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集團、李淵集團、朱元璋集團,這三個相比哪個的實力更強一些?

小李帶你看歷史


劉邦集團,李淵集團,朱元璋集團,這三個相比哪個的實力更強?

要比較這三個集團誰更強,我覺得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比較:

  1. 誰的團隊強。
  2. 打江山的難度係數誰最大。
  3. 誰所創的功業對後世影響或者說貢獻最大。
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分別對這三個集團進行考評:

一,誰的團隊強大

1,劉邦集團(只舉主要的,關鍵的)

a,文:張良,陳平,蕭何,酈食其(高陽酒徒),婁敬。

b,武:韓信,樊噲,周勃,灌嬰,曹參,王陵

(至於英布,彭越之流,反覆小人,雖勇也不足論,就不算入劉邦集團了)



2,李淵集團(因大唐開闢者主要是李世民,故以李世民班底算)

a,文:劉文靜,裴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

b,武:李世民,李靖,尉遲恭,候君集,程咬金,秦叔寶,徐世績。



3,朱元璋集團

a,文:劉伯溫,李善長

b,武:徐達,湯和,常遇春,周德興,郭英,朱文正,李文忠,沐英。馮勝,鄧愈,胡大海。



由以上對比來看,我認為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無人能比,團隊與人才,劉邦第一。

二,打江山的難度係數

1,劉邦集團

劉邦集團開始面對的是暴秦,其強大則是劉邦沒法對抗的,幸得項羽消滅了大秦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劉邦搶先入關中,壯大了力量,贏得了良好的政治聲譽。

後來面對的是軍事天才項羽,屢敗屢戰,九死一生,其難度之大,堪稱第一。

2,李淵集團

李淵集團打天下是最容易的了,從起兵到做皇帝,半年時間搞定,後面平定各路反王,由李世民帶兵,幾乎都是馬到功成,難度係數最小。

3,朱元璋集團

朱元璋要面對的是胡元和各路反王,面對大元,他避實就虛,基本上沒被元軍剿殺。後來主要是打陳友諒,確實是艱苦卓絕。但難度係數只能算第二。

從奪取江山的難度係數來看,劉邦最難,朱元璋第二,李淵最容易。



三,誰的集團所創功業對後世影響大或者說貢獻大。

1,劉邦集團

劉邦是在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皇帝,他不僅締造了華夏帝國,也締造了大漢民族。

2,李淵集團

由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締造了一個大唐盛世,海清河晏,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萬國來朝。



3,朱元璋集團

朱元璋雖然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也勤政廉政。但殘暴嗜殺,明初四大案,功臣良將幾乎斬殺殆盡。

從對後世的影響及貢獻來看,仍是劉邦第一,李淵第二,朱元璋最後。

四,綜而述之

我覺得無論從哪方面看,劉邦集團無疑是最強大的,下來應該是李淵集團,朱元璋集團最次。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又新閣讀史


朱元璋集團最厲害,是集大成者。集團領導朱元璋1368年前是一尊神。周圍的手下也都是一等一的高人,李善長,徐達,劉伯溫就是蕭何,張良,韓信。除此之外,朱元璋還有一大批優秀人才。而朱元璋作為集團一把手,更是遠超歷代帝王。

今天只說1368年明朝開國時和開國前的朱元璋,建國後的朱元璋暫且不說,爭議太多。朱元璋是窮三代,從小家裡就窮,只上過幾個月的私塾,給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父母死了只能草草掩埋,棺材就不用想了。當1352年,他已經25歲了,還是窮的一無所有,這才在湯和的邀請下,參加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此後迅速成長。一年後,朱元璋回鄉招募了700多人,之後帶著其中20幾個人另立山頭,對老領導郭子興始終有難必幫、有求必應。

