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为什么不恢复公族,至使三家分晋?

筑梦江城


晋文公重耳为什么不恢复公族,至使三家分晋?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起码晋文公在位期间,他还没有看到卿大夫的危害,彼时晋国公族所产生的威害要远甚于卿大夫。



说晋文公为什么不恢复公族,就不得不说晋国公族凋零的根源“曲沃代翼”。晋昭侯即位后,将叔叔成师封在了比国都翼城还大的曲沃,史称“曲沃桓叔”。有了实力,曲沃桓叔便惦记上了侄子的位子,欲取而代之。于是,曲沃不断向大宗发起攻击。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晋武公)三代,曲沃武公终于一尝所愿,杀了大宗之后晋侯缗,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被正式封为诸侯,取代了大宗,这便是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



晋武公以武力夺权,几乎杀光了原先的大宗一脉。晋武公去世后,晋献公即位,这位晋献公便是晋文公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位时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晋献公采纳士蒍的建议,将晋国长期内乱归结于公室势众。除了少量流亡者,晋献公几乎杀绝了自己一脉之外的晋公族。二、发生了“骊姬之乱”,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最终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晋文公)、夷吾(晋惠公)被迫流亡他国。等到晋文公返归国执政时,晋公族已经所剩无几……



换句话说,即便晋文公想恢复公族,那也得有得恢复啊!经过了他祖父和父亲的屠戮,晋国公室凋零,早已无人可用。更何况,“曲沃代翼”“骊姬之乱”给晋文公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太大,从内心而言,晋文公也并不想重用自家人,引来新的麻烦。而这个时候,卿大夫便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不具备公族血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缺乏篡位的号召力和“法理依据”。同时,晋文公重用的卿大夫(三家分晋那些人的祖宗)大多数跟随自己流亡他国多年的亲信,这些人在自己最为落魄之时依然不离不弃,对于晋文公而言,这些人要远比自家人靠得住!更何况,晋文公何等人物?在他的领导下,卿大夫想自立,几乎是不可能的。又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晋文公之后的国君都能像晋文公那样,三家分晋基本上不太可能发生。因此,晋文公在位时,卿大夫掌权的弊端并没有显现出来,反而是利大于弊。



但是,晋文公自己再能干,也架不住后世出几个不肖子孙!加之跟随晋文公流亡的卿大夫一代纷纷谢世之后,他们的后代与公族已然没有什么情分可言,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于是,在国君昏庸的前提下,卿大夫势力迅速膨胀,国君与公族被架空。再之后,同样是因为利益,卿大夫之间又开始了相互攻伐,并最终形成了智韩赵魏四家掌权的局面。再后来,四家中实力最强的智氏想要做大,结果被另外三家联手给灭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韩赵魏三家索性瓜分了晋国的地盘,然后遣使请求周天子封自己为诸侯。早已成为摆设的周天子自知无力改变事实:“既然你们这么抬举我,我也不能不识抬举啊!”于是,正式认可了韩赵魏三家的诸侯资格,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晋国公室凋零的确是“三家分晋”根源所在,但晋文公重耳却是晋公室相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就最注定了他不可能、也不敢恢复公族的权力。因此,并不是晋文公不恢复公族,而是他压根儿就不想恢复。除此之外,经过多次屠戮,晋公室人丁稀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都没有什么人了,如何重用?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很传奇,十九年逃亡,途中受过侮辱也受过礼遇,险陷温柔乡、受老农启发懂得了土地的重要、娶侄媳妇得到被秦护送回国的机会、寒食节的由来、尊周王会盟诸侯、城濮之战……他的故事太多太多,也很精彩,不过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重耳为什么不恢复公族而用卿族,我以为可以分成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晋国历史让重耳后怕

晋国的历史在重耳执政之前就有不少有名的故事,桐叶封唐、曲沃代翼、骊姬之乱……比起重耳亲身经历的骊姬之乱,前几代发生的“曲沃代翼”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件事的过程很复杂,在这里不详述了,简单说来就是晋国国君把比都城还大的曲沃分给了曲沃桓叔,而实力日渐强大的曲沃小宗膨胀了,祖孙三代不遗余力,用尽能用的一切手段终于取代原本的晋国大宗成了晋国国君,同时基本杀尽了大宗子孙。

