建旗下十多家單位、雲南建投等公司,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建設團隊。中電建紅河州建個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松告訴記者,經驗是不能照搬的,對待每一個新項目,他們都以歸零心態出發,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蒙屏、建個元、元蔓、石瀘、瀘彌(二期)等高速項目建設一線採訪,記者發現最多最普遍的資料,就是滿櫃子的質量安全檢查檔案。建一條路,樹一座豐碑,是所有建設者的共同願望,也是他們堅守的承諾。


長纓在手縛蒼龍——來自我州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的報道


蒙屏高速大梁子大橋

車文華說:“目前,我州在建高速公路項目都在千方百計,按照預定計劃推進。石林至瀘西、瀘西至彌勒(二期)高速公路計劃2019年12月底實現通車。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在質量和安全的保證下。”

幾條在建高速項目對我州經濟社會發展、人們便利出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採訪結束的時候,各個工地、各個標段依然還在加班加點,幹得熱火朝天。

逢山開路冰心鑑,遇水架橋不畏難;風餐露宿苦為樂,櫛風沐雨志更堅。

為了歷史的重託,為了早日實現通車,數萬名交通建設者正在紅河這片熱土上譜寫著一曲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


記者手記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紅河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比肩蜀道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條坦途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艱辛、汗水和智慧的凝聚。交通建設者有難不畏難、有苦不言苦的頑強拼搏精神,在採訪中每每感動著記者。

來自福建省古田縣的蘇雲濤和四川省涼山州的王瑀是一對小夫妻,負責工程管理,自從來到建(個)元高速公路這個項目後就紮根一線,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勇於承擔,有所犧牲。我們離家千里,為的是讓更多的紅河人有條回家的坦途。

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蒙屏、元蔓、石瀘等每一條路都有一大批無私奉獻的交通從業者,在他們眼裡從來沒有過節假日的概念,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正是有了成千上萬的交通建設者的共同努力,紅河人民期盼的高速公路一定能實現早日通車。

“前面總是遼闊的荒野和群山,身後總是筆直的大道。大地之上到處種滿了鮮花,只等英雄回故鄉。可鮮花註定只能寂寞的開放,因為英雄依然在路上。”

交通人永遠在路上。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精神。


記者:楊會國

圖片由州交通運輸局提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