1355年,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的實力不斷壯大,佔領南京後,以此為根據地,東征西討,由實力最小、起事最晚變成實力最大、最強。前後15年的時間,消滅了7個對手:陳友諒、張士誠、浙江的方國珍、福建的陳友定、廣東的何真、四川的明玉珍,最後將元朝殘餘勢力趕回漠北吹寒風。朱元璋的這些對手,是朱元璋一個一個消滅的(包括投降的),實打實的,沒有一個對手的消滅是靠坐收漁翁之利得來的。消滅陳友諒是在鄱陽湖大戰一個多月,但是一戰定勝負;打張士誠幾乎是摧枯拉朽,像是專業選手打業餘選手。在掃蕩北元的勢力時,時間持久一點,打的殘酷一點,但是終歸被朱元璋吃掉了。真是:友諒士誠,紙老虎也;友定國珍,不堪一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後代,只知道逃跑。

中國古代史上,能和朱元璋能相提並論的,一般人會想到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但是,劉邦的敵人不都是劉邦獨自消滅的,推翻秦朝主要是項羽的功勞;而劉秀呢?本身就是劉邦的直系子孫,血統雖然遠一點,但畢竟是天潢貴胄,這一點相當重要,所謂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招牌在,招兵買馬就容易多了,以至於東漢末年的劉備,還想再來一手。從這個方面說,朱元璋更勝一籌。

加上,朱元璋推翻的是少數民族政權,當年蒙古人佔領華夏,號稱“崖山之後無中華”,是華夏族的整體亡國了。而朱元璋卻能推翻蒙古人的統治,“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復漢官之威儀”。不但恢復了北宋的舊疆,還收回了失去430年的幽雲十六州。朱元璋是那個時代打遍中國無敵手的英雄。

在元末亂世之中,無依無靠的朱元璋到底有什麼三頭六臂?

一是風雨無阻的學習毅力。朱元璋注意收羅智囊人物,李善長、劉伯溫、宋濂、朱升等等幾乎形影不離,以備諮詢,而這幾個人的水平都是相當高的。即便在忙,朱元璋也不忘學習,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沒有他不清楚的,通過持之以恆的而學習,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達到相當的高度,對相關問題和歷史人物往往有獨到見解。

二是統攬全局的領導能力。到明朝建國的時候,朱元璋的領導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識人水平一流,培養人的水平一流,用人水平一流,他能把一批酸腐的知識分子團結在身邊,更能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周德興、郭英、廖永忠等一批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文盲培養成富有軍事韜略的將帥之才。朱元璋寬嚴相濟,做到了將帥一心,這一點實在了不起。

三是統籌兼顧的指揮水平。毛主席曾經說,中國古代指揮打戰的水平,最厲害的是李世民、其次就是是朱元璋。這個話其實是從簡單的軍事角度說的,要是說綜合的指揮能力,朱元璋第一。他既能一線指揮作戰,也能運籌帷幄,出得廳堂,下得廚房。他對將士的瞭解、戰場的形勢具有敏銳的嗅覺,給予手下寬鬆的指揮空間。徐達在打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寫信給徐達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自己把握好就可以,不必事事請示。晚年朱元璋對燕王朱棣等兒子說,我領兵四十多年,從未打過敗仗,靠的就是穩紮穩打、不冒進。

四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水平。朱元璋的戰略規劃能力無人能及。當初強敵環視,朱元璋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靠的就是這個能力。當年對先消滅陳友諒還是張士誠的判斷完全正確,對攻打北京的線路規劃和宣傳造勢完全合理,徐達打到北京外圍後,北京是一座空城,元朝君臣早就跑了。他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先南後北實現統一的人,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精心準備。

他俘獲元朝皇子地保奴後,並沒有殺掉,而是安置到琉球生活;他將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明玉珍的兒子明升安置到朝鮮生活。他對投降者的寬容、對元朝舊臣的大度,在那個時代都是相當難得的。

朱元璋的民族團結思想、根據地建設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思想、不打無準備之仗思想、不急躁冒進思想,等等,都給我黨許多啟發和借鑑。