“曲沃代翼”后,大宗子弟基本没了,即使有也逃没影了。可是原本的小宗子孙繁盛,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即位,听了士蒍的建议,默许士蒍用先离间,后逐个剪除的的方法,终于把晋献公的叔伯兄弟等小宗子弟基本一网打尽,个别逃走的找虢国来报仇,但没成,以这事为根源又弄出了“唇完齿寒”的故事。到这里,大宗、小宗的子孙差不多就剩下晋献公自己的儿子了。

然后发生了“骊姬之乱”,重耳出逃,流亡十九年,历尽苦难,终于回国即位,先于他回国的晋惠公夷吾子孙的下场也没什么悬念了。

晋国来了这么几回宗室屠杀,重耳自己当然后怕,如果把还逃亡在外的晋国公族找回来给他们权利,自己的子孙又遭了毒手怎么办?晋国前面的历史历历在目,自己的子孙有样学样相互掐起来怎么办?安全起见,还是不要恢复公族了吧,重耳肯定这么想过。

二、卿族功劳大,不可不赏

晋文公之后六卿轮流执政,这确实是后世三家分晋的起因。六卿的祖先大多跟随重耳逃亡十九年,而且不离不弃,重耳即位后,他们也忠心辅佐。春秋时诸侯很注重德行,这也是他们称霸的资本,这就决定了重耳不可能像后世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功臣。对忠心耿耿的臣子,重耳唯有委以重任才能报答一二。

“反正公族没有了,十九年的考验,这些人对我是真的忠诚,就用他们吧。况且同时提拔他们这么多人,相互牵制,应该不会出太大的问题。”虽是我的猜想,但晋文公如果这么想也是很合理的。

要说晋文公重用卿族导致三家分晋,其实并不十分确切。晋文公的子孙在能力上比不上他本人,控制不住卿族发展,所以才导致六卿相攻伐,智伯做大想灭赵,韩赵魏灭智,三家分晋。试想,要是重耳子孙都如重耳本人一样,君强,臣自然就弱了,三家分晋会不会发生就是未知数了。

三、晋国公族没几个了

经过“曲沃代翼”、“劝杀诸公”、“骊姬之乱”,晋国国君的旁支基本不存在了,国君本支,重耳有六个儿子,为避免历史重演,除太子外,其余的送到别国,还因为“赵盾背秦”的事死了一个公子雍,在国内的就只有时任国君本支了。晋成公黑臀能登上君位还是因为“赵盾桃园弑君”,晋灵公无后才轮到他的。所以,就算后续的晋国国君有心恢复公族,也得有人让他恢复啊,前期都杀的差不多了,后期仅有的几个还送出去了,哪还有什么公族可恢复啊?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卷舒风云润天地


历史上国君制订的很多策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当前困难的同时,也难免留下隐患,晋国无公族就是这么一项策略。

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它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之所以会出现晋国无公族的现象,源于一次重大的小宗代替大宗的事情“曲沃代翼”。晋国是公元前1033年建立,到了公元前746年晋文侯逝世后,他的儿子晋召侯即位。晋召侯把曲沃这块地方封给了他的叔叔成师,这就是曲沃桓叔。由于曲沃这块地方比晋国的都城翼城还大,这让曲沃桓叔和他的后代们有了代替晋国国君的野心。曲沃桓叔和他的后代几次要灭晋国君而代之,无奈周朝的宗族制度深入人心,人们只认正宗不认小宗,一心保着都城翼城,至使他们次次失败。经过几代人的争夺直到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一举将晋国灭亡,成为了晋国国君。自此曲沃桓叔一脉才夺得了晋国正统,这就是晋国著名的“曲沃代冀”。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周代的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封为代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做为公室的屏卫。曲沃桓叔一脉由于自己是以小宗取代了大宗,怕这种事情再次重演,公元前669年,时任的晋国国君晋献公就把晋国的诸公子全族诛杀,以“绛”为都城,自此便出现了晋国无公族的现在。

后来由于晋献公宠爱骊姬,发生了骊姬乱晋,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636年,才回到了晋国继位,是为晋文公。这就回到了题主的提问,晋文公重耳为什么没有恢复公族呢?


