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電動車新國標?

中潤300公里電動車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來了,原來要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要兩個小時了,原來車子上可以拉點東西的,拉點貨物的,現在不行了,一個人乘騎都夠嗆,原來車子可以爬坡上橋,現在可能要下車推著上坡了,原來沒有腳蹬,騎起來很安全,現在有腳蹬,每時每刻要注意,小心別碰到旁邊的人。新國標電動自行車,讓我們回到了從前!

影響最大的是以下人群:1.上班距離較遠的市民。2.上門搞售後服務的小哥(要拉著工具什麼的)。3.美團、餓了嗎等快遞小哥(車速太慢,續航太短,跑不了多少公里)。4.一部分生產廠家受影響(要重新更換生產設備什麼的)。5.一部分電動車賣家受影響(超標車庫存,不讓上牌,虧本)。6.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市民,不方便了。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只適合以下人群:1.短距離上下班的市民。2.不上班的市民用來休閒娛樂。

既然法律法規已經頒佈並實施,普通老百姓怎麼樣補救呢?我的建議是:1.上班路途較遠的市民,購買鋰電池電動車,並多買一塊電池備用。2.靠電動車謀生(做生意)的市民,培訓摩托車駕駛證,換超標電動車或者換摩托車吧。3.條件好的市民直接考駕照,換二手汽車或新車。以上是我的觀念,請關注北京人在紐約adong,共同討論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話題,私信必一一回復。





北京人在紐約adong


說古人閉屋造車,這些狗屁專家閉起眼睛編造車規,用古人的雞眼看世界!這是什麼狗屁國家標準?二十五公里的時速要你限嗎?車多路窄時速二十五公里達得到嗎?路寬車少為何不可以達時速三十啊?車身越重車越穩,有必要限重嗎?狗屁踏板拿來幹什麼?增加電動自行車的危險性!腳踏車要踏板是不是火車一定要裝蒸汽機,燒煤做動力。汽車必須燒汽油,否則都不達標。別人國家給產品定標準是為了用戶提供可靠的產品,目的是為消費者權益負責任,而我們國家定標準是為了商家掠奪消費者而設置議題,協助所謂的執法者搶奪窮人的利益!


丁往事不堪回首


我看了所謂電動車新國標的硬性技術要求,覺得很不符合國情、民情、輿情。單純從技術角度看也很不科學,某些技術條件的設定反而會給騎行人帶來極大危險與安全隱患!一是腳踏騎行腳蹬的設計添加是畫蛇添足,非但很難使騎行人靠兩腿蹬動至少連人帶車一百公斤的重荷前行(且不說上坡路),它反而成了碰絆栽倒騎車人的害人部件(本人曾見過踦行這車型的婦女拐彎時腳蹬碰絆路牙石而栽倒骨折,幸好後方無來車,否則後果更難想象。也見過鏈條掉了一直在路面拖著前行,隱患重重。所以許多人拆了腳蹬剪斷鏈條反而沒了隱患)。二是新國標電動車重量輕、輪胎窄,一個初中物理文化水平的學生也會知道大體重或高個頭成人騎行重量輕、輪胎窄的這種車會導致重心失衡、拐彎易滑摔失控導致意外事故的道理,卻被當成科學數據寫入了新國標。三是速度與功率的參數也很不科學,自行車也有低中高變速設計可供速度掌握與選擇,但新國標電動車25碼時速的硬性設定不切民眾交通出行實際需要。速度過慢功率太小對上班族或需辦事而非溜馬路溜街的騎行者來說,是很不符合實際所需的。速度過慢,城鎮交通高峰期的有效通過率也大大降低。四是無醒目的尾燈、轉向燈、剎車燈和可控的具有合理照度的前燈,也無後視鏡設計,這樣的缺陷又是一個可以直觀看到的安全隱患,會給騎行人帶來危險。五是新國標車在晴朗無風天能勉強騎行,但到了風雨天騎行人穿著雨衣車披會因泥水飛濺下半身溼透,騎行至空曠、大橋、樓宇巷口等路段會連人帶車被大風吹移或掀翻,一旦掀翻又後有來車制動不及,騎車人的危險可想而知。六是本人不想再細化展開說了,我怎麼覺得行人徒步闖紅燈過馬路是他鞋子出了問題了呢?