從25歲創業到建國初期,可以說朱元璋基本沒有值得一提的缺點。那時的他,是漢人的大救星,是光耀千秋的偉人,是普度眾生的菩薩,是出神入化的神,值得後世人無限膜拜。

洪武三年(1370)以後的事情就不說了,爭議太多、太大。





坐看東南了


按照毛主席的看法,最牛逼的文治武功皇帝是李世民(李淵的兒子),第二位是朱元璋。

接下來咱們再看劉邦,李淵,朱元璋:

1.先看出生,

劉邦是沛縣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鎮長),造反年齡45歲;

李淵是唐國公,楊廣家的連襟,鎮守太原,有自己的兵馬,造反年齡45歲;

朱元璋,窮苦的孤兒,討飯的苦行僧,造反年齡23歲。

這一點排序,朱元璋,劉邦,李淵。

2. 再看打天下用的時間,

劉邦和李淵都用了7年,

朱元璋用了16年。

這一點排序,朱元璋,劉邦,李淵。

3.再看對手,

劉邦有強大對手項羽,

李淵的對手有李密王世充劉黑闥等,

朱元璋有強大對手陳友諒。(陳友諒在歷史上很強的,後人多有貶低)。

這一點排序:朱元璋,劉邦,李淵。

3.再看出力情況,

劉邦善於用人,借力打力,重用韓信蕭何張良。

李淵自己文武雙全,射箭本領高強,能夠百步穿楊(據說當年就是靠射箭比武招親娶得竇氏皇后),但在打天下過程中,大半天下靠李世民集團,李淵坐鎮後方。

朱元璋文盲一個,一邊打仗一邊學習,娶得好妻子,郭子興的軍隊是朱元璋靠本事得來的,不是郭家贈送的。朱元璋打仗身先士卒,親力親為。

這一點排序:朱元璋,劉邦,李淵。

4.最後看賢內助,

劉邦有呂后,有權謀有遠慮富家千金。

李淵有竇氏皇后(北周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的妹妹,楊廣的姑姑),有賢惠美名有出身。

朱元璋有大腳馬皇后,有勇有謀有出身。

這一點排序:劉邦,李淵,朱元璋。

綜合以上四點:最牛逼的是朱元璋,其次是劉邦,最後是李淵。


十一在上海


漢朝劉邦集團、唐朝李淵集團、明朝朱元璋集團,這三個集團放在封建王朝即便是今天也全是彙集了文韜、武略、智謀、綜合管理、統籌規劃等頂尖人才的高級政治集團。俗話說得好:“天外有天山外山,強中更有強中手。”那麼這三個集團的整體實力到底孰強孰弱,請聽靜言讀史慢慢道來:

一、劉邦集團:大家都知道劉邦發跡於沛縣,人送尊稱“沛公”。由此劉邦集團可分為沛縣嫡系集團跟非沛縣核心集團兩大部分組成骨幹。沛縣嫡系集團的主要得力干將有:蕭何、樊噲、盧綰、曹參等;非沛縣核心人員有: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等。



二、李淵集團:主要可劃分為五大附屬集團:①李淵嫡系集團 主要成員有裴寂、唐儉、竇威兄弟、溫大雅兄弟、劉弘基、殷開山、劉政會、任瑰、史大奈,女兒平陽公主夫婦、馬三寶、陳叔達、屈突通、蕭瑀、封倫、宇文士及、楊恭仁兄弟等;②太子李建成集團有魏徵、李元吉、馮立、謝叔方、薛萬徹等人;③秦王李世民天策府集團有房玄齡、杜如晦、秦瓊、程咬金、尉遲恭、侯君集、長孫無忌等人;④李氏宗室集團主要人員:李神通、李孝恭、李靖、李績以及他們部下若干人。



三、朱元璋集團:可分為嫡系淮西集團主要成員有:徐達、湯和、耿炳文、吳良、常遇春、郭英等二十四將,此外還有李善長、胡惟庸、李文忠、鄧愈、馮勝等人。浙東集團 主要人員有:劉伯溫等人。


