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諸葛亮十年時間,蜀漢能滅亡曹魏,復興漢室嗎?

餘映燈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今天我們來,頭腦風暴一下,想一下如果上天再給諸葛亮十年時間,蜀漢能滅亡曹魏復興漢室嗎?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可是鞠躬盡瘁,為蜀漢奮鬥一生。可是諸葛亮十分短壽,年僅54歲就去世了。諸葛亮的去世是對蜀漢的沉重打擊,如果說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還能正常維持,那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就搖搖欲墜,逐漸衰敗下去。

諸葛亮去世前,出帳觀天象,看到自己的將星昏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過諸葛亮可是會六丁六甲之法,神奇的跟妖怪一樣,他決定用祈禳之術為自己增加壽命。如果他成功了,那樣他的壽命就能增加12年,可惜最終,諸葛亮功敗垂成,飲恨離世。

我們想想如果諸葛亮成功了,他獲得了天意的眷顧,從大病中挺了過來,休息了幾個月,又能正常上班了,繼續為北伐事業努力著。那諸葛亮能滅掉魏國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三國的硬實力。曹魏定都洛陽,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勢力最為強大。國土面積約為291萬平方公里。 蜀漢定都成都,主要控制益州,勢力最為弱小,國土面積約為106萬平方公里。 孫吳定都建鄴,主要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國力居中,國土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蜀國人口約有28萬戶,士兵人數約10萬。 吳國人口約有52萬戶,士兵約23萬。 魏國人口約有103萬戶,士兵約50萬。

由此說明,疆域廣闊,人數眾多的曹魏,擁有天然的軍事優勢。蜀國打不過魏國是正常的,打過了只能說是諸葛亮太厲害了。

如果諸葛亮繼續活下去,北伐也得到繼續的話,那隨著時間的發展,魏國內部更加穩定,經濟進一步發展,實力也肯定有所增長。而蜀國,糧食運送困難,士兵又少,恐怕國力會進一步衰弱。諸葛亮也就更難打敗魏國了。


第二,從策略上來看。諸葛亮知道魏國那麼強大,但是還頻頻北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早已看到,魏國實力最為雄厚,假以時日,一定能把吳蜀兩國滅掉。想要有勝利的機會,就只能和魏國拼速度,趁魏國沒有充分準備的時候打閃電戰。

可是在諸葛亮北伐後期,魏軍統帥司馬懿就看到了蜀軍速戰速決的特點,然後就一直耗著,根本不打。蜀軍往往因糧食耗盡而被迫退兵。不得不說司馬懿已經找到了一條剋制諸葛的好辦法,而諸葛對於這計策也無可奈何,只好頻頻引誘司馬懿出戰。可司馬懿也不傻,他失敗了幾次,後來就是烏龜吃秤砣鐵了心,再也不出戰了。

可以說,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策略,閃擊戰已經被司馬懿給破解了,如果魏軍統帥不換人,那諸葛亮就算繼續北伐下去,也難得獲得很大的成功。

第三,從性格方面來看。諸葛亮行事謹慎,曾經說道”吾平生從不弄險”。除了空城計那一次意外之外,哪次諸葛亮不是穩紮穩打,非常謹慎?而且諸葛亮北伐永遠是從祁山出兵,從來不改變道路。就是一直啃那條路,期待有一次能夠成功。

但是,當時的情況是蜀國弱,魏國強,正面戰場肯定佔不到魏國什麼便宜,在諸葛亮前幾次北伐中,他很多次殺掉曹軍的大將也不是在作戰中殺的,而是在撤退途中埋下伏兵,渾水摸魚罷了。

所以像諸葛亮這種謹慎的統帥,在形勢佔優的情況下,比如蜀國強,魏國弱,肯定能一點一點把魏國給滅掉,就像秦滅六國那樣。可是現在,蜀國是劣勢,需要用一些奇謀,出其不意,放手一搏,可是諸葛亮好像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總而言之,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雙方實力對比太過懸殊,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強行為之。就算再給他十年的時間,他也很難成功,只是徒然給他增加一些煩惱罷了。


歷史漫談君



十年時間太少,再給他二十年,三十年,他都不可能滅亡曹魏,復興漢室;

蜀國失敗!早有定數;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開始,蜀國就已經再走下坡路了;這時如果有一個軍事鬼才幫場,可能會助蜀國找回一些場子,但也難說一定實現大一統局面;

以諸葛亮一個人的軍事才能,永遠不足以助蜀國實現逆轉;

陳壽在《三國志》中,明確表過態;

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完美,足以匹敵管仲、蕭何;這點從最早的“隆中對”就能看出;但在軍事上,陳壽說他“不善奇謀”,需要韓信這樣的名將輔助,才有可能實現天下統一;