米老鼠171074367


電動車新國標將於2019年4月執行,已經是眾所周知,雖然新國標給電動車以合法身份,解決了現存管理上的短板,但是新國標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

首先是將電動摩托車劃歸機動車管理,這讓電動車這個兩輪機動車顯得更加尷尬,難道真的讓電動車上機動車道跟汽車、卡車並道而行? 這個不但沒有更加安全,反倒是更加危險了。

電動車轉為機動車管理,對於大多數電動車用戶而言,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原因有三:

1、機動車駕照 將半數的電動車駕駛員拒之門外,他們有很多是不多少識字的老人,當年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如今參加交規考試,一不會操作電腦,二可能試題上的字都認不全。

2、費用 考駕照費用、上牌費、年檢費、保險費每天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3、禁摩!現在很多城市都還在禁摩,摩托車牌照一證難求,無證駕駛機動車將面臨行政拘留的處罰,偽造機動車車牌會被刑事拘留,不上牌要拘留,上假牌要蹲監獄


然後是非機動車的電動自行車,按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公斤、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伏。 這個明顯不符合人民群眾出行要求,而且電動車強制裝腳蹬,這就意味著中軸傳動和鏈條,既增加成本又增加危險性,而且這個真的沒啥用,跟人力車有什麼分別呀,有點用馬拉火車的感覺。



電動車新國標是工信部等十部委力推的,執行已經是板上釘釘,只能期望地方執行起來能夠更加人性化,考慮到人民群眾真正的出行需求,讓改革真正有利於人民的幸福感提升。


電動車小當家,電動車行業百曉生,求贊,求關注~


電動車小當家



我是在外地做安裝的,一天要跑二到三家,由於市區房租太貴,很多人租房子都選擇在效區,離市區都比較遠,轎車又買不起,只能買個充滿電後能續跑80公里的電動車工作,這樣的電動車能載些工具,續航里程也很給力,非常方便我們這些做安裝的人用。

下圖就是新國標的電動車,一看這用料,輕輕一碰就能散架的樣子。(圖中的腳踏板拆了,不拆不好騎)




現階段出了個電動車新國標,按新國標的電動車,我們根本就沒法工作了,續航里程短,稍微遠一點的路程就沒法去安裝,就算近一點的去了,續航回程又是個大問題,電動車沒電了,每天總不能肩扛著電動車走在大街上吧!

我真服了那些專家,電動車事故多發,難道機動車事故就少了嗎?出事故的都是人為的,按你的新國標上路,該出事故的還是要出事故,闖紅燈的還是要闖紅燈,這跟車沒關係,與人的素質有直接關係。這個新國標一執行,我們這些靠安裝養家的人真不知道怎麼辦?這個新國標可把我們害苦了,還有送外賣的,快遞小哥等等都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知了喊了一個夏天


實是求是:應肯定現在電動兩輪車有2億多輛,重新洗牌是損害了大多數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讓數額巨大的百姓買單,代價太大了,應允許完善上牌,方便交通安全管理。不要把駕照培訓搞成一個產業賺這些本來就在騎行中百姓的錢了:不少百姓甚至用來出行餬口的,你還搶百姓飯碗,太不應該了。承認現實中交通安全需要規範管理,但這是管人著手,沒人去動車,車子不會走。實際中車速街區不能超過20公里,普通路段不超過50公里,特定街區不超過每小時10公里,對電動兩輪車的管理是有實際意義的。這就是路段車速分別對待。不能超10公里的路段,你車速20公里也是違規的;可以40公里車速的路段,對城鄉接合部的居民25公里的最高時速,誤點誤事自然就多了。所以,交通管理是科學管理,不是一根棍子打死一大片。