首先從領導人劉邦、李淵、朱元璋三者對比來看:劉邦出身富農家庭,本人為市井大混混,任職泗水亭亭長這麼一個芝麻綠豆點不入流小官,朱元璋出身貧民佃戶,為了生存再一座小寺廟裡當打雜的小和尚。而李淵呢,歷史上一度主宰國家走向赫赫有名地關隴集團李氏正二八經地繼承人,官高爵顯,此外還有兩個處於頂尖水平的兒子李世民、李建成。俗話說得好:“父子上陣,其利斷金。”不論是從團隊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個人綜合實力,李淵都甩劉邦、朱元璋幾條街。

領導人較量:李淵>朱元璋>劉邦

其次三大集團武將比較:分可為兩塊元帥級別:李世民、李靖>韓信>徐達;大將級別:秦瓊、程咬金、瓦崗集團>朱元璋淮西集團>劉邦沛縣集團

武將集團:李淵>朱元璋>劉邦

最後三大集團文臣謀士比較:劉伯溫、李善長≥徐茂公、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裴寂>蕭何、張良、陳平

由此可見三大集團綜合實力:李淵集團>朱元璋集團>劉邦集團


靜言讀史


劉邦、李淵、朱元璋三個開國帝王相比的話,最厲害的當屬朱元璋無疑。朱元璋開創的明朝,是歷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一個開國即全盛的大一統王朝。

如果要給劉邦、李淵、朱元璋三方實力進行排名的話,排名首位的當屬朱元璋,其次劉邦,最後李淵。

李淵的實力,在這三個開國帝王中是最差的。雖然唐初也不乏厲害的將帥,但是李唐最初的實力,並不是完全就是將帥可以決定的。比如,李淵為了統一天下,還借用了外兵,即李淵曾經向突厥借兵,並與突厥達成了突厥取財、物、女人,李唐取地的協議,最終才角逐中原一統天下。這種操作,其實和五代時石敬瑭取天下,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可以看出,李淵開創的唐朝,在最初的時候,自身的實力是不濟的,不具備與周邊諸侯壓倒性的優勢。並且,李唐建立以後,長期受到突厥的威脅,而李唐只有處於被動的防禦的地位。這個問題直到唐太宗以及唐高宗時期才得到解決。

再來看劉邦的實力,劉邦建漢,其實實力也是非厲害的。首先,劉邦麾下的韓信,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神級別的將帥,而劉邦其他方面的肱骨大臣也不乏其人。並且,劉邦建漢前,即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可以說實力的確很強。不過,劉邦所處的秦漢之際,由於常年戰亂,生靈塗炭,整個漢初的實力在各個開國王朝中並不算很強。因此,在漢朝建立後,漢朝還要被匈奴欺負,而不得不進行和親換取安寧,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就不一樣了。首先,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一塊塊硬打下來的。其次,朱元璋麾下的猛將、軍隊規模、裝備等方面,在歷朝歷代中都是靠前的,在王朝開國時期更是一騎絕塵。再則,朱元璋建明以後,明朝內部無憂,外部無患,文治武功,達到盛世局面。

因此,幾相比較之下,朱元璋的實力強於劉邦、李淵太多。當然,劉邦其實也並不弱,只不過劉邦所處的時代略有侷限而已。而最弱的李淵,則是毫無爭議的。


蘇綻


劉邦、李淵、朱元璋三人分別建立了漢朝、唐朝、明朝三個大一統的王朝,所以常被人拿來比較。畢竟三人不是同生於一個朝代,比較起來難免會有點不客觀,咱們今天就從三個方面對三個集團進行比較。

一、主公及核心人物

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泗水亭亭長,市井出身,身上有些流氓氣,帶兵打仗,治理稅務,運籌帷幄均不算高明。但是劉邦確是最傑出的政治家,知人善任,親和力強,能夠將各種人凝聚到一起,是當仁不讓的主公,統帥者。而其三大核心人物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張良主謀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主後勤,士卒,兵械,馬匹源源不斷。韓信主軍事,戰必勝攻必取。除此三人文臣有陳平、酈食其,武將有樊噲、曹參、夏侯嬰和周勃。這些也都是能臣干將。除此還有英布、彭越幫助劉邦牽制項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最終劉邦一舉奪取天下。李淵是關隴集團出身,有著自己的文臣武將班子,可以說出身比較高,但是其本身的才能雖不弱,但也不是很強。而其奪取天下的依靠還有一點便是有能征善戰的兒子李世民,可謂天下奇才,而李世民身邊有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尉遲恭、李靖等。也都是能臣干將。