韓信與諸葛亮最大的區別在於,諸葛亮領兵作戰,志大不見機,慮多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常失戰機在所難免;韓信在於,出奇制勝,敢打敢拼,甚至敢賭,比如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等……這就是韓信與諸葛亮的區別,弱國想要戰勝強國,就得用奇謀,就得敢打,敢拼,敢賭;一味的常規戰法,正面對戰,只會拖死弱國,越拖越弱,不可能實現逆轉;

如果有韓信這樣的人才,同力合作的話,能夠互補諸葛亮的缺點;

諸葛亮幾次北伐,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意義;而且諸葛亮北伐,兵馬基本上都比魏國多;特別是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五次;

  •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方岐山、箕谷,兵力皆多於曹魏,結果派馬謖去爭奪街亭控制權,導致全盤崩潰;這次北伐,諸葛亮犯了兩大過錯;
  • 1.顧慮太多,不肯出奇謀;魏延曾提出過子午谷奇襲,但諸葛亮沒有采納;原因——正面可以擊敗敵人,沒必要冒險;其實,子午谷奇襲並不冒險,不管魏延能不能成功,至少可以分割魏軍很大一部分兵力回防,主幹道上,正面戰場,壓力會減小很多;
  • 2.北伐核心要地,破格提拔心腹馬謖為督,讓趙雲、魏延、吳懿等人坐冷板凳;
  •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數萬大軍,陳倉郝昭只有千餘之眾;諸葛亮沒有攻下城池,為什麼?正面攻城,不思奇謀;陳倉易守難攻,正面攻城,即便有萬餘之眾,也難破此一城;
  • 第五次北伐,東吳十萬大軍,蜀國十萬大軍;魏國戰略,先退吳,再退蜀;所以諸葛亮每日請戰,司馬懿只要閉門不出,始終可以拖死蜀國;這時候如果有韓信這樣軍事奇謀大家,絕對不可能在這與司馬懿虛耗百餘日之久,他肯定會想方設法,拿下城池;

這就是諸葛亮數次北伐失敗的原因,軍事能力不足;如果有韓信助陣,諸葛亮總管政治以及戰略;前面幾次北伐,就有可能取得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但統一天下的話,得看後期發展態勢,而且還要考慮東吳因素,所以不好說!!

愛尚文史


其實諸葛亮曾經是有機會的,只是沒有把握住,時機一去再也沒有第二次到來。而縱觀整個蜀國是有兩次機會的,先來分別看下:

第一次,關羽北伐。關羽只佔了荊州三郡,分別是南郡、武陵和零陵,所以兵力必然不會太多,大概5,6萬左右,除去留守的,關羽北伐的兵力頂多5萬人,一度威震華夏,眼看勝利在望,但是此時劉備卻沒有做太多準備,只是派劉封,孟達攻略了上庸等三郡,而且給劉封和孟達的兵力很少,大概是4000人左右,卻要防守新打下來的上庸、西城、房陵三郡,當然之所以能順利拿下也借了關羽北伐的光,但是劉備並沒有繼續派兵,而是在益州休養生息,完全沒有顧忌孫權的想法,如果劉備能及時考慮到,派一員大將去守護關羽的後方,比如張飛,或者直接派諸葛亮過去,更或者留諸葛亮守成都,劉備親自去給關羽押後,並給關羽增兵,讓關羽能夠拿下南陽郡,那劉備的整體實力將會大幅上升,南陽郡當時是人口眾多的大郡,下轄37縣,如果能拿下,擁有益州、漢中、和荊州四郡,劉備的實力雖然可能仍不及魏,但就不會弱於吳,而且後期劉備軍的戰力爆表,通過漢中之戰和關羽北伐就可以看出來,劉備軍的精銳程度當時已經是天下之冠。拿下南陽郡,然後漢中、南陽兩路出兵,只要能夠拿下關中,獲取雍涼,謹守函谷關就可以立於不敗,那劉備就有了一統天下的機會。只是劉備經歷漢中大戰後,有點飄,急著稱漢中王,並給稱帝做準備,嗅覺降低了,導致關羽兩面受敵,全軍覆沒。葬送了大好機會。

第二次,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要看諸葛亮後面數次北伐,都沒用了,因為魏國已經有準備了,而整體實力,蜀國遠不及魏,在魏國有準備的情況下,蜀國是不可能打贏的。只有第一次是突然襲擊,魏國沒有準備,而且是在曹丕剛死,年輕且沒有經驗的曹叡剛剛接權,權利過渡的敏感時期,此時魏國朝野震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戰而降,形勢一片大好,如果此時能快速推進,佔領長安,順勢奪取長安以西的雍州和涼州部分,然後阻塞函谷關,一舉而定關中,那樣蜀國的實力就不弱於魏國,那諸葛亮就有機會一統天下,而且魏延還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蜀國實力本身弱於魏,穩紮穩打是不可能滅魏的,必須要出奇制勝,所以此時魏延的大膽提議是可以一試的,如果成功就有機會,失敗大不了還是退回漢中。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採納,這是其一,其二是違背眾將之意,讓馬謖去守街亭要地,此時魏國已經開始準備起來,魏明帝曹叡親自坐鎮長安,名將張郃攻打街亭,結果眾所周知,大好局面就此被葬送,而機會再也沒有第二次。後來再出祁山都是徒勞。實力越來越大,再也沒有趕上的機會,即便有再多時間也是枉然了。


