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什么呢?

谈起三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乱政,暴动,争霸,英雄,战争。就像演义中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就说赵云吧,高大英伟,铁骨铮铮,人称常胜将军,几十年来,未逢败绩,死后孔明都寸断肝肠,嚎啕大哭,为什么呢?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赵云一开始是投袁绍的,可袁绍四世三公,名门故史遍天下,怎么会看上个没有什么地位战功的小卒呢。后来赵云发现袁绍优柔寡断,恐难成大事,并非明主,于是就逃了出来,先投了公孙瓒,可也不受重用,千里马常有,最难遇的是伯乐。在后遇上刘备,开始决定人生辉煌的征途,所谓良臣择主而事。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刘备也知道赵子龙的武艺,他说子龙的武艺远甚匹夫吕布,其实就是对赵云武力值的第一个肯定。当然他曾与文丑大战不分胜负,恐怕他的武力文丑也心知肚明,和自己就在伯仲之间。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实取徐州的情况下,刘备决定前去支援,于是派赵云为先锋大将救徐州,打得曹军天翻天覆,曹操赞曰:我原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没想到有人还比他勇猛。这是曹操第一次说敌将厉害。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在新野之战中,斩吕旷,败李典,徐蔗说:子龙一颗铁胆,七尺长枪,冲入万军丛中,犹观鱼赏花。当然啦,赵云的成名作,便是长坡单骑救主一战。在敌军的蜂拥的几十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曹操几十名大将:如夏侯恩……夺得青钢剑。虽然是些二流将领,但也令一流将领胆寒。由此看,赵云的武值绝对是匪夷所思的。曹操第二次点赞:自从吕布死后,天下再没有这等猛将,必当擒之。也因此成就赵云勇冠天下的神话。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赤壁之战后,只身护刘备赴东吴和亲,截江夺阿斗,取桂阳,兵不血刃,戏陈应,一代勇猛仁义之将风范跃然纸上。对于民心所向起了重要作用,定都成都,封翊军将。随着大军伐攻江中,在定军山中救出黄忠,斩杀魏将焦炳,击退张命徐晃。当年长板坡英雄在此,曹操第三次点赞。刘备称其浑身是胆也。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223年,封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后来迁镇东将军。225年随孔明征伐南蛮,斩杀三洞洞主金环三结,令蛮兵闻风丧胆。228年北伐风鸣山斩魏将:韩瑛,韩德等,在与曹真对峙的过程中,因敌众我寡,箕谷失利,后被降为镇军将军。在马谡不听军令,私下用兵,失街亭,赵云力斩苏颙,击退万政,全身而退。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很低调,死后诸葛亮却痛哭,这是为何?

赵云自随先主以来,任劳任怨,从不争功,只知报效,唯主是命,义胆忠肝,勇冠三军,战功着著,是刘备的得力战将,先锋开路猛将,更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一生中基本没有什么瑕疵,是三国之中最完美的名将。228年,故于成都,后主追谥:顺平侯,死后诸葛亮嚎啕大哭,因为赵云是最支持孔明的,他很有卓见,远见,看的宽,想的远,处处为国家命运担当。如力谏刘备伐吴,是儒将之范,和孔明道同,要知道,要干大事,朝中文武势必众志城成,也就是最大的支持率,这样就障碍小,无后果之忧,鼓足信心,振奋士气。何况赵云乃先主的五虎上将,镇守益州非常之重要,子龙之卒,孔明北伐之征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