朱元璋純粹的農民出身,還曾因生活所迫,出家當和尚,是純粹的草根。而最終能夠奪取天下,可見其實力之強。其核心人物制定謀略方針的劉伯溫,治理國家管理後勤的李善長。武將有徐達、常遇春、藍玉等武將,各個都是能征善戰。

綜上三人,個人認為在這欄朱元璋≥劉邦>李淵,

二、統一天下的時間

這點因為各自的背景不同,統一的難度也不同,所以統一天下用時跟各個集團的強度並不是太絕對,但是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

劉邦起事起並說不上強大,被項羽到處追著打,可以說得上是狼狽不堪。一度屢戰屢敗,可是又屢敗屢戰,在最後一戰中獲得勝利,奪取天下,歷時七年。

李淵關隴集團出身,家底是有些,但是主要是坐鎮後方,奪取天下主要靠兒子,歷時七年統一天下。

朱元璋出身草莽,但是穩紮穩打,一步一步奪取天下,威震四方,先打陳友諒,後除張士誠,最後滅元,豪氣沖天,歷時十三年統一天下。

在這欄裡個人認為朱元璋>劉邦>李淵。 三、建國後各國的強大程度

劉邦建立西漢,漢朝擊匈奴,滅樓蘭,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大漢王朝的強大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李淵建立的唐朝,唐人街遍天下,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等,也是非常強大的。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雖有鄭和七下西洋威震天下,但是明朝總體的發展還是不如漢朝和唐朝的。

綜上三點所述,小編認為三個集團的強弱是,朱元璋集團≥劉邦集團>李淵集團。





歷史時刻錄


本人認為實力雄厚的還是朱元璋集團。朱重八出身農民,但手下猛將如雲,重八手下十大名將,精通兵法,能征善戰。歷史上著名的軍師劉伯溫,策劃大師李善長。想得天下,必須得人才,朱元璋集團,人才濟濟。首領朱重八,雄才大略,極有戰略眼光!如果朱重八集團沒有大批謀士,猛將,要想打敗蒙古十萬鐵騎,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朱重八騎兵五萬,步兵三十萬,在猛將徐達,常遇春,軍師劉伯溫,策劃大師李善長指揮下,一路北伐,勢如破竹,基本沒有對手。大都戰役,上都戰役,元軍聞風喪膽,三十五萬大軍鐵板一塊,很少內訌,關鍵就是領頭羊:雄才大略的朱重八,智多星:劉伯溫!





百花長廊


史上最牛逼的兩夥鄉集,和關隴貴族集團比?

劉邦集團,說實在話,劉邦並不像歷史上說的是個流氓。他要真沒本事,張良能跟他混?他要真沒本事能把一群農民帶成將軍?他要真沒本事能把項羽幹翻?陳勝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沒陳王沒有本事能說出這句話?劉邦能成功那代表他比陳勝更牛逼。說實在點,劉邦有點像孫中山,都是屢敗屢戰,孫中山也是屢敗屢戰,到底是讓他把清朝幹翻了。

李淵集團,其實李淵能得天下靠的不是他,而是他幾個兒子,尤其是出了李世民這個異類。當世戰神不為過,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王世充的實力可並不比李淵集團弱,突厥人的實力更強。沒有李世民,李淵估計還真得不了天下,所謂天策大將軍那是李淵沒辦法封的結果,自己兒子也不存在什麼功高震主。而魏徵雖然為謀臣,但對於爭霸天下的李世民來說只能算錦上添花。

朱元璋集團,農民幫,元末最強的陳友諒被他幹翻了,元帝國也被他幹翻了。要說特別之處,那就是朱元璋開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先例“北伐戰爭”,而且還真讓他懟通關了,河南一戰,徐達二十萬人馬與元決戰,大勝!