胡侃解密三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口;發展經濟最重要的是什麼?也是人口。可以說古代政權維持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人口數量,這也是我國古代政權為什麼鼓勵生育(促進人口增長),擴張領土(有充足的耕地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的最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人口數量。據《中國曆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記載,蜀後主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蜀國有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有52萬戶,230萬人。假設蜀漢未在公元263年滅亡,再經過十年發展,不談戰爭、疾病、饑荒死亡的,以比例來談,假使蜀漢人口增加20%,就是增加12萬人,那麼曹魏人口同樣增加20%,即增加88萬人。循環往復,人口基數越大,(人口)數量增長越多,而人口更多的一方可以產生更多的物質財富以及兵員數量,所以再過十年,蜀漢不僅不能滅亡曹魏,只會使曹魏實力和蜀漢差距越拉越大,滅亡蜀漢也更加順利。



以上觀點只是鄙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附:其實蜀漢滅亡原因眾多,後期人才缺乏、荊州派系和原西川本土士族矛盾激化等,故結論系魏滅蜀乃順應歷史潮流,必然發生的結果。


銷號嘍沒意思


如果關羽不丟荊州就沒問題,丟了荊州徹底沒戲!

荊州七郡(或者加上後來的襄陽算八郡):

曹操:南陽、襄陽

孫權:江夏

劉備:南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

對於蜀國來說:南郡是東出的唯一通道,最為至關重要;而武陵、長沙是南郡的側翼和後方,也是不能丟的;相對來說零陵、桂陽戰略地位不是很重要。

南郡北接襄陽,乃至南陽,這兩郡是荊州最為富庶之地,也是北伐的通道!

如果關羽能拿下襄陽和南陽,那麼蜀漢在東部的實力會大增,甚至能超越成都平原的實力。


吹吹水吐吐槽


再給諸葛亮50年,也是白搭。以失街亭那次舉例,魏國兵強將勇,諸葛亮出岐山奪取隴右地區,魏國這是必救的,諸葛亮自己先手,在街亭反而是後手補救,急忙中派馬謖去守街亭,而不是事先預料張郃的救兵必至,中途襲擊,這是什麼主帥?馬謖守街亭也本身是敗局的補救措施,就算馬謖守住街亭,也只是贏得多一點的撤退時間而已。可見只要是魏國出兵,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和魏軍長時間對峙的實力,從這個方向伐魏,只能是如漢初韓信般偷襲得手,迅速擴大戰果,從而站穩腳跟,但是蜀軍整體沒有這種實力,以至於諸葛亮 姜維十餘次北伐,都是浪費民力,基本沒有啥可圈點之處,反而使自己越來越弱。 那副攻心聯就是諸葛亮最好的評價。


知本知至


在給一百年,在有十個諸葛亮,蜀國也是難逃亡國的,原因很簡單,國家實力!魏國的人口,物質等等是蜀國的幾倍,諸葛亮的窮兵黷武,以攻為守的策略,讓蜀國窮的只剩下了鈴鐺,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等於諸葛亮與他的弟子姜維自己把自己折騰滅亡了。


君1687060


在給諸葛亮一百年也不行,因為諸葛亮離開了劉備,是什麼也幹不了,對比諸葛亮和劉備就知道了,有劉備,國家人才多的是,劉備能知人善任。到諸葛亮時代,一個人才都沒有了。武將就沒有一個關張趙這樣的人才。魏國的一個王雙就把諸葛亮手下的大將殺的死的死,傷的傷。一個王雙可以殺諸葛亮三個武將。要不是還有一個魏延,一個王雙就能打敗諸葛亮,(大家看王雙那一段就知道了。)在看人家魏國,人才濟濟,皇帝有能力。這樣一對比,大家就知道了,為什麼諸葛亮離開劉備是什麼也幹不成了。所以就是給諸葛亮一百年也不行。


用戶4952892639276


漢室後來的幾個窩囊皇帝早該改朝換代了,只有諸葛亮這種沒歷史發展觀、社會進步意識、只圖一人之私人才為他人割劇一方做嫁衣裳……


用戶74286836667


別說十年,就是20年是不可能的,因為天不滅曹(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