老穿山甲976


電動車新國標太過於極端,現代交通十分受大眾喜愛物美廉的代步車,而且是許多買不起汽車族看到了希望,應生了快遞 快賣等新興行業,加快了城市運轉步伐,當然如同機動車一樣事故頻發。因為管理不善,駕車人素質因人而異,違章現象時常見慣。但是不能因菜刀是兇器而禁之,這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共存的國貨產品,受市場營銷檢驗出來的綠色環保推廣範疇,也讓大眾分享一下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實惠,事情完全可以通過道路管理上解決,如錦州給主要路上隔離出專用道行電動車,十字路口2次過街,運行多年很人性化,給悟空帶上緊箍咒他就會按規矩去取經。拒絕社會倒退行為,違章是人的行為騎自行車一樣創紅燈。


和諧攝製A


現在的電動車在動力,車速,質量已經同小型摩托車沒有多少區別。自從電動車放縱發展一來,它的事故發生量一直成上升趨勢。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的重大損失。這裡的關鍵就是電動車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違法駕駛人員不能很好的教育和懲罰。電動車安全狀況十分堪憂。如果不能首先扭轉電動車的違法行為。中亂國的交通亂像就無法解決。看看印度的交通亂七八糟,大家都嗤之以鼻。可是如果把中國的交通亂像錄下來。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不滿意。許多人去過日本都說人家交通秩序井然,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人家學習呢?既然要文明和諧就要先從交通整治開始。從服從新電動車政策開始。


九頓


我也真服中國的這些專家,制定的標準遭到靠騎電動車出行群體的一致聲討,可並不能改變這個新標準的出臺!國家既然要整治電動車,那為什麼不從源頭抓起?世面上沒有賣電動車的了,人們還有使用的嗎?交通混亂是人為造成的,跟電動車沒有關係。應該普及交通規則,使人們能認識到自己違章出行的危害,逐步改變交通混亂現象。再就是電動車專用車道不完善,走著走著就只能借道行駛。過路口沒有電動車專用信號燈,特別是大路口,電動車就不知道怎麼才不違章。專家還限制電動車車速,還沒過完路口就換成紅燈了。這些中國式專家,你們為什麼不騎電動車親身體驗一下,再做出判斷呢?你們的一句話,大筆一揮使多少人出行受限!我工作的位置離家八十公里,你們不叫我騎電動車了,我只能擠公交,用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到家。你們就是我回家的噩夢!


臥佛砍柴


電動車新國標的出臺不代表電動車的終點,而是電動車新的開始。

問題是要著眼於以後政策的補充和怎樣落實。

那按套路我具體分析哈。

現有的電動車新國標標準

新國標出臺以來的短短几個月內就迎來了一次大的修改,無論尺寸,速度,重量都進一步的放寬。

但是這樣標準下的電動車性能還是難以滿足出行需求。

至此,未來可能有以下幾點分析。

1.繼續放寬標準,找到政策和民意的折中點。

2.落實過程中放水。這點我想詳細解釋一下。以鄭州為例,新國標為綠牌車,超標為黃牌車(過渡期3年,過期後可能禁止上路。(具體實行辦法還沒確定))。但是上牌環節的檢測力度明顯放水,像速珂cu或者小牛m1的高配車型速度,重量,電機功率均不符合規定依舊能上綠牌但是新國標車輛性能一般眾所周知,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持續

關注槽車有理將會帶來速珂cu2的試駕視頻。

3.嚴打嚴抓電動車標準,規範市場,對不同車型出臺相應政策管理輕便類電摩和電摩的標準近日出臺,37家著名車企已取得相關資質。


那麼總體來說,電動車生產和駕駛

趨於標準化是大趨勢,也是好的標誌。同時鑑於電動車體量巨大,和其尺寸靈活性較好。電動車的彈性管理應該是未來電車治理的主旋律。


未來電動車市場和社會預判

電動車市場因為國家的標準出臺,將會迎來全線產品的大換血。

大洗牌後的電動車市場將進一步將產品豐富化,傳統車企地位受到挑戰,有實力有想法的新興車企將異軍突起

像速珂和小牛作為電動車市場的新血液在這次歷史的變換階段上也將迎來巨大的機遇


社會政治環境變化集中於對電動車標準的補充具體完善,不應以安全問題來阻擋技術的前進。中國電動車造車經驗技術累積已久,在全球出行

電動化的大環境下,中國在優良的政策支持下一定能在全球範圍內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