三大集團誰更強大,我只能說李淵的貴族集團最強,當然不是指李淵,而是指李世民。這天可汗就像開掛的帝王,能文能武,我感覺就個人對比的話,李世民強過歷代所有王朝的皇帝,包括劉徹也不如他。

劉邦成功是因為知人善用,比如張良、韓信。

朱元璋能成也是知人善用,比如劉伯溫、徐達。

而李世民成功卻是因為他自己,因為他開掛了,他不只是知人善用,他丫還親自帶兵,親自治政,親自制定謀略,坐鎮京師指揮部隊打到中亞,上萬裡的戰場哎!誰特麼能做到?

戰後的中原無論財力還是兵力其實都不如突厥人,可突厥愣是被他活生生懟去了歐洲。

事實證明自身能力強更重要,項羽和陳友諒失敗,那是他們自身能力有問題,項羽帶兵不錯,就是不會政治,陳友諒呢政治不錯,但軍事上又有欠缺。

總結出來,李淵集團最牛逼!



東亞第一噴王


劉邦集團、李淵集團、朱元璋集團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骨灰級”大集團。綜合實力逆天,但既然列出了這三大集團,誰強孰弱好歹也要排下坐次,哪個集團最強,哪個集團最弱,各位看官且聽我慢慢分析。




劉邦集團,劉邦本沛縣一小吏(亭長),適逢秦末天下大亂,先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六國族裔起兵復國 。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劉邦興兵造反其實並不佔有什麼優勢,他的出身一般,比起同一時期如日中天的項羽(項氏乃楚國世家大族),劉邦顯然實力有限。他起兵時手下僅有3000沛縣子弟兵,直到投奔項羽的伯父項梁之後才開啟他開掛的人生。每一個開國之君身邊都是人才濟濟、名臣良將輩出的,劉邦集團也是如此。到他成為漢中王之後,他的集團已經集合了眾多的謀士、大將,如張良、蕭何、曹參、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當時的經世之才。



至公元前205年,天下形勢已經較為明朗,劉邦集團與項羽集團已經是當時實力最為雄厚的兩大集團,劉邦自鴻門宴之後已經為項羽所忌,劉邦入關中滅秦後聲望卓著、聲威大振。對於一心要統一天下的項羽來說,劉邦集團必欲除之而後快,但項羽高傲自負、排除異己、武斷專行,雙方對峙四年,項羽集團先後在彭城之戰、滎成對峙、垓下之戰等重要戰役中出現重大戰略失誤遭到慘敗,特別是最重要的生死一戰垓下之戰中,劉邦以70萬大軍大戰項羽的10萬疲憊之師,楚軍大敗,項羽僅率800騎兵逃走,在烏江自剄而死。項羽一死,漢王劉邦除去最大勁敵,距離統一天下又大大邁進了一步。

劉邦集團能夠從強手如雲的秦末突圍成功並最終統一天下,他集團裡的很多良將謀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漢朝後,劉邦開始論功封賞,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英布封為淮南王,這三人是當時公認的漢初三大名將,他們和燕王臧荼、趙王張敖等組成了當時的握有兵權的異姓王集團,此後隨著劉邦權利的鞏固,開始猜忌起這些位高權重的異姓王,深自不安的韓信、彭越、英布、臧荼、張敖等人先後起兵造反,這種開國元勳集體造反的情況在歷史上非常罕見。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淮南王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御崩。

西漢疆域圖

西漢是繼秦朝之後中國第二個統一王朝 ,不過高祖劉邦時期疆域並不是很大,與李淵、朱元璋開國時期的疆域都還有一定的距離,西漢的人口在漢高祖時期也是最少的,大概在3500萬左右。




李淵集團,李淵出身高貴,是三大集團裡面出身最好的一個。他的家族隴西李氏繁榮百年,是魏晉南北朝和隋門閥士族的代表性家族,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與隋煬帝楊廣是親表兄弟關係,是典型的官二代。他承襲唐國公,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於晉陽起兵反隋,次年五月,隋煬帝被殺後,逼楊侑讓位,自立,國號唐,建元武德。短短一年時間即火速代隋自立,是中國歷史上建國最快的朝代之一(比他更快的應該就只有宋太祖趙匡胤了)。