那是因为重耳之所以会流亡在外二十几年,也是父亲和骊姬不尊从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给闹的。晋献公的太子本是公子申生,由于他非常宠爱骊姬,就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他便让太子申生居住在曲沃,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城,公子夷吾居住在屈城,让他们远离权力的中心,而把奚齐留在了身边大力培养。后来在申生和两个弟弟回都城朝见的时候骊姬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他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害怕自己也被害,就偷偷逃回了封地。晋献公便以他们不辞而别为由率兵攻打他们,重耳城破逃亡。



后来的晋国发生了晋献公逝世,公子奚齐、公子悼先后被杀,夷吾继位为晋惠公等一系列的事情,重耳一直都是流亡在外的。直到夷吾的儿子太子圉继位为晋怀公,他怕重耳回来跟他争夺位子,便杀了重耳的外祖父狐突,这惹恼了重耳。再加上晋惠公和怀公父子得罪了秦国,秦国便帮着重耳回来夺位,于公元前636年正月在绛继位,晋怀公逃走,不久被杀。

由此可知,重耳因为公族的内斗在外流亡了二十几年,他继位后又怎会再恢复公族呢?不仅不会,他还做三军设六卿,任用六卿来管理国家军政,这为以后六卿做大埋下了祸根。

由于晋文公以后都是六卿掌握军政大权,六卿的势力日系壮大。到了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互相倾轧,彼此争斗不断。

后来范和中行被灭,晋国就只剩下了韩、赵、魏和智四家。本来是智最大,但智伯瑶以强欺弱,品行太差。在绑架魏、韩攻打赵时,居然使用水淹的办法,至使本来就对他不满的韩、魏更加忌惮他。于是魏、韩倒戈联合赵灭了智,这就是有名的晋阳之战,智灭后,三家瓜分了智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75年,晋国仅剩的土地也被三家瓜分,曾经称霸春秋的晋国灭亡。



三家分晋以后,齐、楚、秦、韩、魏、赵、燕齐雄并立,所以说三家分晋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孔六十三


造成三家分晋的结果,并不是重耳一手促成的,这点需要题主,明辨清楚。

首先晋国外戚的强大是由根源追溯的,早在春秋中叶时,晋国发生了小宗吃大宗的事情,也就是后来十分有名的典故“曲沃代翼”的来源。

正因为此事的发生,致使了“小宗吃大宗”的先例,在后来,小宗成为正统后,小宗一脉的支脉因为有战功的加持,获得了很大的赏赐,尤其是土地的分封,俨然壮大一批宗族的支脉,后来严重威胁到了王宗一脉的传承,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杜绝后患,这才有了晋献公大杀宗族的一幕。

由于晋献公的大肆屠戮,杀死了不少自己的宗族子弟,致使王室贵族的实力严重被削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变得日益严重,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使用,在无法信任自家人的基础上,那么只能重用外族,这就成了三家分晋的根源所在。

到了晋文公时期,由于自己的王位来之不易,且一路上都是由外族心腹的帮助,才走到了今天,所以在继承王位后,对曾经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都十分的信任,且都给予了重用。

而后的君主,均都在晋文公的基础上,得以延续重用了这批外戚老臣一脉的人才,这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强盛大国的威势,但久而久之,在隐形之中,君臣之间的那道平衡就消失了,发生了严重的变化,直到后来君弱臣强的局面发生,就早已无回天乏术了。


森蚁聊史


春秋末期,诸侯国君主的权威越来越收到大姓宦臣的挑战而致使大权旁落!晋国国君的权利一样被当时实力最大的智氏家族所掌握,后来由于智虎的贪得无厌而导致了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了智氏家族,史称三家分晋,春秋以此为标志进去了战国时代!


虎贲中郎将001


晋无公族源于晋国立国三次内乱,为了防止再次由宗族引起内乱,晋国就不再恢复公族。这和宋朝重文轻武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