隋朝末年天下洶洶,各方勢力輪番登場竟逐天下,這是一個人才輩出,名將雲集的時代。李淵作為一個官二代能夠脫穎而出,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也和他集團裡雲集眾多的頂級人才有關,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大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臣”,文臣武將基本各佔一半,從李淵晉陽起兵開國的功臣有如: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胡國公秦瓊、河間王李孝恭等人,這些人皆是當世英雄、世之名將,都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是一個守成之君,李淵稱帝后,百廢待舉。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建設。唐朝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模。作為開國之君,李淵沒有如劉邦、朱元璋那樣出名,但是他在位的八年注重民生,懂得與民休息,“武德之治”為後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



唐朝盛時疆域圖




朱元璋集團,三大集團裡朱元璋的出身最卑賤。朱元璋從小父母、兄長早亡,他放過牛,當過乞丐,做過和尚。25歲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元,並逐漸在紅巾軍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將領。朱元璋集團與劉邦集團、李淵集團所不同的一點是,這是一個真正的群星璀璨、將星雲集的大集團,朱元璋集團裡的人才數量幾乎是劉邦集團和李淵集團的總和,而且文官武將平分秋色,歷朝歷代也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像朱元璋集團這樣匯聚了這麼多的人才,文的如劉基、李善長、武的像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沐英、湯和,都是當時不可多得的當世英才,朱元璋集團正是靠著這麼多的棟樑之才才在群雄逐鹿的元末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成就天下霸業。



朱元璋集團的建國之路也遠比劉邦集團、李淵集團來的漫長和艱難,不僅要面對當時依然頗具實力的元朝,還要面對地盤最大,實力最強勁的陳友諒的漢國,割據川渝的夏國明玉珍,與朱元璋政權相鄰的平江張士誠,浙東的方國珍,從1360年到1370年,朱元璋集團前後花了十年時間才掃平四方完成統一。在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決戰中,朱元璋以20萬的兵力對陣陳友諒的60萬大軍,雖然人數佔劣但吳軍毫不怯弱,最終大敗漢軍,陳友諒中流矢而死,漢國一亡則天下已定,朱元璋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全國統一。

朱元璋一生只用過一個年號,即“洪武”,他在位期間,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官員貪汙和勳戚的不法行為絕不姑息袒護,官員貪汙20兩以上即處斬刑;為了消滅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發動八次北伐共計殲滅二十餘萬北元有生力量;在經濟方面朱元璋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洪武之治”開創了明朝的第一個盛世,為後來的“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是三大集團裡面最有作為的開國皇帝。

明朝疆域圖

朱元璋集團的人口、經濟應該是在三大集團裡最多、最好的,也是相對來說發展比較穩定的朝代,開國276年無大的內亂,不割地不賠款,四海昇平、有大國之風。


大體上的瞭解了這三大集團的情況,排名座次已經顯而易見:朱元璋集團第一、李淵集團居次、劉邦集團最後。覺得排名有異議的歡迎大家留言發表各自的意見。


大國布衣


既然是比較劉邦、李淵、朱元璋三大集團,那就是要帶著自己的創業團隊了,比較個人就沒什麼意義了。

如果非要比較個人能力,很明顯朱元璋強於劉邦,劉邦強於李淵。

朱元璋不管是文治武功,都是三人中最強悍的。武,可以自己親自上陣領兵打仗,且鮮有敗績,還以少勝多,打贏了最大的對手陳友諒。文,能治國安天下,進行改革,增強中央集權,打擊腐敗官員,發展生產,創造了明朝第一個盛世“洪武之治”。

劉邦雖然是個徹底的無賴,但是劉邦是能打仗的,還是比李淵強的。在楚漢對決之前,劉邦和項羽配合多次取勝。劉邦還率軍先攻入了關中,沒點能力是做不到的。劉邦的弱點,就是取得點成績很容易嘚瑟,面對項羽時,經常佔據優勢兵力,卻被打的很慘;打匈奴因為前軍突進,又被圍白登山,痞子習氣十足。但劉邦卻可以親征滅了擁兵造反的臧荼、韓王信和很能打的英布,沒一點能力是做不到的。劉邦之所以敗多勝少,顯得很渺小,實在是西楚霸王太雄壯。

如果把陳友諒換成項羽,別說60萬打20萬了,項羽就是10萬打朱元璋20萬,你看朱元璋還能贏不?項羽治國不行,這點比不過朱元璋,但打仗可是行家,絕對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要不然也成不了兵家的代表人物。

至於李淵麼,沒什麼特別的表現,更像一個竊國者,顯得猥瑣了點。李淵也就是生了個好兒子,這是他最厲害的。朱元璋可以比,有個好兒子朱棣。但劉邦比不了,劉邦只有個悍婦呂后。呂后雖然為人有點陰狠,但是治國也是槓槓的,為“文景之治”打了基礎。

但是,我們要比較的是集團,那就不能只比個人能力了。為了公平起見,什麼人口、領土、武器裝備之類的最好拉平,要不然還用比麼?肯定越晚的發展越好,勢力越強,自然是朱元璋最強,李淵次之,劉邦最弱了。

如果我們把三大集團都放到相同的環境中去,那三大集團的核心優勢是什麼?肯定是每個集團中的人才。

劉邦手下的人才,大名鼎鼎的就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周勃(周亞夫之父)、陳平、曹參、樊噲、季布、灌嬰、酈商、靳歙等等。其實僅需要幾個最主要的就行了。

論天下謀略,誰比得過“運籌帷幄”的張良?論後勤和伯樂,誰比得過“月下追韓信”、“滎陽大支援”的蕭何?論將兵打仗,誰比得過“多多益善”的韓信?三個人完全可以秒殺朱元璋和李淵集團了。不要說韓信最後被呂后殺了,朱元璋最後除了耿炳文,更沒人了。

其次,應該是李淵集團了,他兩個兒子的手下太牛了。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將的確也很厲害。但是朱元璋拿李善長、胡惟庸、劉基(劉伯溫)跟李世民、李建成,還有他們的手下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李勣(徐茂公)鬥,恐怕想贏很難。武將方面,朱元璋還有的一拼,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鄧俞、湯和、沐英、胡大海、藍玉等人,李世民也有李孝恭、李靖、尉遲恭、侯君集、程知節(程咬金)、秦瓊呀。李靖的能力應該是勝於徐達的。而李勣(徐茂公),也是絕對的實力級文武雙全,跟徐達也是有的一拼。而且,別忘了,李世民是李淵集團文武雙全的另外一個超級人才。

當然,朱元璋的手下,也都很猛,但是朱元璋能取勝,還是佔了地利及人和。朱元璋四周有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和劉福通、小明王韓林兒的保護,元軍在江南的實力已經很弱了,根本就打不動朱元璋。朱元璋也就是在郭子興時期跟元軍打過,後來很長時間就是“高築牆、廣積糧”進行發展。然後搞定陳友諒、張士誠,江南的元軍此時根本不堪一擊。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創造由南向北統一的奇蹟,也是因為此時的元順帝已經無心戀戰了,只知道跑跑跑,要不朱元璋也不會給他上諡號“順”了。

論集團實力,真正苦戰的,是劉邦集團,打硬仗最多,誰讓他對上了項羽。其次是李淵、李世民集團,面對的敵人太多,各個都很兇悍。相對來說朱元璋集團實在是自己開始實力太弱,發展用了好長時間,最主要的硬仗,是跟陳友諒打的,其他對手都太弱,包括元軍。

所以,論個人能力,朱元璋絕對最強,劉邦其次,李淵最差;如果換李世民,就是劉邦最差了。如果論集團能力,劉邦第一;李淵有李世民和李建成,排第二;朱元璋的集團實力最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